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今年的高考题,就被一带一路承包了

  • 日期:2017-06-21 12:23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要说今年从年初火到了现在的话题,那非一带一路莫属了。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是2017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也预定在2019年举行。


高考命题现在越发重视贴近现实,当下现实中的热点话题和一些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常常会以显性或隐性的形式融入到高考的考题中,所以在上考场之前事先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推测一下出题的形式和考点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心里有底,到时不慌嘛。



文综试卷里出现一带一路话题的身影是势在必行了,中西亚的人文地理、古代史种文化交流的材料、政治部分的经济生活题目,都很有可能会出现和一带一路相关的题目。语文试卷也是一样,不管是社科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都很有可能会选取和一带一路相关的文章,同时一带一路政策也很适合用在作文中,适用于一些和现实贴近的作文话题。

社科文阅读


出题预测

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传承,因此社科文既有可能直接考察和一带一路政策相关的文章,同时也有更大的可能性绕一个弯子,选取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以及古代的经贸文化交流有关的文章来出题。丝绸之路之名来自于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中国》一书,不仅沟通了中国和中西亚,其影响远及欧洲,不仅仅是一条经济和贸易的通路,同时也是一条外交和文化的流动渠道。海上丝绸之路起始于宋,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直达南洋、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题目可能会考察出一些和丝绸之路的开辟、发展、沿变的背景材料, 自然而然地会牵涉到一些汉代、宋代历史相关的时代背景,并且讨论丝绸之路在那个前全球化的时代的作用和意义。


备考贴士

同学们可以参照《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与丝路学研究》、《古代丝绸之路》这几篇例题,先做现有的题目练一下手。选项大概率会设置在丝绸之路的发展和演变、地理范围方面,丝绸之路的定义和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丝绸之路特指的是中国到中西亚之间的沟通渠道,海上丝绸的另一端是东南亚、南亚甚至是东非等沿海国家和地区,在地理方面可能会设置一些混淆项,大家需要区分清楚不能产生误区,不能看到涉及到区域经贸文化交流的选项就以为一定正确。


社科文阅读尤其注重细节的考察,需要大家在答题的时候将选项的内容落回到原文,尤其经常在一些想当然的常识方面设置陷阱。所以文章的话题越是熟悉,越是耳熟能详,同学们越是不能掉以轻心,越是要清空自己的大脑,从零出发,回到文章去答题。


文言文阅读


出题预测

文言文阅读的主流趋势是考察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过去的选文主要是描述记叙一些名臣贤士的人生经历,而在一带一路的相关话题方面,命题人可能会选取一些和古代丝绸之路相关的人物的传记,既考查文言文的知识,也会在文学常识的选择题中考察一些和丝绸之路相关的古代历史文化知识。


提起丝绸之路,我们的第一反应都会是汉代著名的外交家张骞,张骞开通了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官方通道,这一创举被史学家司马迁称为“凿空”。东汉时班超,对就是那个投笔从戎的班超,跟随将军窦固出军西域,并出使鄯善、说服其向中央政府臣服,在西域经营三十年扩大汉在西域的影响。真正到高考考场上,几乎不会考张骞和班超这种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可能会考一些和他们类似的但是不太有名对外使节,人基本上是没听过的,但是历史背景大致类似,大家看到了也可以触类旁推。


备考贴士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这是《汉书》对张骞的简短记载,事实上综合各地的高考题来看,汉书的出镜率不算低。这种人物传记不会只是单纯地记叙人物的事迹和经历,往往会在最后一两句的结尾处加入作者的主观立场、褒贬情感色彩。比如涉及到文化交流这部分的,像是张骞这篇就赞扬了他久居西域仍不泯灭的家国情怀,仍然保留着汉使节的身份标识。这一类的情感色彩往往会以暗示的方式一笔带过,但是对理解全文的主旨和意涵很有提示意义,需要加以关注。

作文


出题预测

一带一路在作文方面的出题空间很大,近几年来伴随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出现和普及,作文的题目越来越看重和现实话题的贴近程度。作文题不一定会直接考察一带一路的材料,但是可能会间接地考察一些和一带一路打擦边球的话题,例如交流有利于共同进步、文化自主与文化沟通、文化自信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的和平崛起等等。


备考贴士

其实准备语文不同题型的题目都是一个可以相通的过程,如果是涉及到文化交流和历史的话题,那么前面所讲到的关于丝绸之路的一些文学常识、历史人物就完全可以接着用在作文的论证素材里,表明自己在这方面的文史积累,增加整个论证的厚度和说服力。


从一带一路衍生出的作文题目可以写得很大,但是不见得就一定会落入空洞,也可以写得很接地气,富有论述深度。怎样把一些站在国家民族社会历史高度的大题目写得有深度有生气,而不是陷入假大空的死循环、反复陈列政治和历史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总结,就需要大量地运用事例,把事例和观点充分地糅合到一起,这样才能让那些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实际的说理也能活跃起来。


讲真,以现在出题的灵活程度,没有什么是进不了高考卷的,区别只在于考生是否意识得到考题的思路出处真正在哪而已。但其实猜测怎么出题只是一个方面,真正的治本之道还是要回到磨砺自己的实力上。特别是作文,从古至今没什么不能出题的,大家觉得写作文难,其实都是觉得找准阅卷人的痛点难,不着急,这周六的作文课就帮助大家秒提作文档次,三个秘诀就把高考作文全击破!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