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我们的学习方法也许对你有帮助

  • 日期:2011-08-21 08:29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2010年虎年高考未至,自主招生先上了盘“五谷丰登”,仅合肥一中、合肥六中、合肥八中三校获得知名高校自主招生及保送资格的高中生总数已经突破200人,其中保送生总数接近30人。据合肥八中高三年级组负责人透露,由于合工大自主招生结果尚未公布,合肥学子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资格,高考降分录取的人数还将再攀新高。近日,记者前往合肥名校,专访了6位获得名校自主招生资格的尖子生,为您“刺探”尖子生的夺分心得,在此和盘托出,以飨广大考生及家长。
做一个“剪裁”时间的高手
——化整为零
主讲人:张文铂(合肥八中高三学生)
安徽省数学、物理竞赛二等奖得主;已获得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资格
——“没人能始终以50米冲刺的速度跑完1000米。在高考复习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要学会将各科的复习时间打散,以便提高复习效率。”
戴着一副深度眼镜的张文铂,说起话来却像个唱RAP的说唱歌手,有节奏地轻点着头。只不过张文铂的谈吐和他那频率精准的点头一般,一丝不乱,讲到重点的时候,张文铂甚至还会特意提醒记者一定记下来,“这是个好方法”。
已经通过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张文铂,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快手”。在其他同学埋头做题的时候,他可能已经开始对试卷进行第一遍的检查。让许多同龄人费解的是,张文铂为何总能效率奇高地完成各科的复习?张文铂自己给出的答案是,原因不在智商,而在习惯。一贯对“时间战”极端反感的他,是一个“剪裁”时间的高手。
“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和习题,总有会的和不会的。”张文铂告诉记者,通常在老师讲授一些已经滚瓜烂熟的内容时,他就会着手复习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利用分散的时间复习,不但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为我节省出一笔睡眠时间。”
除了必不可少的错题集,张文铂的口袋里,时常装着一个神秘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随时想起来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没事的时候,张文铂就会把小本子翻出来,对着课本和辅导书,把需要温习的知识再“过”一遍。
高效复习在于“筛选”有效信息
——沥尽黄沙取到金
主讲人:孙睿伟(合肥八中高三学生)
安徽省数学、化学竞赛二等奖得主;获得上海财经大学自主招生资格
——“情商、智商固然重要。但不容忽视,高考其实更是一场信息战,比拼的是考生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
在不少学生已经对一轮又一轮的复习、一场又一场的模考有些疲于应付的时候,孙睿伟则大方地道出自己的“信息战”理论:高考拼的是考生对应试信息的有效掌握。
“高效复习,核心在于是否能筛选出最有效的信息。可能一张卷子上只有一道题自己不会,那么这张卷子就没有白做,而这道不会的题则是最有效的信息。”一直注重效率的孙睿伟排斥题海战术。在他看来,题海极易将有效的应试信息湮没。“反复练习,一遍遍的模考,到最后唯一的作用就是保持熟练度。”
当掌握了足够的应试信息之后,孙睿伟认为,还需要保持淡定的应试心态。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起初答题时会有一些紧张,但由于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试卷上,很快就会忘记紧张,全身心投入解题中。往往一直到打下课铃交卷时,考生才突然发现已经考完了。“些许的紧张可以帮助考生尽快进入考试状态,但是过度紧张,则容易让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孙睿伟觉得只要考场心态良好,超常发挥也不是没有可能。
强大的精神动力来于远大目标
——战无定法
主讲人:方翔(合肥六中高三学生)
安徽省物理、化学、生物竞赛二等奖得主;获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资格
——“我从不认为有什么学习方法可以传授。任何人的成长都需要精神动力,有着远大抱负的学生,自然会自己开发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从高一进校起,无论大考、小考,都稳稳占据榜首的方翔,在学校里一直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在理科实验班,却从来只看没有任何注释的文言文典籍;班里的第一名似乎“粘”上了他不走,而他则利于业余时间大把大把地看电视剧。
在方翔的印象里,自己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似乎从小到大,老师教什么知识,他就会喜欢什么。由于上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他是维持良好课堂纪律的榜样。
方翔一直不认为自己的学习有什么方法,在他看来,只要具备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有着科学的人生观,每一名学生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非常反感带着一种功利心态去学习,比如为了提高作文写作水平,而刻意地去读名著,“那样读名著是在亵渎名著。”
最近,刚刚利用课余时间读完《拿破仑传》和《毛泽东传》的他,似乎又升华了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是为了高考而高考的方翔,再次取得了好成绩。“或许,你可能不相信,但这确实是我最真实的学习方法。”
闲来不妨猜猜命题者“心思”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主讲人:卓壮(合肥六中高三学生)
——“题目都是教师出的,高考也是一场心理战,猜透命题人的‘小心思’,尝试考虑着自己结合知识点出出题,将大大提高解题的得分率。”
和大部分学生不一样的是,卓壮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就开始跟着一名吃透考纲的教师学习。或许正是这种不一般的学习经历,让卓壮很早就学会尝试着揣度高考命题者的心思。
谈起高考的命题趋势,卓壮能张口就来,“双曲线肯定不会考大题,三角函数会淡化诱导公式,强化余弦定理。”说起来,连我这个在现场采访的记者也有些不可思议,已经结合考纲,对历年和各省试题,颇有一番研究的卓壮,大概猜出了未来的大体命题趋势。
“猜命题者的心思,也有小窍门。”卓壮当着记者“抖”出真本事。他介绍说,大部分高考试题中的答案,都不会让人轻易看出破绽,都是披着真理外衣的谬误。所以,在复习课本知识点的时候,就需要着重注意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这些都是命题者可能会用来考量学生的“易错点”。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高考命题者会怎么想?会不会为自己又找到了一个考查学生的知识点,或者是命题角度而兴奋?”卓壮觉得,在高考复习中,将命题者当作一个“假想敌”,和他们斗智斗勇,最终受益的必定是自己。
拒绝当一株教室里的“植物”
——以逸待劳
主讲人:史任飞、李伊宁(合肥六中高三学生)
获得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资格;高中期间赴瑞士从事文化交流
——“既然高考已经占据了我们绝大部分的生活,那么就别让它吞噬了我们所有的业余生活,该跑就跑,该唱还是得唱!”
虽然距离高考不过80余天,史任飞和李伊宁的生活却依然有滋有味。课间,李伊宁会抓紧时间,去操场上和男生们一起打篮球;放学,史任飞则习惯于坐在自己的小房间,抱起吉他,调动琴弦放松自我。
在这两位文科尖子生看来,学习是学习,生活则是生活,学会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比重,会更好地促进学习。“空余出一部分时间来,反而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反刍知识点,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现在的新高考,考查的不再是学生识记的能力,而真正是学生吃透知识点后内化的思维方法。”
已经获得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资格的史任飞,向记者吐了吐舌头,拿自己最擅长的数学科目打了个比方,“很多时候,之所以在别人看来我学习好,是因为我很懒。我总是喜欢琢磨有没有更简便的解题方法,可以不用那么费事。或许这在旁人看来解题方法奇特的我,聪明、智商高。”
俗话说,“学得好,不如考得好。”李伊宁对此持赞成意见,在她看来,考场上的心态往往在一场考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适度的放松,会帮助考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高考那根弦绷得太紧,一不小心,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徐颖奇·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