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常见答题逻辑错误及其矫正

  • 日期:2011-08-09 08:25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学习地理离不开解题,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有相当一部分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下面通过实例谈谈学生在地理解题中常见的几种逻辑错误。1、概念不清这种错误主要表现在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面是典型实例:[例1]某地初露日出现在11月1日,终霜日出现在第二年的2月28日,从初霜日到终霜日这一段时间,该地有20天没有出现霜,则该地无霜期为:A、4个月 B、4个月零20天C、8个月 D、8个月零20天本题中“无霜期”这个概念,如果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指“一年中没有霜的总天数”,而其实际内涵是指从终霜日到初霜日的这一段时期,正确答案应为 C。但如果在解题中望文生义,就很可能误选 D。类似的概念还有“季风区”、“气温年较差”、“外流河”等都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
     [例2]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A、12月29日12时5分B、 12月30日11时55分C、 12月30日12时5分D、 12月31日12时5分本题正确答案为A、C、D,最常见的错误是漏选C,这主要是由于混淆了“180°经线”和“日界线”这两个概念,这种错误在逻辑学中称为“偷换概念”。虽然国际上规定把180°经线作为日界线,但实际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重合,因此,轮船超过 180°经线,可能越过了日界线,也可能没有越过日界线,其日期也就有变与不变的两种可能。许多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弄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而犯错误的。2、审题失误审题失误在地理解题中是比较常见的。有的学生虽然具备答好题目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不会审题,结果仍然答错,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问域不明和已知条件不明确两个方面。[例3]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呈狭长分布的原因是:____。审题首先审清问域。
     所谓问域即问题给定回答的最大范围,问域不明,就会犯答非所问,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本题所问为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呈狭长分布的原因,正确答案为:①因安第斯山脉逼近海岸、沙漠不能向东扩展;②受秘鲁寒流影响,沙漠向北延伸。可有些学生却误解了题意,答成了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的成因,其答案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和秘鲁寒流的影响。这是典型的答非所问。[例4]华东区建国以来新增的特大城市有:A、武汉 B、南京 C、青岛 D、福州审题除了要审清问域,还要审清题目中已知的限定条件,否则就可能因遗漏题目中的某一限定条件而造成判断失误,这一点在解选择题时更要特别注意。本题的题干部分在“城市”这个概念前有“华东区”、“建国以来新增的”、“特大”三个限定条件,稍不注意,就会因遗漏其中的某一条件而误选。本题正确答案为C。3、判断、推理失误判断和推理是地理解题中必不可少的两种思维形式,没有掌握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方法,即使具备答案题的知识,仍然会犯错误。请看下面实例。
     [例5]北极圈是:A、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B、太阳能直射的最北界线;C、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的最北界线。本题正确答案是A、C,但许多学生却把答案A排除在外,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把“北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和“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这两个互逆的判断等同起来。由于后一个判断是不正确的,由此推出前一个判断也是错误的。这里需要特别说明,选项A作为一个判断是正确的,但如果作为北极圈的定义则是不正确的。因此,如果把本题的题干改为“北极圈的定义是”,则A就不是正确答案。[例6]地震发生时,甲、乙两地都位于震区,已知甲地的震中距比乙地大,则:A、甲地的烈度小于乙地B、甲地的烈度大于乙地C、甲、乙两地的烈度可能相同D、甲、乙两地的烈度不可能相同本题正确答案为C,最容易误选的答案是A。地理学科因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许多地理基本规律只能在宏观上反映出地理事象的一般分布(或变化)情况,其定值性不像数学或物理学那样严密。因此,按一般规律进行推理时,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否则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这是地震烈度随震中距变化的一般规律,它只能反映烈度变化的总趋势。而不反映具体两个地点的烈度大小关系,这是因为烈度大小除与震中距大小有关外,还要受震级、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建筑物的稳固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