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 > 动物 > 正文

鱼类的洄游节律

  • 日期:2009-10-20 09:00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生活在茫茫大海中的鱼类, 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性, 但它們的生活、行为都会受到海中各种因素的直接影响.多数鱼类在一生的生命活动中有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的迁徙运动, 我們称之为洄游.在洄游时, 鱼儿們会自动聚集成群, 有目的地按一定方向和规律远行.

  鱼类的洄游常与水的温度、盐度、饵料及自身的繁殖有关.

  生殖洄游是在鱼类繁殖后代前进行的.成鱼生长发育和越冬的地方, 往往不是它們产卵的场所.鱼类性成熟之后, 在其遗传特性和生理变化的要求下, 必须进行或长或短的旅行去找寻一个具备产卵条件的场所.鱼类生殖洄游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青鱼、鳙鱼只在淡水中进行洄游;像大、小黄花鱼, 洄游只在海洋中进行;大马哈鱼、鲟鱼、银鱼等, 洄游时是"溯河而上", 由海洋到河流中去产卵;与之相反, 鳗鲡的生殖洄游则是"降河而下", 由江河到深海中去产卵.

  大马哈鱼, 又叫鲑鱼.它在河里出生, 在海里长大, 又回到江河里來产卵.每年初秋, 在海里长大成熟的大马哈鱼, 成群结队溯流而上, 來到位於松花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上游的故乡产卵, 一路上要克服急流、浅滩等困难, 体力消耗极大.到达产卵处产卵之后, 受精卵在亲代的看护下孵化成幼鱼, 而雄性大马哈鱼则因"日夜操劳", 非常虚弱, 有的病死在故乡, 有的被水鸟或水獭吞食掉, 不能再回到大海的怀抱.而大多数雌性大马哈鱼则能重返大海, 只要有充足的食物, 它們便会恢复往日的美丽.大马哈鱼为了后代不惜献出生命, 而它們的子孙仍每年重复着前辈的"生活之路", 使其种族世代繁衍下去.

  鳗鲡是生活在江河中的鱼类, 但它在生殖时却要不远千里到深海中去产卵, 小鳗鲡孵出后, 再溯河而上回到家园去生长.

  生活在欧洲西部江河里的一种鳗鲡, 每年都要游过大西洋, 到百慕大群岛南部的深海里去产卵, 完成生殖过程.在地中海北部亚得里亚海和南部尼罗河口的鳗鲡, 也要游到這个地方去产卵, 行程达四五千公里.一旦产卵、受精完成之后, 鳗鲡就逐渐死去.受精卵孵化出的幼鱼, 会克服重重障碍及困难, 回到江河中寻找适宜的生活场所.等幼鱼长大再需产卵时, 又会成群结队地游到大西洋去了.

  鱼的另一种洄游是由於食物引起的.鱼类以寻取食物为主要目的的洄游称为索饵洄游.海洋中的鱼类多数是以浮游生物和小型鱼、虾为食, 一旦环境变化, 或饵料减少, 它們便会为寻觅更好的进食场所不得不随着食物的移动而移动.还有许多鱼类在生殖期间不进食, 生殖以后要大量进食以恢复体力, 因而也进行索饵洄游.

  还有一种洄游是由海水温度变化引起的称为越冬洄游.比较喜温的鱼类到了冬季水温下降时, 会避开冰冷的海域, 游到温度适宜的场所去越冬.例如带鱼, 每年冬季由舟山群岛的海区向南游去, 在广东珠江口外越冬, 春天又游回老家來.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