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理 > 物理百科 > 正文

“周期倍化分叉”的发现

  • 日期:2009-08-28 08:30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在动力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某些关节点上,系统的定态行为可能发生性质的改变,原来的稳定定态变为不稳定定态,同时出现新的更多的定态,这种现象叫作“分叉”(bifurcation)。分叉是由运动方程中参数的变化引起的,所以往往要用“参数空间”来描绘分叉现象。随着参数的变化,分叉可以一次接一次地相继出现,而这种分叉序列又往往是出现混沌的先兆,最终会导致混沌。生物群体数量(“虫口”)变化的研究以及涉及到的一类典型一维映射的分叉现象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混沌学的创立和发展中曾经起到过特殊的作用。澳大利亚昆虫学家尼科尔森(Nicholson,A.J.)曾经在一个大瓶子里用有限的蛋白质食物喂养了一瓶子绿头苍蝇,研究受到空间和食物限制的苍蝇群体数目(“蝇口”)的变化。他观察到有时绿头苍蝇可繁殖到将近一万只;过些时候又会降至几百只。
     蝇口繁殖过快超过容器的空间限制后数目就急剧减少,而活动空间的扩大又使蝇口快速增长;蝇口决不会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少,呈现一种周期性的涨落。尼科尔森发现,这个循环周期大约是 38 天。但每个周期内蝇口数却可能出现两个峰值,而且到约 450天后,蝇口的变化(振荡)变得极不规则。在这个实验中,蝇口数的变化包括了周期性、拟周期性和混沌。看来,生物群体应被看做是一个动力系统,是受着某种动力驱使的。在食物受限制的地域单种生物在起起落落地繁殖着;几种生物共存的区域,各种生物在生存竞争中此长彼消;在捕食者与被食者之间,存在着双向抑制作用;在宿主群体内部,流行病在传播。……这一切因素,都对生物群体起到约束作用,把群体限制在更合理的数目上。
     生态学家们一直试图为生物群体增减寻找一个数学模型。一个合理的简化就是用离散的时间间隔去模拟虫口的变化。因为许多生物群体的数目基本上都是按照一年的时间间隔变化的,而不是连续时间的变化。更有一些昆虫,它们只在一年中的特定季节里繁殖,所以它们的一代一代之间决不会重叠。一年一年的变化,正是生态学家所要了解的全部信息。因此,描写生物群体的方程不是连续的微分方程,而是比较简单的差分方程,这是一种迭代模型,即逐年逐年地反复用同一个函数进行数值运算,它可以反映由一个状态(数目)到另一个状态(数目)的跳跃变化。这个差分方程应该反映出以下影响虫口增减的因素:第一,虫口的增长必定与前一年的虫口数目成正比,这是一个线性关系,比例系数k即群体的增长率;第二,虫口的增长又受到空间、食物、流行病等许多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增长。实际情况是,群体小时稳定增长,群体适中时增殖量近于零,群体暴涨时急剧下降。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