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人类大脑中的“潜意识”

  • 日期:2020-12-08 17:41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智能即记忆:

归纳是方法,背诵和记忆是目的。
或许是我比较幸运,从小就一直能够体会到“总结然后回忆”所带来的成就感。初中的时候很喜欢下中国象棋,家乡小,也没办法有名师指导,于是我就跑到镇上的街上找爷爷下了一盘。
 
老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复盘。我们所说的复盘,就是把上棋的每一步都重新演练一遍。到了复盘阶段,他们很喜欢去总结,甚至争论某一步还能怎么走。
无意中,在无数次的复盘中,我记得各种棋路。同时,还锻炼了记忆力,棋艺不断进步,终于在一场比赛中夺得全国第八名。
多年后回想起来,才意识到“复盘”对我记忆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这本书带给我的意义不止这些,它让我开始喜欢上“总结”和“背诵”。初中的时候,我很少主动做课外作业。
但是,无论在课堂上、书本上、试卷上,还是在参考书上,我都会习惯性地总结一下:做对的题,要回忆自己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做对;做错的题,要揣摩自己当初的思考方式,都经历过哪几步,错在哪一步,错在哪一步,其实应该怎么想。
 
令我吃惊的是,仅仅是这样做,就能使我在考试中如鱼得水。我想,我没学过多少棋谱,但在和街角老爷爷的每次复盘中都记得棋谱上的路,其中的道理大致也是一样吧。
有些好习惯,往往会使人受益终身。但你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是好事,因为你做了对的事,但如果你的习惯不好,你很快就会知道为什么这是坏事,因为你的生活很快就会因为这坏习惯而受罚。
 
中学时,我一直认为背诵是最重要的,背诵只是一种副产品。之后进入大学,偶尔回忆起中学的课程,总会惊奇地发现:完全不记得自己是如何总结的,总结了些什么,脑中留下的只有当时无意中背下来的知识。
 
这段经历使我相信:背诵,记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为何记忆比概括更重要?
 
最后,当你读到一篇关于心理学的文章时,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解释:
人类大脑中只有极少数信息(大约10%)能有序地存储,随时方便地“提取”,即所谓的“记忆”。人类大脑中存储的大部分信息就像不经过分类管理的电脑里的“垃圾文档”,在大脑中随处堆积。这种信息虽然存在于大脑中,却很难“释放”,我们通常称之为“潜意识”。
一旦出现新的信息输入,如果信息在输入时是高度有序的,那么它就很容易被有序地存储起来,很容易变成“记忆”。与此同时,随着有序信息(记忆)的增加,大脑对记忆细胞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头颅的尺寸是有限的,因此,细胞间的密度越来越大。因此,细胞之间就越有可能由紧密的神经元树突连接起来,也就越有可能出现所谓的“连通”现象,也就是说,原本看似不相关的信息,现在已经连通了。
 
怪不得亚里士多德说过:“聪明就是记忆!”
看了这个心理学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总结其实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让大脑输入的信息更有秩序,而背诵和记忆才是目的。再次注意身边的每一位朋友,他们都很有传奇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懂得很多,记得很多,或者正式一点的叫“学识渊博”。
 
痛恨背诵的你,千万别忘记,死记硬背带来的最佳效果其实还有另一个情感色彩截然相反的词:博闻强识。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