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写作,生活经验的积累——新课标作文教学有感

时间:2012-11-01 11:17来源:教学辅导点击:字体:[ ]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同行常向学生大谈写作秘诀,诸如:如何开头点题,中间如何展开,结尾又如何照应开头;甚至有少数同行急于求成,在考前帮助学生猜题、押题,鼓动学生背范文等等。当然,这些做法不能说对写作一点作用都没有,有时也能与所考题目撞车。但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肯定是行不通的。笔者以为,要真正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终生受益,就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无数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写作就是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也是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

一、“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新课标对7—9年级(初中阶段)写作提出的要求。

在平时的写作中,不少学生写出的习作内容空洞,感情虚假,甚至造假。明明没有去过某地,却煞有其事地写自己去过;明明没有助人为乐,却写自己有一天帮助盲人过马路,以致连上课都迟到了;明明没有亲见老师在家加班,却在作文中有鼻子有眼地写老师是如何批改作业 、备课到凌晨的……。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不少语文老师对此都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以为只要学生能写出来就已经不错了,何必强求每事都目见耳闻?试想,这样下去,即使学生写得再多,又有何益?笔者还发现,有的学生一学期下来,大作文也写了七、八篇,但没有一篇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大都是“假冒伪劣产品”。长期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又何谈提高?其实,只要做教师的,放开视野,敞开胸扉,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火热的现实生活,关注现实人生,就会有写不尽的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关注自然,就是要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山河日月,花鸟虫鱼,春夏秋冬,随处都是学生可涉猎的范围。初语教材中,就入选了大量的这样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小麻雀》,峻青的《海边仲夏夜》等。关注社会,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尤其是国家大事。这样的范文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鲁迅的小说《故乡》,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即是。关注人生,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培根的《论人生》,奥斯托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等篇就是很好的素材。所有这些,无一不是选文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关注、积累和感悟。

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新课标)观察生活,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生,仅仅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要想把感悟到的生活道理、哲理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还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所谓特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说白了,就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同类事物的显著标志。由于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在作文教学中,尤其是在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今天,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只要不违背生活的真实,就应该给予肯定,所谓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初中学生,尽管生活阅历大致相当,但由于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不尽相同,使得他们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就不尽相同。例如,同样从家长那里得到一元钱,家庭富裕的学生认为很平常,不值一提,而家庭贫困的学生则认为来之不易而分外珍惜。

有了丰富的体验和内心感受,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把它们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了。如何表达呢?过去的八股文是一种表达方式,现在的程式化的写作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如上文笔者所谈的有的老师指导学生如何作文即是)。但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缺乏新意,更谈不上创意了。想必人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作者写出来就耐读耐看,有的作者写出来则令人不屑一顾,原因就在于表达上欠斟酌。这样的例子中学语文教材也有,如人教社初语第一册,魏巍的《我的老师》和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前者简洁生动,后者则较为罗嗦(尽管作者也是作家)。

2003年安徽省中考作文,要求考生写一篇关于“体验”的话题作文,下面两个考生的写法就富有创新意识(笔者曾参加阅卷)。一个考生以《体验恋爱》这样开头:“你瞧,他们俩多像一对啊!”班级里又似炸锅一样热闹起来。班里的女生们又开始围坐在一起讨论谁与谁的爱情,整天把毫不相干的两个人说成是恋人,弄得大家彼此见面连招呼都不敢打。首先说发起的人是谁,她就是王燕。此人年轻貌美,但就是多嘴,话特多,班里最红的也是她。我和她是小学同学很熟也很了解她,所以我也就对她的这种过分活泼习以为常了。但是有一天放学她对我说:“恋爱是什么滋味,你试过吗?”我摇摇头。于是,我突然有个念头就是想谈恋爱。想了一个晚上我决定过把瘾,光明正大地谈一次恋爱。

另一个考生以《爱之初体验》这样开头:当花季的飘香渐渐散去,当雨季的泥泞慢慢离我们而去,此时的我已是一个17岁的少女,已不再回忆过去的痴情与年少无知。但就在花季雨季即将与我擦肩而过之际,我收到了平生每一封“情书”。我终于体验到了那些“靓女们”收到情书的心情。少不了激动,离不了开心,毕竟这是我“魅力”的见证。

总之,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自然、社会和人生,努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并循序渐进引导他们把这种体验和过程用富有创意的语言和形式生动地表达出来,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他们有话可写,有事可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期待着作文教学改革的春天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而早日到来。

 

作者邮箱:wangping9918@sina.com

    写作,生活经验的积累——新课标作文教学有感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