学习方法

老班主任的贴心话:孩子上初中不培养这八个习惯,再努力也没用!

  • 日期:2017-06-29 08:54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升入初中,孩子就像战士一样,进入了,一个新的“战场”,在初中这三年,能否打“胜仗”,什么才是取胜的关键呢?

  家长投入了不同寻常的精力,告诉孩子初中不比小学,要抓紧时间,不要贪玩,初中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没有好出路等等。但是,家长是否知道:论努力学习,每个孩子都在拼;按学校学习,老师对每个孩子教的都一样;论外部学习资源,大家的机会也基本均等。那如何在初中这“战场”取胜?初中学习成败的关键是在学习习惯的养成。

  经过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中考状元、优秀学生学习、生活的八大习惯,它将最终决定孩子学习的结果。在这里,把这些习惯写下来,希望家长帮孩子养成。

  一、自控力习惯培养

  自控力,是初中孩子学习必备的。初中不比小学。在小学,老师说教的多,管教的多,孩子是在诸多的提醒下学习;到了初中,老师的说教、管教少了,如果孩子没有自控力,学习成绩必然会出现大的滑坡。这也是很多家长郁闷的地方,孩子在小学是优等生,到了中学,成交却变成了中等生,或更差。就是孩子自控力缺失的原因。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我建议:让孩子设定目标计划。一是短期小目标计划;而是长期目标计划。

  小目标计划比如:在课间活动时,一分钟内不讲废话,用这一分钟来快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或做错的题;在做语言表达时,要求自己必须做到,思路清晰、逻辑通畅,这样坚持30天,习惯就会自然养成。这样做的不仅可以让自控力快速养成,而且可以把重点知识,积少成多,对学习成绩会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

  做好自控力习惯的养成,能管住自己,可以阻挡住学习的干扰,提高学习效率,制订的大计划目标就自然而然完成。

  二、课前预习习惯培养

  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十分必要。

  一是,提高课堂时间听讲效率。

  方法:在预习中,除了通读新课外,要把预习中不懂的,先自己找参考书试着研究一下,并把自己不太明白的地方重点做标注,明确听课的重点,这样听课会提高效率。如果预习只是熟悉一下,或不做预习,听课会被老师的思路牵着走,缺少了独立思考的余地,效率会很低,课后复习会付出更多的时间代价。给学习增加额外的负担,时间长了,会造成厌学情绪。

  二是,增强求知欲,增强自信心。这种高效学习的习惯养成后,就能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 的感觉,自信心会增强,从而能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这就是,虽然同在一间教室,同一个时间,同一老师讲课,但是,每个同学听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是,听课重点不一样,一个是带着问题听课,超前思维;一个是被动听课,这就是差距。

  三、上课做笔记习惯的培养

  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去听讲,要注意,“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要把听课的重点记录下来,以便课后和今后复习有重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记不记,切不可成为老师讲课的背书,不要老师讲什么,你就记什么,重点要记自己不懂的,和老师反复强调的知识内容。

  四、自我反省,查漏补缺习惯的培养

  同样的学习,孩子们学的知识点做过的题型、解题的思路等等,都已经了解了,拼努力也基本上不相上下,那怎样让成绩脱颖而出呢?关键是,让犯的错不再犯第二次!注重平时的自我反省、查漏补缺习惯的培养,对错题“打破砂锅问到底”,真正掌握。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在我带过的班里,优秀的学生都有错题查漏补缺本。

  做法:查漏补缺三部曲

  第一步:弄懂错题本身,就题论题

  这是对错误改正的第一步,但,这一步仅仅是真正“补缺”学习的开始,也是自己提升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但相反的是,很多同学认为,把这个错题会做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样做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结果是,笔记、错题本,一大摞,考试时,该错的还是错。究其原因是没有真正弄明白错的根源。所以,要想提高,必须结合下面两步。

  第二步:纠正自己思维模式、解题思路,做到就题举一反三

  考试成绩一直不能提高的原因是,错的仍旧在错,同类题型,变换个方式又不会了,这也是很多孩子即使上课外班“加餐”,成绩也没明显提高的原因。这就是因为很多孩子,只是就题论题,订正错误本身,没有做到深层次的纠正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解题思路。

  对同一类型的错误,第二次再犯,就要高度重视,在纠正错题本身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要思考:自己是怎样的思路、思考路径,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比如,审题问题出错,由于不细心,对问题没了解清楚就下笔做题,结果审题不清,出错;比如知识点混淆出错;知识点相互之间的联系混乱出错等等。这些都要标注,弄明白。

  这些问题,必须加以反思,并在平时的练习中重点训练,这样这道错题才算的上真正的弄明白。

  第三步:题外看题,透彻分析题目考核的意图

  在做好前两部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这步。才算对错题研究透彻。题外看题,思考的重点是:自己的错题,考的知识点,是什么?自己的难点,在哪里?自己的犯错误点,在哪里?自己犯错的知识点、难点、错误点,是怎么表现在题目中的?弄清楚自己对这些错题的难点、自己“上当”的陷阱在哪里。这样,把错题的来龙去脉,都研究的清清楚楚,下次想犯错,都难。

  思考清楚之后,带着这些弄明白的问题,再找类似题目训练,进行强化。学习会事半功倍。

  五、系统学习习惯

  对各科知识的学习,要形成一个系统。做好知识点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做到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因为考试重分都在最后的综合应用题上,这类题目的考核不在是简单的知识点考核,而是考试孩子知识掌握的整体性、连贯性和灵活应用性。

  做法:跟随老师的知识点总结,要做出独立的思考,思考这些知识点是如何体现在题目当中去的。老师在做这些知识点的纵向和横向总结时,都会布置相关练习题,所以,要让孩子抓住这个机会,通过一个题目,深度研究透知识点。

  六、追根溯源,解题思路总结习惯的培养

  学习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最忌死记硬背,各个学科要都要习惯性的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追根溯源。

  除了要对题目做好解题套路、思路的总结外,要对学习的知识能够养成,追根溯源的思维、学习习惯,更注重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经过不长时间的培养,就能对题目,举一反三,学习效率倍增。

  七、破除思维定式,注重日常常识思维模式习惯培养

  在中学,我发现,孩子就是天天做题、做题、再做题。不错,的确是,熟能生巧,但是不能做题“麻木”。这类孩子在做题时习惯是:先判断,这道题学过没有,然后根据记忆,开始想方法,比如,老师怎么讲解的,自己的解题套路是什么?脱离实际生活,为解题,而解题。

  岂不知,现在的初中题目,40%以上都是把生活实践和知识点相结合出题的,如果脱离了实际,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往往会得出,明显不靠谱的答案,但由于思维定式,解题过程、结算步骤、经检查,都没问题,但脱离常识问题的考虑,这个明显不靠谱的答案,也自然难以检查出来。

  因此,做题的同时,还要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是否科学吗?是否符合实际、常识?”

  这样就会打破“思维定式”,以跳出题外的思维,去分析这个答案正确与否。特别是在做选择题时,很多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把不“靠谱”的选项轻松排除掉,

  八、快速、深度阅读习惯的培养

  进入初中学习,扩展课外阅读十分必要。因为,中学的试卷考核不再是单单的书本知识点的考核了。通过和学习相关的课外阅读,拓展视野,吸收信息和常识,培养通过阅读,获得新知的能力,和训练思考能力。

  方法:带着问题去阅读。改变被动接受信息,阅读方式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的思深度和认知深度。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我每天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关于孩子教育方法、高效学习方法、提高记忆力、学习技巧、提分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家长们可以看看。老师的责任,是交给孩子如何学习,而不是灌输知识。孩子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强,方可在学习中游刃有余。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