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学生遭遇毕业的那些烦心事 须及时自我调适

  • 日期:2009-10-27 09:41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2009年6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散伙饭充满离别情绪,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拥抱。CFP供图

    秋风送爽,考试骤减。读读书,看看电影,估计没什么能比应届毕业生眼下的生活更惬意了。但考虑到论文,考虑到工作,他们也有不少烦恼的事。当前,应届毕业生们正经历着一场复杂的心理调适……

  提前缅怀象牙塔时光

    开学才一个多月,大四学生阿佳已经开始怀念大学里那几年的美好。按阿佳的话来形容,大学生活就是:想吃饭不想动的,拨段号码叫外卖;想舒展筋骨的,穿上跑鞋到操场跑几圈是几圈;五湖四海的同龄人聚在一起,吼一声,群起而热血沸腾;生活费用得差不多了,打个电话回家唠嗑也成了奢侈。

    阿佳坦言,大学即将成为过去,一想到自己转身踏出校门的一刻,内心就有难以承受的沉重。

    今年中秋,阿佳和几个同学约了班主任,举头碰杯邀明月,畅言过去与未来。这一夜,大家都醉了。夜里,阿佳忽而想起青涩的大一岁月,忽而又想起班上的毕业旅行,感慨到语无伦次:“一伙男生赤裸裸地泡温泉里‘坦诚相见’。一池人,当哥们的,还不认识的,能叫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大学四年,虽然经历了这么多黄昏与黎明,还是觉得短暂啊……”

   害怕失业压力沉甸甸

    广东商学院新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阿龙,这几天刚从网上了解到某电视台要招聘实习生,不管有没有劳务费用,不管工作能不能胜任,寄份简历、报个名再说。才刚上大四,阿龙已经说不清楚这是自己的第几次网投了。临近毕业,已经开始担心毕业后的失业。大四以来,阿龙过得胆战心惊。

    阿龙对记者说,事实上自己曾在报社里呆过半年了:当过实习生,跑过数场招聘会,了解过就业的艰难。“尽管之前仅仅是旁观者,但没想到,这段实习的经历让我感同身受。我体会到大学生的焦虑、彷徨,我也开始有了危机意识,渐渐地,身上背上了沉甸甸的压力。”

    “毕业生的角色终于轮到自己。但我尝试的实习类型不多,对其他范畴也不太了解,竞争能力相对较弱。”阿龙内心矛盾着,有时感觉社会上就业的机会挺多,有时又因为自己闲得太久而害怕。“大四现在我们是一门课都没有了,没有了老师的指点,我真的会害怕……”

坐靠父母毕业无规划

    专业课程结束了,论文还不急着写,同寝的伙伴也早早搬出宿舍……应届毕业生阿辉的大学生活过得甚是自在———每天睡个饱才爬起来吃饭、上网,心血来潮了去趟图书馆看看闲书,晚上在电脑前“煲”美剧,一“煲”就是个通宵。阿辉感叹道:“现在这样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但一想起别的同学起早摸黑往图书馆赶、往各大人力市场奔走的举动,阿辉也会感到沮丧:“考公务员好几次都没考过线,找工作又因为自己没工作经验而遭拒绝,准备考大学英语六级、考研,我又没有学习计划。其实自己努力过,但遇挫了,失落了,日子只能悠着过了……”

    阿辉暂时还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大学毕业后人生规划也很模糊:“随遇而安了,毕业后就让爸妈找份工作给我吧……”

    专家意见:

    大学生须及时自我调适

    大学应届毕业生群体是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多为“80后”,成长的过程相对往代人更容易获得满足。广州市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分析师胡慎之指出,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自身心理情况由多重价值观及人格构成,心理健康状况很大程度受环境、生活状况而影响。

    胡慎之认为,大学生即将毕业,其社会适应功能正面临要处理好与熟悉的环境分离、面临或升学或步入社会等多方面的心理调适。“大学生活即将走到尽头,学生就会对以往进行总结。当回头发现这段走过的日子有没能达到原定目标高度的时候,内心焦虑、抑郁、失落的情绪就会随之而产生。”

    遇到内心不安而导致不良行为抵触的情况,学生怎样进行自我调适?胡慎之建议:“首先,学生应了解清楚自己各阶段的心理状况。当发现自己是因为自我期待值与实际环境出现较大偏差,自我社会适应功能又没能及时调试好的,就得及时调整自我期待与自我测评这两个变量。失衡减少了,期待与环境的差异有所缩小,心理自然而然能消除焦虑,重新积极面对生活。”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