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怎样选取文章标题(2)

  • 日期:2010-03-09 09:52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由此可见,团结就是力量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至此,文章言之有物,深广得宜。2.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个整块的问题,一下子不易找到突破口。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化整为零,各个击彼。即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然后放开思路,广开论证,逐一解决。写这种文章,须高屋建翎,胸怀整体,着眼局部,只有做到目无全牛,方能游刃有余。写作时,可以横向多方勾连,也可作纵向的深刻剖析。3.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大而虚的题目,实在无法展开议论,上述两法亦不适用,这时不妨用“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法一试。即可以从某一件小事或某一浅显道理说起,然后逐层深入展开议论,最后归纳到“大处”,达到论理透彻。持论有故之效。再说小中见大,是指开掘主题而言。其法亦有三:1.多维搜求,至深至广。 有时遇到一些范围很窄小的题目,确也找不出什么微言大义,这时你可以充分调动你的思维触角,多层次、多角度地搜求联系(如历史的、现实的、理论的、实际的、局部的、全局的、正面的、反面的……),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证明你的论题。只要你不是生拉硬扯地瞎联系,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则可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2.化零为整,打“歼灭战”。即在论述中把一个个零碎的小问题有机地组织起来,归纳出一个有深远意义的论点,这样往往能击中要害,论述清楚。这类题目或材料往往本身很浅显,要通过许多细小的问题全力射中目标才见其深广。3.言近旨远,深化升华。有的论题本身很浅近,一目了然,如果你不能据此有所延伸,势必缺乏新意,只能做些表面文章。
     因此,在写作时不能为论题所束缚,应根据需要与可能进行深一层的阐述,或在面上有所拓展,或于点上有所引伸,或点面结合,既有深度,又见广度。当然,我们也不必无限制地延伸,那些脱离实际的延伸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应抓住题中固有之义加以恰如其分的发展,联系实际,使文章立意高远,不落俗套。怎样提炼主题主题是在生活实践中产生、形成的。主题支配题材,是文学作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那么,怎样提炼主题呢?1.搜集材料,反复筛选,归纳出一个或几个明确的观点,在比较中提炼主题。魏巍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之前,为了找到“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样英勇,那种高度的英雄气概是什么地方来的”具体答案,同别人谈了好多话。开了好多座谈会,起先在《自豪吧,祖国》中,写了20多个最生动的故事。但是,后来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只选用了3个小故事:从不同方面提炼出志愿军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思想观点。事实证明,好的主题存在于客观现实中,只有由表及里、博采约取,才能发掘本质的东西。2.感应时代的脉搏,选取一定的角度提炼主题。“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角度观察,易见奇境。“五四”时期,同样以人力车夫为题材,但作品主题不尽相同:胡适同情人力车夫的辛劳,但还是坐上了他的车,反映的是大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施舍的仅仅是廉价的同情而已;沈尹默却以局外人的眼光看待人力车夫的辛劳困苦,反映的是小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寄予的仅仅是一般的同情意识;鲁迅先生则通过“我”与人力车夫对摔倒老妇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深刻反映了劳动人民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以及进步知识分子勇于自剖的精神。3.在对客观事物再认识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人物、事件提炼主题。孙犁《荷花淀》的主题是透过特定生活环境中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夫妇诚实又略带羞涩的思想性格及一系列生活片段逐渐加以体现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作者围绕水生嫂她们支持丈夫报名参加武装队伍,寻找丈夫途中遇敌时的随机应变以及配合子弟兵作战等生动情节,由点及面地表现了抗战时期解放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精神。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