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地理百科 > 正文

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

  • 日期:2009-10-15 09:30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万里长江,古称“天堑”。在旧中国,长江上没有一座桥梁,京广、京沪等线列车,只能靠轮渡过江。解放后,在湖北省武汉市,建成了我国横跨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从此结束了长江上没有桥梁的历史。因桥建在武昌蛇山北麓与汉阳龟山南麓之间,故名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9月正式动工,至1957年10月建成通车,全部工程只用了两年多时间。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将原京汉、粤汉两条干线铁路连为一体,成为贯通我国南北的京广铁路,使长江天堑变为通途,这对沟通南北运输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一个创举。雄伟壮丽的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4米,其中桥身长1155.5米,两端引桥长514米,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分两层:上层为公路桥,路面宽18米,可容六辆卡车并列行驶,两旁各有2.25米宽的人行道;下层为铁路桥,包括人行道,宽达14.5米,铺有双轨铁路,两列火车可以同时对开。桥从江底到顶部,高约70米,水深一般在30米左右,桥下终年可以通行万吨巨轮。
     这座大桥是建筑在砂页岩及砂砾岩地层上,桥墩除七号墩所在地外,其余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我国桥梁工作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新工艺、新方法。由于大桥下的基岩产状很陡(45度到近于90度)。并在管柱沉入基岩内很深(10~20米)的情况下,两者几乎完全溶合成为一体,因此十分稳固。整个大桥的建筑富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耸立在大桥主体两端为宫殿式的桥头堡,高约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有四楼八层,内设有电梯和扶梯,便于人们上下通行。公路桥桥面两侧的堡亭,高约8米,为二层,四方、八角、红珠园顶,具有我国亭台建筑的民族风格。沿公路桥两旁排列有混凝土圆形灯柱,人行道旁有高达1米的铸铁护栏,在护栏花板上铸有花、木、鸟、禽形象的工艺图案,栩栩如生,精巧引人。在武昌桥头堡底层大厅中央建有建桥英雄群像大型泥塑,高达5米。原黄鹤楼旧址上,建有白色麻石金色题写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高约5米,南面镌有毛泽东同志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改变了龟、蛇两山的历史面貌。原在蛇山南麓的古黄鹤楼遗址,现在是大桥的引桥桥头,也是蛇山公园的组成部分,仍然是远眺大江的胜地。建桥以前尚存的胜像宝塔(白塔),迁建于蛇山中部山顶,涌月台移建于桥头南麓抱水岭一侧。黄兴铜像移建于汉阳龟山东麓。重建的黄鹤楼已矗立在蛇山中部偏西的山顶,千年古楼,重展新颜,使江城添色,楚天增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