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腔的发源地在哪里?

  • 日期:2011-05-22 12:50
  • 来源: 网络收集
  • 浏览:
  • 字体:[ ]
  稍知中国戏曲史或者喜欢地方戏的人没有不知道弋阳腔的.它形成於元末明初之际, 据《南词叙录》说, 它当时盛行於北京、南京、湖南、福建、广东等地的舞台上.弋阳腔的特点是台上演员独唱, 后台众人帮腔, 只用打击乐伴奏, 并且创造了滚调.弋阳腔由於传播广, 并同各地语言、曲调或剧种相结合, 因而对中国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正如周贻白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中所指出的那样: '直到现在, 还可在赣、皖、湘、鄂、闽、粤、京、宁等地寻出曾经流行过弋阳腔的线索, 甚至山西、陕西以及东北数省, 直接或间接地都曾有过弋阳腔的足迹.'然而, 弋阳腔最初究竟产生於哪个地方呢?

  弋阳, 作为今天的地名, 在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 其名形成於隋代, 而在古代, 作为郡县名的另一个弋阳, 治所在今河南省潢川西, 辖境相当於今河南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灌河以西及湖北东北角.弋阳腔作为一个地方声腔系统, 不可能同时形成於语言、文化差异甚大的南北两地.那么, 哪个弋阳才是弋阳腔的发源地呢?

  如果根据明代魏良辅《南词引正》的说法, 弋阳腔於明初永乐年间已流传到云贵一带, 结论可能是弋阳腔起源於江西弋阳.

  确实, 从《猥谈》有关弋阳腔形成的材料分析, 弋阳腔可能来自南曲声腔的演变, 是从南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剧种.随着南戏在民间不同地区的流传, 各地民间艺术的影响日益深入, 在艺术风格上的变化越来越大, 差异逐渐明显起来.这种变化使得南戏原有的曲调流传各地以后, 被戏曲演员以当地语言传唱着, 由於语音、语调的差别, 使之不断改变, 在风格上逐渐地方化.

  从弋阳腔演出的《琵琶记》、《拜月亭》、《荆钗记》、《白兔记》等元末戏文, 可以明显地看到它与早期南戏的继承关系.当然, 从明人汤显祖和清人李调元有关弋阳腔的记载中, 又可以看出弋阳腔一贯所具有的风格、特色.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说: `此道有南北, 南则昆山, 之次为海盐, 吴浙音也, 其体局静好, 以拍为之节;江以西则弋阳, 其节以鼓, 其调谊.'李调元《剧话》也指出: `弋阳始弋阳, 即今高腔, 所唱皆南曲.……向无曲谱, 只沿土俗, 以一人唱而众和之, 亦有紧板、慢板.'

  据此, 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就主张弋阳腔形成於江西东部一带.并且补充说, 这一地区在语言系统上属中州语系, 与吴浙音有很大差别, 这就形成了弋阳腔在音调风格上的独特性, 在南戏系统上自成一家;同时, 又由於这一地区有着一些特殊的民间风俗, 流行着一些与这些民间风俗习尚有关的民间艺术, 比如傩舞、目连戏等与宗教形式联系着的艺术形式, 对弋阳腔的发展也不能不产生一定的影响.弋阳腔的音调特征, 表现形式一唱众和的特点, 以及锣鼓打击乐的运用, 都和当地民间艺术有着一定联系.但是, 翻检清人严长明《秦云撷英小谱·小惠传》, 又可以看到关於弋阳腔来源的另一种见解, 他说: `演剧防於唐教坊梨园弟子, 金元间始有院本.……院本之后, 演而为‘曼绰’ (俗称‘高腔’, 在京师者称‘京腔’) , 为‘弦索’.曼绰流於南部, 一变为弋阳腔, 再变为海盐腔.'这就是说, 弋阳腔只不过是北方高腔在南方的流传演变而已.

  事实究竟怎样呢?

  我们知道, 在元末明初, 北方杂剧已广泛流行於包括江西在内的南方广大地区, 据《录鬼簿》说, 元代始创南北合套的作家沈和, 就居於江州.明永乐时改封於南昌的宁献王朱权, 也曾大力提倡北曲, 编撰杂剧, 组织王府戏班.这些活动自然会对民间戏剧产生影响.弋阳腔的一些演出剧目, 有些是由北杂剧改编而成, 甚至按杂剧模式演出.因而, 清代李渔《闲情偶寄·音律》指出, 弋阳腔照搬《西厢》, `以其调虽恶, 而曲文未改, 仍是完全不破之《西厢》, 非改头换面折手跛足之《西厢》也.'这不正说明弋阳腔是受北曲杂剧的深刻影响吗?

  那么, 弋阳腔究竟是南戏的支流还是源於北方? 看来尚需人们努力探讨.(勇木)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