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成就展 四川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 日期:2009-09-26 09:46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仅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1万所,在校生154.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20%左右

    ●新中国成立至今:全省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7万所,在校生1876.9万人,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提高到99.13%和95.9%。

    新中国成立60年,是四川教育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60年。昨(25)日,记者从“辉煌60年——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全面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兴川”战略,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基本建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比例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全省跨越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的坚强支撑,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大跨越一大突破

    构建起有四川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

    ●全省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7万所,在校生1876.9万人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教育十分落后,仅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1万所,在校生154.6万人。多数乡镇没有学校,学龄儿童入学率20%左右,每万人口中有小学生仅243人。新中国成立60年,我省已初步构建起具有四川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全省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7万所,在校生1876.9万人,教职工90.1万人,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民族地区教育实现大跨越,中职教育实现大突破。

    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2008年底,181个县(市、区)已有178个实现“普九”。义务教育学校1.8万所,在校生1012.2万人,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提高到99.13%和95.9%。

    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08年底,拥有普通高校92所,其中国家“211工程”高校5所,“985”重点建设高校2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6所,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05.6万人,毛入学率22%。高校已经成为我省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生力军。

    民族地区教育大发展。全省累计投入60亿元资金,从2001年启动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目前,51个民族县(市)中有48个实现“普九”,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5.6%,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4432所,在校生132.8万人;高中学校达136所,在校生达12.9万人。

    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2008年启动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办学规模得到大幅增加。2008年底,拥有中职学校676所(含技工校105所),招生规模超过普通高中,在校生达122.5万人。

    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全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生达到33.4万人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大力实施“两免一补”,全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2008年,对948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95.4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对132万寄宿贫困生给予生活费补助。

    建立和完善高校和中职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2008年,中央和省下达高校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3亿多元,资助贫困生24万余人,占在校生28%以上;高校资助特困生近3万名;国家助学金资助中职学生67万人;省财政投入7805.6万元,从秋季学期起,对6类人员就读中职及藏区中职生共计7.8万余人全部免除学费。

    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民族地区、困难群体倾斜,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问题。2008年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生达33.4万人,在校残疾学生达到3.7万人。

    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推进

    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全省共有专任教师74.32万人,是1949年的11倍

    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已进入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企业、农村,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广泛推广。高等教育以实施本科教学评估和质量工程为抓手,由注重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在探索中前进。中考改革试点取得突破并在全省推开,等级制考核、综合素质评价广泛采用。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稳步推进,高考自主命题、部分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等,促进考试内容、形式和招生模式逐步多样化。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全省共有专任教师74.32万人,是1978年的1.4倍,是1949年的11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幅度提高,高学历教师比例逐年增加。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顺利。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