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美术教学 > 正文

高奏小学美术审美教育主旋律(4)

  • 日期:2012-09-15 09:37
  • 来源: 学习计划
  • 浏览:
  • 字体:[ ]

五、遵循规律,感悟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审美教育规律,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正确的审美程序和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美术作品,多给学生创造主动探索、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审美活动。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审美活动的要求,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螺旋递进关系,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形象和审美经验。如在低年级,主要鼓励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受自然和美术作品的造型与色彩之美,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到中年级,可逐步要求学生能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学习用短文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而对于高年级学生,要引导他们关注美术作品所使用的材料,认识材料的形状、色彩、质地、性能和作用,并适当学习国内外美术史的知识,对中西艺术进行感悟和对比分析,学会写一些短小的赏评文章,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桥时,笔者启发学生联系宋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桥梁建造的历史背景(课前查找、收集有关资料)来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桥梁设计的独特和建造水平的高超。基于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世界地理、历史的知识,笔者热情鼓励学生将凡·高的《吊桥》与宋代木桥进行比较,从桥梁的设计风格、造型、材料和建造工艺、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中西艺术的对比分析,深入感悟桥梁建筑艺术之美,并学习写出简短的赏析短文,大胆表达自己对中西桥梁艺术的感受和认识,使学生对中西桥梁艺术的特点和风格的差异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充分领略了中西绘画迥异的绘画风格和迷人魅力,增强了学生的多元美术文化观念和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尊重意识。

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和审美经验的不足,以及知识水平的差异,学生在审美活动中的表现并不都能尽如人意。对此,教师要有正确、清醒的认识,理性处置,给学生充分的参与、历练的机会和时间,保持耐心,热情鼓励,而千万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教师可采取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加强感悟交流,体验审美快乐,积累审美经验,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最终实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和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书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版。

2.尹少淳著 :《美术及其教育》,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7年.9月版。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