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山洞居住9年 称送子女读书为最大愿望

  • 日期:2011-09-16 20:34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夕阳斜下,耀眼的烈日收起了灼热的光芒。深山弄里的石头,散发的热气正在减退,长在石缝隙里焉耷的玉米叶子和边上的树叶,慢慢地舒张开,为迎接露珠的到来而伸展出叶茎。

  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戈从村上阶屯,村民罗朝贵穿着一双凉鞋,背着装满玉米的背篓,走在两个孩子的后面。15岁的大儿子罗峰(又名罗荣昌)和12岁的女儿罗月妹,驮着半篓子玉米,脚踩着高低不平的石头,往屯子后面的透出亮光的山洞走去。

  这个山洞是他们的家,是已经居住了9年的家,他们也因此被人戏称为“山里洞人”。

  7月22日6时30分,记者从大化县城出发探访“山里洞人”罗朝贵一家。车子驶出县城后,一路上都在沿着山路盘绕着上山,婉转着下山,在到达戈从村后,再步行20多分钟的山路,终于在11时来到了上阶屯,解开“山里洞人”罗朝贵一家的谜。

  30多根粗细不均的树杈 撑起“山里洞人”的家

  6时30分,记者从河池大化县城出发,8时15分进入七百弄乡地界。一边是深不可测的山涧,一边是岩石林立的峭壁。9时5分,记者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道路,从七百弄乡府辗转到了通往戈从村的碎石路上。但车子未走几分钟,见到前方道路有一处已塌方,施工队伍正在进行维修。

  村民告诉记者,这处塌方已经有2个多月了,戈从村的进出到乡里,都需在这塌方处下车,步行过塌方口后再另搭车。

  10时30分,几经颠簸和转车后,记者终于来到了七百弄乡戈从村戈从屯。村民介绍说,这里距上阶屯还有2.5公里,需翻过10余座山头,走近30分钟山石林立的石路,再沿着上山的路再走2分钟,才能到罗朝贵的家。

  11时许,记者在历经5个多小时后,终于站在了“山里洞人” 罗朝贵的家门口。

  8根树杈斜撑、20余根粗细不均的树杈竖撑;长短不一的树干被竹篾子捆扎在一起,很突兀地支出边界;登上斜度为60°的九级木台阶,推开用竹片子编结成的入户门,站在这个由旧木板和树干混搭而成的“地面”上,迎面而来是一股热气,在横空突出的石头上架起来的火灶不时冒出火苗;太阳光透过两边用竹篱笆做成的墙,照在旁边的一张还隐约写有“囍”字的饭桌上,旁边还有一堆金黄金黄的玉米。

  “今年玉米出穗后,老天都没怎下雨,收成不是很好。”记者爬上木台阶,走在“吱嘎”、“吱嘎”响的木板上,木板随即有些下沉,有三、四个干瘪的玉米从玉米堆里滑了下来,滚到罗朝贵的脚边。他走上前去,捡起玉米,“呼”、“呼”、“呼”地朝地吹了下玉米上的灰尘,放在旁边的一个空背篓里。

  记者而后攀上右侧的石头,到了房子的“二楼”,这是小孩晚上睡觉的地方。站在用无名指般的细竹竿捆扎而成的楼上,看到的是两张紧挨在一起的床。在“二楼”轻轻地走动,脚下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整个房子也都在晃悠。背篓、空塑料水桶、床上的凉席和被褥,床侧面挂着的一面小镜子和一把小梳子,还有堆积在一起被熏黑的瓶瓶罐罐,这就是“二楼”所有的物件。

  “住在这里冬暖夏凉,又不用担心风吹雨淋和太阳照射。”看着这个由自己创意并搭建出来的二层“住宅楼”,不需地基无需屋顶,耗去的也就是一些木料和毛竹,罗朝贵颇具有成就感。

  屯里的长辈说,罗朝贵住的这个“石猫洞”,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居住过,在1965年时也有村民在洞里住了五六年,后来到大山外面去了,现在据说已生活在柳州。

  一年收入约3000元 为孩子购彩电

  说起一家人为何住进石猫洞,做起“山里洞人”,罗朝贵回忆起了2002年3月份的一场大火。

  罗朝贵对记者说,他和妻子当时都在地里干活,中午的时候屯里的人大喊“起火啦!”两人丢下手中的活就往屯里跑。等赶到屯口时,罗朝贵见到自家的房子冒着大火,在家的村民正用树枝在边上灭火,但因是茅草屋和木板房,火星一溅就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房子被烧毁。在这次大火中,还有其他四户村民的房子也被毁于一旦。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