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教子心得 > 正文

专家建议给学生补上闲暇教育

  • 日期:2010-01-19 11:01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在小学教书的丁老师有点无奈地说:“明天中秋小长假后重返校园,我又要为学生调整‘生物钟’,因为一些学生往往在节假日后显得心神不定,无所适从。”这种因为不会闲暇而形成的“节日综合征”,在中小学生中比较普遍。上海市社科院青少所研究员陈建强认为,应为学生补上“闲暇教育”这一课,帮助他们提高适应生活转换的能力,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形成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良性循环。

  学校缺失“闲暇教育”

  “上学时没时间闲暇,闲暇成为一种奢望;而放假后却有闲不会玩,或者玩得不适度,闲暇变成了一种累赘”,担任小学少先队工作多年的汤老师用这样的话语,道出了眼下学生在闲暇时的“通病”。据她观察,学生对休假大多持肯定的态度,今年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天“小长假”,学生的休闲时间比往年更多。然而,不少学生却往往不会闲暇,更谈不上充分利用了。她举例说,班上一个皮大王”男生,在暑假前就盼着要好好过一把“NBA”瘾,不仅要看电视直播,还要亲自到学校篮球场上练球技。不过,真到了暑假,他玩了一阵篮球后却觉得无趣,一次打电话给老师,吐露“想早点开学”的想法。

  近几天,一些学生在中秋节期间也直喊“累”,因为基本上是陪着家长走亲访友,假日生活的单调,让他们觉得无聊。这种矛盾的现象,反映了目前“闲暇教育”的缺失。

  缺少自主性和适度性

  陈建强曾对学生的闲暇状况作过专门的观察和研究。他认为,学生不会闲暇,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内容选择上缺少自主性;另一方面在闲暇方式上缺少适度性。现在的学生尽管对集体活动有些厌倦,但在节假日时,往往依赖于学校组织。而学校也常常以集体活动代替个别指导,每到节假日来了,就搞个活动应付一下。在暑期,一般就是规定返校日和社会实践日,而对学生个性化的度暑期方式,则很少过问。即使在中秋,一些学校安排的活动也大多是在节前,而节中基本上由家长做主,学校从不提供任何指导性建议。这样大一统的闲暇方式,共性太强,以至于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自主地安排。

  另外,家长以个人偏好为重,让孩子“跟着走”,也从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不少家长节假日的安排,基本上是围着走亲戚这条“线路”,孩子虽不用操心,但这也弱化了他们的自主闲暇能力。由于孩子闲暇与成人闲暇,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如何让孩子有他们自己的闲暇生活,的确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

  让学生感受生活乐趣

  “闲暇是生命转换的方式,也是生活多彩的必然。在中小学教育中,闲暇的分配、享用,也是一门学问”,华东师大附属小学校长严伟懿强调,对成人而言,休假是必要的转换,对学生而言,闲暇同样是必须的过渡,如果不会闲暇,就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的乐趣。

  由于学生处在身心成长时期,可能需要闲暇和拥有闲暇的时间较之成人更多,如:学段教育的专利——寒暑假,国定的社会假日——“十一”等长假和小长假,还有校园生活的特殊安排——春假秋假等,因此,进行“闲暇教育”就显得更为必要。上外双语学校副校长龚鸣说:“每到寒暑假过后或长假、小长假过后,学校总要做些学生状态的调整工作,与其临时抱佛脚,还不如平时加强闲暇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的互相依托和转换,使节日与平时的衔接、闲暇生活与学习的对接,更为有序和自然。(苏军)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