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郑逸梅:读书需要有个性

  • 日期:2010-02-23 14:30
  • 来源: 学生社区
  • 浏览:
  • 字体:[ ]
  说到上学读书, 我从小认为是件乐事.上学对有些孩子来说视若畏途, 哭呀, 闹呀, 可我不这样.大人告诉我该上学了, 我书包一背, 就松松爽爽地上了学.我本来就酷爱看书, 学堂是读书的地方, 有什么为难的呢?

  我最先入的是上海露香园路附近的敦仁学堂, 后又转入苏州长元和公立第四小学堂.这两所学堂都是提倡新学的, 除国文课外, 还上英语、体操、音乐等课程.因为我爱书, 也就爱教书的老师了, 当然, 老师也很喜欢我.不知怎么的, 我读书有自己的个性, 不爱对各科平均使气力, 有点`偏科'.我只是一心一意地喜爱着国文, 后来年级越高, 偏科也就越厉害了.我的作文可算得上乘, 而其他各科只能算平平了.当时的老师似乎是很注重个性发展, 也很注重兴趣爱好的培养的, 一任我向这方面发展, 还常常加以表彰和策励呢! 得到奖品后, 我就欢蹦乱跳地捧回家去, 外祖父为之掀髯色喜, 并时有嘉奖之言.

  我的作文就这样越学越好, 跑到了全班全校的头里.

  读小学时, 我记得一位姓刘的国文老师曾出过一道《谢友馈赠藕和月饼》的作文题.也许是由于我读了不少名家著作的缘故吧, 这篇作文我竟把它写成了很道地的骈体文, 其中我记得有那么几句: `八孔玲珑, 丝丝入扣.十分圆满, 事事从心.'老师表扬我能另辟蹊径, 写出了特色, 而且对仗极工, 就在许多文句旁加了浓密圈点, 打上满分.这印象在我脑幕中, 迄今未忘.

  我至今还保存着一本幼时的作文本.这已是80 多年前的遗留物了.这是我生命的最早的一部分.这本作文本经过岁月的风化、剥蚀, 虽然纸质已经变黄, 但我还是异常珍视它, 即使在10 年浩劫的年头, 我的其他的书本、资料都几乎散失殆尽了, 可这本作文本还是一直陪伴着我.记得鲁迅先生说过, 保存早年的作品, 犹如看到自己早年赤屁股、嚼指头的照片一样, 虽然幼稚, 却会催人长进的.我与鲁迅先生在这点上是完全相通的.我深深地知道, 保存在这本作文本中的一些文稿, 是那样的不像样, 可是, 它像一面镜子, 可以照出当年的`我'.当年的我是何等的稚气十足, 一个求进步的人是不愧少作的.我从不以少作的浅陋为耻, 相反, 我时时从儿童时代、少年时代的作品中汲取着前进的力量, 从而敦使自己不断的奋进.

  我保存这样一本作文本, 也是对当时为我的长进耗尽了心血的老师们的怀念.当时的执教老师现在虽已谢世, 但我还能一一道出他们的姓名: 章伯寅、樊少云、陈伽庵、李叔良、龚赓禹、汪典存、陆锦、朱遂颖、高祖同、罗树敏, 诸位先生, 均一时硕彦.在这本作文本上, 留下了他们的手迹.他们除在我的作文旁加以圈点外, 还加了不少评语, 如:

  `激昂慷慨, 文亦嘎嘎独造, 洵出色当行之行.'

  `流荡顿挫, 悉合法变.'

  `以沉挚之思, 运清灵之笔, 无一敷泛意, 无一支蔓语, 平旦气爽, 轩人眉宇, 旸谷日出, 阴霾顿消.'

  诸位先生对我的嘉奖之词, 我是当之有愧的.在当时, 对先生的这些话, 我是似懂非懂, 现在想来, 先生们都是一片好心, 为了促使我长进, 在下评语时多所溢美之词了.

  当然, 先生们对我虽多所溢美, 但并不放任.严格而有分量的批评还是常有的.口头的批评我是记不起来了, 见诸这本作文本的就有几处.有一处提到了我的字.在我的虽`正'但不`工'的文字旁, 竖了一条粗粗的线条, 上面加了一个批语: `字宜加功练习.'也许我当时年少气盛, 过多的注意到了先生的赞词, 对先生的批评不大注意, 事隔数十年, 我至今仍拙于书法, 真正有负师门了.

  前些时, 出版界的几位朋友来看我.我又拿出我的这本作文本来.这对我来说真正是一件`古董'了.我手捧着作文本, 忽生奇想: 如果这样的作文本也能付梓, 那不管对为师者, 对为生者, 都该是很有启迪的吧!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