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高考作文母题大揭秘【二】

  • 日期:2017-06-22 13:47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高考作文母题大揭秘【二】

 

高考母题3  理性认知

 

◆母题透视◆

 

近几年的高考,围绕“理性认知”这一主题的作文备受青睐,这已经足以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如2009年全国卷Ⅰ(小动物学游泳)、辽宁卷(名人代言),2010年全国卷Ⅰ(有鱼吃还捉老鼠?)、山东卷(生活品质靠什么支撑),2011年北京卷(如何看待乒乓球赛中国夺冠),2012年江西卷(拥有什么)、广东卷(生活的时代),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价值与勇气)、湖北卷(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等,都属于理性认知这一母题。

高考作文写作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事,还是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思维方式、思想认识的事,更是一个人文化素养、价值趋向、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高考作文又有指挥棒的作用,关注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认知水平,其意义自不待言。

写好此类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加强语言方面的积累。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进行整理。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搜肠刮肚,或胡编或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子题裂变◆

 

No.1  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的意见。不去聆听,走自己的路,是一意孤行;只去聆听,踏别人的路,是邯郸学步!一意孤行是昏庸,邯郸学步是愚蠢。思而不听则滞,听而不思则乱!真正的成功者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善于聆听又善于借鉴,从而更自信、睿智。

No.2  变通与盲从。变通,是一种理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是一种立足现实的相时而动。盲从,是一种墨守成规,是一种固步自封的误区,是一种最终会失去自我的错误选择。摒弃盲从,学会变通,是一种理性认识,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No.3  “退一步想”的理性认识。做人,我们应该坚守内心的原则,坚守心灵深处的高贵,然而,很多时候,大气大量地退让一步,或者在思维上退一步想,不仅是大忍之心的体现,更是一种生活的理性智慧。

No.4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应管他人瓦上霜,这不是一种无聊的做法,而是对社会的负责,对他人的负责,对自己的负责。一份关怀,一份扶持,便引导着阵阵澎湃的感动。融化心中的冷漠,就应该拥有一种与“我”有关的理性认识。

No.5  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撤退是为了换取成功,退是暂避锋芒,以退为进;退是养精蓄锐,东山再起。因为一味地占领,有可能透支我们的能力,麻痹我们的思想,最终一无所有,导致失败。撤退与占领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理性认识,是一种人生哲学。

No.6  活出样与活出味。活出样就是活得成功,心想事成,渗透着儒家的道德精神。活出味就是活得豁达、乐观、宽容、淡定,多了些道家的逍遥、淡然。活出样与活出味都是活得明白的人,都是明白生活意义的人,都是善于进行理性思考的人。

No.7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我们往往因过分亲近或疏远某个人,而使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蒙上了一层稠密的感性云雾。我们需要做的是看穿迷雾而感悟觉醒,用感性赋予理性以灵性,用理性铸造感性的肌骨,将二者完美结合,才是认知世界的最好法宝。

No.8  理论和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实际动手能力,会做可以不做,不会一定要做。我们不能只用感性去认识世界,要实践、理论相结合。

No.9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对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这是一个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质的飞跃的过程,是一个思想成熟的过程。

◆名校押题◆

押题1  (山东省聊城一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遭遇挫折或不幸时,常有人作“退一步想”,也就是承认事情是不好的,但又庆幸不算是最坏的。这种思想方法,有人认为是中国人传统的处世哲学,但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面对现实的辩证的思想方法,是积极的。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有过“退一步想”的经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押题理由】

人生之路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其间遭遇困难、挫折在所难免,此时人们往往会“退一步想”。对此,有人持否定意见,认为这是典型的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只能麻痹自己罢了;有人则认为这是一种自我疗伤的好方法。对此,中学生更需要理性地去分析,而不是去做感性的判断,这对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具有重大的帮助。

【写作导引】

首先,要做到认真研读材料,理清材料的深刻内涵。这则材料意在用一种有争议的思想现象来引发思考,认识其影响,并述之以文字。作文时需要自行选定立意,当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生活素材自行确立观点,或充分肯定“退一步想”的积极作用,或着重指出这一思想方法的消极影响,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退一步想”有两种情况,一是面对挫折不悲观绝望,退一步作冷静分析,以便今后重新再干;一是在挫折中无力自拔,为摆脱悲哀与痛苦,做退一步想以麻痹自己,进而对其利弊进行全面的探讨。

其次,要认真选材。选材时务必做到既符合自己的观点,又极富典型性,最好能做到古今中外都有所涉猎。

另外,审题时还需注意,绝不能把“退一步想”混同于“退一步”“退让”“谦让”“宽容”等。

【押题范文1】

废墟里的鹤望兰

前路充满了太多的未知数,当我发现一个亮点,快乐就走进我的心灵。

                                                                                 ——贝尔纳

十多年前一个本该平静的夜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袭击了伊朗西北地区,近五万人死亡,数十万人无家可归。灾区成为一片废墟,满目荒凉,哀鸿遍野。然而在废墟中的一个小帐篷边,却有一盆鹤望兰,显得格外娇艳。而它的主人,是一个刚刚失去丈夫和儿子的少妇,支撑起她生命的,只有幼小的女儿和这盆从砖块下掘出的小花。

一株普通的鹤望兰,何以给一颗支离破碎的心以生存的勇气?又何以用孱弱的花瓣,给这被黑夜笼罩的生命之途洒下零星的希望的火种,指引脆弱的灵魂继续前行?因为它是废墟中唯一的一株鲜花,是在坠入地狱时遇到的唯一一个安琪儿。它告诉你,你还没有完全被天堂抛弃;它告诉你,穿过黑暗你还能看到光明。

人的心灵永远需要一个支撑,特别是在面临挫折与不幸的时候。如果失去了这个支撑,心从此就会坠入无底的深渊。陷入沙漠的人,应该庆幸自己身边还有一壶救命的淡水,这样才能鼓起走出沙漠的勇气;漂流海上的人,应该庆幸还抓着一块舢板使自己不至于沉入海底,这样才能摆脱困境,走向坦途。

不能否认居安思危是必要的,但应该看到,居危思安有时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试想,一个在迷宫中摸索前进的人,如果不是知道在或远或近的地方总有个出口,他也许早就坐在原地停止不前了。身处逆境之中,告诉自己事情还不算太糟,并不意味着安于现状,任由命运摆布,而是一种告诉自己“我能成功”的心理暗示,是蒙受心理创伤后的一服调节剂,更是面对现实而向理性进发的指南针。

即使在顺境中,“思安”也是必要的。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怎么想。假设一位腰缠万贯的富翁,总是抱怨儿女的叛逆,苦恼于几个星期来一次的风湿痛,计较自己的员工如何不听话,那么他如何能快乐得起来呢?相反,如果他想到自己的财富足以使家人丰衣足食,还能赈济流浪的穷人,他女儿的爱犬生下了两只可爱的小狗崽……他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自己是多么幸福。

让我们回望废墟中的那株鹤望兰吧。当命运之神无情地将你带入废墟的时候,请你静下心来,仔细地寻找属于你的那株鹤望兰,精心地呵护它,让废墟充满醉人的芬芳!

简评:本文作者对“退一步想”的思想方法持肯定态度,指出这是一服镇痛的良药,能使人恢复信心,继续前行,也能使人感受幸福,享受生活。文中无论是题记的拟写,故事的引述,还是对“居危思安”的意义和“即使在顺境中,‘思安’也是必要的”的道理的剖析,都扣住了主旨,而且层次清晰,结构严密,行文凝练而洒脱。

【押题范文2】

退一步想

老葛这人,年纪不大,四十刚出头,可说起话来却像一个七八十岁的人。他是个慢性子,却有着天生的“乐观”精神,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那一句:“退一步想嘛——”

前两天吃晚饭时,老葛的爱人觉得没什么胃口,一边捣着饭,一边抱怨着:“哎,我们单位的老李——就是上次在街上碰到的那个——他啊,买新房搬新家了!那房子地段好,户型好,面积有一百三十多平方米呢。我们单位里有很多人去看过了,听说装修得现代极了。”老葛爱人环顾四周,家里七八十平方米的老房子,墙壁泛黄,家具破旧,心里这个难受啊,哪儿还吃得下饭呢?

老葛夹了一口菜,嚼了老半天,直到嚼不出味了,才咽下去。他心满意足地看着一桌“粗茶淡饭”,慢腾腾地说道:“哎呀,干吗老看不起自己呢?我们这房子住着不也蛮好的?三口之家,其乐融融。人家买新房子,那是人家的福分,我们羡慕也羡慕不来的。退一步想,我们条件算不错了,有地方吃,有地方睡,有地方洗澡。你看看那些外来民工,住的差,吃的差,你看人家不也过得挺好的,对吧?退一步想嘛,我们还是有优势的。”说着又嚼起了菜叶。老葛爱人也只有叹气的份儿了。

白天上班,同一个办公室的小李向老葛诉怨气:“真是冤哪,我跟那个小王比,有什么差的?论学历、资格,我哪点儿不胜他一筹?凭什么这次选拔办公室副主任提他而没提我?算什么嘛!”小李气得恨不得捶胸顿足,老葛却微微一笑,呷了一口浓茶,回味许久,才慢腾腾地开口:“有什么关系呢?提不到也没关系。人家能上是因为人家有路子,你现在也不错呀:收入稳定,工作又不太累。退一步想,总比基层的小职员好多了,白天不用奔波操劳,赚的又比他们多,该知足了。”说完又呷了口茶,安闲地闭目养神起来。

同事们佩服老葛的豁达心境,“无为而治”;但老葛爱人就不这么看了,由于老葛的不争气,一家人上班还是骑自行车。

这天吃晚饭前,老葛爱人又抱怨起来了。正说在火头儿上,儿子回来了。老葛一改慢性子,拉住儿子问期终考试的成绩。儿子低着头,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倒数第五名。”老葛气极了,“啪”地坐到凳子上。儿子突然改换了面部表情,很深沉老练地说:“不过退一步想嘛,后面还有四位同学呢,我不是最差,还是勉强过得去的……”儿子摇头晃脑的,还真有老葛的“风范”。

老葛夫妇愕然……

简评:这篇文章以小小说的体裁精彩地诠释了话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场景,不动声色地表明观点——“退一步想”是麻醉心灵的毒品,它让人盲目乐观,不思进取。最后一个片段(即文末两段)是全篇的出彩之处,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而且深刻地表现了老葛的思想方法已贻害下一代。这一收尾令人触目惊心,掩卷深思。

押题2 (河南省安阳市一中)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有两位年轻人,在村边的山脚下凿石为生,其中的一个像村里人一样把石块砸成石子卖给建房人,另一个则将奇形怪状的石头当造型,运到码头,卖给花鸟商人。几年后,卖怪石的青年人成了村里第一个建起瓦房的人。

后来,村里不许开山,只许种树。这儿的田野成了果园,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鸭梨招来八方商客,村里人都把堆积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运往北京、上海,还有的出口到韩国、日本。那个卖怪石的年轻人种起了柳树。

五年后,他成为村里第一个在城里买房的人……

我们敬服卖怪石青年的智慧,也为村里人的盲从奉上稍许的遗憾,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请以“变通与盲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押题理由】

当前社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做出改变,这种改变包括思维方式、生活观念,也包括行为认知等等。面对复杂的现实,是理清思路,尝试着变通,还是一味跟风和盲从,我们必须做出理性的选择。当代中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关乎着国家的未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写作导引】

一、拓展思维,多角度立意。实际上,话题作文是有限定的,就是立意必须在话题的范围内,即便如此,也显示出广泛的立意自由和广阔的运作空间,即立意与话题相关即可。本次作文的话题是“变通与盲从”,可以从二者的关系的角度去立意,但也可以紧紧围绕其中的一个方面大做文章,如“变通,是一种智慧”“变通,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变通,是立足现实的相时而动”“变通,是变换角度看事物”或“莫为盲从遮望眼”“盲从失去自我”“盲从是一种墨守陈规”“抛弃盲从,走出固步自封的误区”等。

二、明确立意,集中突破。话题作文的立意是多元的,呈放射状发散。我们可以激活思维的火山,广泛联系,为自己优化立意提供可选择的空间,但面对众多的角度和切入点,要善于抉择和取舍,选取自己感受最深刻、知识储备最丰富的方面去立意,并且确定立意后,要集中“优势兵力”,重点突破,切忌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押题范文1】

智慧变通,海阔天空

材料中卖怪石的那位青年的机变的确令人敬佩。钦佩之余,我们深深感喟变的神力。变即变通,变通是立足现实,适时应世;变通是一种智慧,智慧变通,海阔天空。

颖考叔是春秋初期郑国人。郑庄公二十二年,庄公因其母姜氏支持其弟共叔段的叛乱活动,发誓与姜氏“不及黄泉无相见”,事后又后悔了。郑庄公部下的颖考叔听说此事,便出了个“掘地及泉,隧而相见”的主意,庄公在隧道中高兴地与母亲姜氏见了面。颖考叔这一“变”确实高明,他采用偷梁换柱之法,使一国之君自食其言的行为得到谅解。这一“变”,绝妙地维护了庄公的尊严,也使得诚信的美德广为流传。

刘翔最初主要练跳高,100米跑只是辅助训练。在田径赛中,他跳高仅获第三名。而100米短跑比赛却轻松自如,教练评价他“速度快,爆发力好,脚踝力量强,是块练田径的料,但腰太长,韧带紧,这不利于在跳高上的发展,而符合跨栏的要求”。于是,刘翔改练了跨栏。试想,倘若没有刘翔这毅然一变,怎会有110米栏12秒88这一体坛奇迹的诞生;倘若没有刘翔这决然一变,又怎会有黄色闪电惊艳世界时!也正是刘翔的这一改变,才为他赢得了“亚洲飞人”的美誉。

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主持人欧弟吧,最初他和罗志祥搞了个“罗密欧”组合,在歌唱界打拼,但因服兵役、替父还债等种种原因,并未如愿地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更无想象中的一鸣惊人。最终,他冷静地选择了改变,尽管那时他眼里噙着泪水,噙满对歌唱的牵挂。但就是因这改变,他在“天天向上”的舞台有了用武之地;也正因这改变,他给观众带来了充满舒适言笑的娱乐节目,最大限度地将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因这一改变,网上才有了“欧弟不红,天理难容”的力挺,他的人生得以大放异彩……

人类正处于充满变化的时代,短平快的节奏,日新月异的进步,一日千里的发展,转瞬而逝的岁月流年,让人不得不审慎地打量生活,审视人生,直面命运。一味不合时宜地墨守陈规、固步自封,只能举步维艰。只有智慧变通,才能笑对生活的波涛汹涌、大浪淘沙。

简评:作者紧扣材料内容,开门见山,突显中心,然后围绕论点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用近乎朴素的语言列举了颖考叔、刘翔、欧弟等事例,并深入阐释了他们三人的改变对各自人生的重大意义。这些论据不仅鲜活,而且典型,颇具说服力,令人无懈可击。文章结尾照应开头,不仅结构严整,而且再次突出了文章主题。

【押题范文2】

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读罢材料,人们会更多地欣赏卖怪石的那位年轻人的智慧,欣赏他把握商机、适时而变的机敏。但人各有异,千人千面,条条道路通罗马。会游的走水道,能跑的行旱路,有翼则飞,有羽则翔。换个角度,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名噪一时的国学名家钱文忠,生于书香门第。江南才儒的钱父让他选择了当时流行的理科,只把读经赏文作为修身养性的爱好。但天资非凡的钱文忠,对古印度的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由季羡林的点拨,天赋彰显。他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在适合于自己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以商养学的他,最终成为复旦大学吐火罗文的专家,也是吐火罗文与梵文硕果仅存的几位大师之一,成为中国的佛学界的一颗耀人眼眸的璀璨明星。

走适合自己的道路。21岁的赵海伶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父母都希望她留在大城市发展。可赵海伶坚持“哪里适合自己发展,就留在哪里”,回到了老家青川创业,以700元钱起家,在网上开办了首家青川土特产专卖店,并如鱼得水,一帆风顺。她的“青川山大王”网店成为了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杭州市政府、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七届网商大会上的“2010全球十佳网商”之一。没有适合就没有发展,赵海伶的成功又一次雄辩地证明,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走适合自己的道路,要立足现实,立足自身,才能有益于己,有益于社会。试想,班超如若不投笔从戎,大丈夫甘为刀笔吏,那么,西域千里,不知何时才能囊入大汉的版图;川端康成和齐白石,如若不弃旧从新,找到独属于自己风格的发展平台,那么,日本文坛与中国画坛,定会又少了几多绚丽光彩;刘翔如若不弃跳练跑,甘于现状,那么,世界田径赛场上也就不会有那道奋勇夺冠的黄色闪电……只有走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成就一番辉煌伟业。

程颐有言:“天存有异,厌与常人同,同则无成。”程夫子之言,吾与之同也,上帝给了我轻盈的翅膀,我不追随鸟儿飞翔,却尾追着兽类在草原上奔跑,那么,我不是蝙蝠,就是蠢才。要成功,就不能随波逐流,邯郸学步。

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简评:临场作文是特定情境下的产物,那种表意鲜明、层次清晰的作文更易于与阅读者的沟通。本文采用“一线贯穿”式的构建思路值得借鉴。作者选取表明自己观点的“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引领全文,将其作为行文的主线,将钱文忠、赵海伶的事例有效地贯穿其中,既是观点的强化,更是段与段的有机衔接,传达思想一目了然。

押题3 (河南省宏力中学)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红尘滚滚,人海茫茫。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梵·高只把他们分成两类:一类人总是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活出“样儿”来,一类人则怀着平常心只图活出“味儿”来。你觉得人应该怎样生活?也许你否定前者赞成后者;也许赞成前者否定后者;也许你两者都不赞成,对“样儿”和“味儿”的内涵及关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看法。

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2)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3)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押题理由】

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应当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这些关乎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中学生也不例外。当前社会浮躁之风盛行,能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抵制诱惑,坚守底线,这是对中学生的一个重大考验,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写作导引】

对这段文字,可以有三种理解:第一种是人应该活出个样儿来;第二种是人应该活出味儿来;第三种是人既应该活出样儿来,也应该活出味来,应在活出样儿来的同时,体味人生的味儿。

人生的样儿,是指一个人出人头地,建功立业,能够在别人面前功勋赫赫,能够在别人面前光鲜,如地位、金钱、事业成就、穿着打扮、吃穿用度等都比别人要显贵。

人生的味儿,是指一个人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就是遵循自己内心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在乎别人的说法,只求让自己真正的开心、快乐、舒适,平平淡淡才是真。

    活出样儿来的人物,古代的有项羽、曹操、刘备、孙权、班超、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等;现代的有张爱玲、拿破仑、比尔·盖茨、撒切尔夫人、姚明、刘翔、乔丹等。活出味儿来的人物,古代的有陶渊明等山水田园诗人、“梅妻鹤子”的林逋、逍遥游的庄子、李白、苏东坡,以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欧阳修等;现代的有寄情撒哈拉的三毛、居住瓦尔登湖畔的梭罗、纵情于空中楼阁的李乐薇等。两者兼而有之的,如邰丽华、贝多芬、海伦·凯勒、居里夫人、袁隆平等。关键在于如何去论述。

【押题范文1】

活  

意大利著名作家莫拉维亚说过一句话:“生活中最可怕的东西,正是生活。”人世间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都是凡人,凡人的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365天都是那么平淡度过,谈何可怕?活得天天有味儿,活得快乐、舒适,更是可贵。

其实,“怕”是一种心态,不是任何人都怀有这种心理。“样儿”与“味儿”看上去没啥区别,实际上内涵大不相同:一个是追求物质,一个是崇尚精神;一个是活给别人看,一个是活得让自己舒坦。怕与不怕的奥秘便在于此。

活出样儿者,想的是出人头地,显赫于世,荣华富贵,光宗耀祖。居华屋美厦,食山珍海味。出则香车宝马警车开路,进则是恭迎叩拜妻妾成群。要命的是:这世上活给别人看的样儿一个比一个显耀,一个比一个气派,真是争酷斗妍,花样百出:你喝茅台、五粮液,他饮XO、人头马;你有豪宅别墅,他有水上仙居;你戴金银手链,他带钻石戒指……他们过着比平常人更加奢侈的生活。

说句心里话,活出个样儿来也真不容易。君不见媒体上曝光的那些落马的样儿们,何曾有个轻松日子?要么小心谨慎多擦领导的“皮鞋”,要么心惊肉跳搞权钱交易,要么是坑蒙拐骗机关算尽……

活出味儿者,则是淡泊处世,清白为人。居陋室养两盆花草同样满屋飘香,做工务农流一身汗水图个神清气爽。晚饭后,没有琐事缠心,可下棋可种花,可在灯下看书学习。休假日无应酬之苦,无攀附之忧。在蓝天碧水下悠然地生活着,在嫩草清水间寻觅温馨……棋盘上一颗卒子逼死将军,会赢得开怀大笑;柳树下一壶酒,能喝个老少皆乐;年终时捧回大红奖状,心里充满成就感。

生活是最可怕的,它蕴藏的哲理无比深奥。一心想活出个样儿来的胡长清,死到临头才哀求回家做个种田的农民。他真的羡慕当农民的味儿吗?非也,他骨子里是把当农民视为惩罚。惟真正领悟生活真谛的人,才会超然物外,无忧无虑。是的,不管地位如何显赫,名声如何远播,财富如何巨大,其实都是个包装,并不说明快乐与否。

生活的哲理其实又是最质朴的,如同简单就是美一样。只要怀着一颗平常心,做个普通人,日子就会天天有滋有味。

简评:这是一篇针砭时弊的杂文。文章围绕着人生的两种活法阐释了“活着”的真正意义,在行文过程中作者始终以对比的方式来阐述这两种生活方式,通过对比,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明显,中心突出。另外,文章结构布局合理,清晰美观。语言辛辣幽默,对偶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使文章显得文采斐然,读起来酣畅淋漓。

【押题范文2】

世间两条路

看到梵·高的画,我不由大吃一惊,这位远在荷兰的画家对人的区分,怎么和几千年来中国先人分的如此相似呢?这活出“样儿”的不分明是那些奔走急行、兼济天下的入世者,那只图生活之“味儿”的不正是那些弃尘绝俗、静观云卷云舒的出世之人吗?

活出“样儿”与活出“味儿”像森林中分出的两条小径,向不同的方向各自延伸开去。

入世者如漫天云霞,在历史的天空上留下他们执着的身影。孜孜不倦如仲尼,在如磐风雨中勇敢前行,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豪壮者如幼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率大军渡江归宋,汹涌一腔报国情。山海关上持枪傲立的袁崇焕,古街亭口慷慨就义的秋瑾,点燃星星之火的毛泽东,无不是以身为笔,饱蘸理想与意志,在生命的画卷上挥洒出一个大写的人,这样的人生活出了“样儿”。

出世者则如严子陵清溪上晏然高卧,王摩诘辋川庄中调素琴,阅金经。闲适者如靖节,荷锄带月,篱旁采菊,倦倚门前五柳树,闲着一畦韭花香。旷达者如苏子,夜饮东坡乐府醉复醒,拄杖听江声,回首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些飘于世外的雅士们,拒绝喧嚣,守护心里那颗纯洁的月亮,且行且歌,忘却尘俗,忘却烦忧,真正活出了“味儿”。

一个向理想不断攀登,一个则坐看云卷云舒,不问浮生。我疑惑了,他们所走的路难道是两条截然相反的路途,人也因如此而大相径庭?

不,不是这样,这两条路看似相反,实则相同,好像殊途,其实同归。活出样儿的人不断攀登,不断追求,在追求中感受困厄,在艰难里滋生力量,在体悟中达到新生,他们活出了味儿!而活出了味儿的人们坚守精神家园,风雨如晦,他们泰然处之;利禄相邀,他们冷眼观之;强权威逼,他们傲然对之,如屹立的山崖在风雨里尽显傲岸,他们活出了样儿!

于是顿悟。这“样儿”和“味儿”并不是鱼和熊掌,它们是可以同时拥有的,就如苗寨的李春燕,细心尽心地服务大家,活出了样儿,心里平静而安然,也活出了味儿。

生活就是这样,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有自己的风采,这就是样儿;与此同时,心中坦然而无忧,这就是味儿。朋友,只要端正地走在大道上,不歪不斜,无畏无惧,到处都是朝暾夕月,处处皆有落崖惊风。

简评:作者对所给材料理解准确,把“活出样儿”和“活出味儿”两种看似矛盾的生活方式完美的统一了起来。作者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纵横捭阖,古今中外的例子信手拈来,毫无雕琢之感,内容充实,中心突出。作者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并能够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对问题进行透彻分析,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深沉的情感,深刻的哲理,诗化的语言,水乳交融地结合在此文中,给人以久远的审美回味。

押题4  (广东省东莞市一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有句古话,叫“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自己的事自己肯定要管,别人的事该不该管呢?

写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押题理由】

当前社会条件下,由于诚信的缺失,人与人间的关系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微妙,尤其是“小悦悦事件”的出现,使得这种冷漠在不断扩大和蔓延,谈起拔刀相助、见义勇为之类的事情很多人唯恐避之而不及。那么,应该怎样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这关乎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是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焦点,正在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写作导引】

本道作文题提示语共两句话,第一句提出古话并作解释,揭示了这句古话的基本意思——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这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管”与“不管”均以“利己”为原则,因此,这句古话带有很大成分的自私自利性,尤其它以格言的形式出现,具有相当大的蒙蔽性,诱使人们不恰当地将其奉为人生信条。

因此,提示语第二句提出了一个问题——别人的事该不该管?这里的“别人”是泛指,个人、集体、社会、国家等均可,“管”也可引申为帮助、关心、关注、承担等富有“助他性”“使命感”的动词。命题意在引导学生从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关心集体、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等方面思考。因为传统文化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老死不相往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等负面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可能有强化的趋势,提出这样的“问题”要求学生反思传统观念,体察现实世界。学生审题时应当善于揣摩命题意图。

本题便于联系生活,有大量的时事可入文;但难点在思辨,管与不管,管的分寸,管闲事与管所当管之事……需要有清晰的认识与有分寸的表达;局限在思维,限于个人小视野,限于社会负面事例,限于就事论事……这些表现在立意上会有等差,是评判的重要依据。

【押题范文1】

你我的世界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恐怕这样的淡漠,不只是听过,看过,体会过,甚至都已麻木了。然而,别人的事,难道就真的与我无关吗?

常常想,道家的劝谕真是可怕的诱惑。麻衫布鞋,飘然一身,自在闲逸。从老子的“民到老死不相往来”,到庄子的“不若相忘于江湖”,仿佛都已云淡风轻,当真是到了“逍遥游”的境界了。大家都不必顾他人,更勿言天下。各善其身,天下和同。

但那不过是个童话,甚至是某些人的谎言。当庄周怡然读书欣然戏水甚至惘然梦蝶时,天下几多苍生疾苦,无数生灵涂炭。各善其身则天下自善,不过是有余裕者自以为是的谰言,不过是高蹈的游戏。

别人的事,就不必管吗?道家的浪漫,有人说是自己吃饱了就不顾邻家饥荒,不过是冷眼看天下的把戏。所幸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那么一群人,叫“士”;有了那么一个人,叫孔夫子。

或许岁月沧桑,人世变换后,许多已是物是人非。但他们为生民奔走,为天下奋斗的身影,在史册里,从没变过。按鲁迅的说法,恰是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而他们给我们留下一个极为崇高极富价值的反对无为反对虚无的信念:世界,是你我的世界。

或许当时他们所说的“天下”,只是中国,然而那是一种普世的人道的情怀。我还记得斯宾诺莎一辈子念叨的一个词:世界公民。也记得加缪在《反抗者》中雄壮的号角:让我们一起反抗命运!世界,是你我的世界。因为只有学会相拥,我们才强大;学会相抱,世界才美丽。

罗契福索德有一个或许不崇高但却很睿智的说法:“同情是人对于灾难的保险投资。”助人者人助之,这是最根本的出发点。连小小螃蟹都会相濡以沫,难道号为“万物之灵”的人还不会相助于江湖吗?

然而另一种精神光辉,更为崇高而令人景仰。它闪烁在孔老夫子的背影中,也闪耀在加缪所说的“反抗者”中。拖老迈之躯,周游列国,孔夫子自知身上系着千万人的生命与福祉,他知道他的牛车承载着什么。而卡利亚耶夫正是知道自己为了俄罗斯的未来而杀人,才有了热血;知道自己是为了俄罗斯的明天而死,才会那样勇敢。当你将他人的事也作为责任扛在肩上,你会超越“我”,而看到加缪说的人与命运的真谛。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无法托起这个世界,你可以先去爱它,去扶一扶身边乏力的人,去关心一下身边的人和事,你要明白这个世界是你我的世界。这里,有付出,有收获,和谐且美丽。

简评:此文最耀眼的光彩在于视野开阔、立论宏通。作者没有从常见的社会时政问题入手,而是从中国的历史文化入手,并进而拓展到西方的政治哲学领域,使人有如睹奇花目不暇接之感。虽然万象纷呈,但内在的思路却很清晰,这是本文又一优点。作者先批驳道家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这是揭示“各扫其雪”的思想源泉;进而笔锋一转,歌颂儒家“士”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继之视野从中国扩大到整个世界,或引用,或举例,皆在褒扬此一精神。

【押题范文2】

多管闲事又何妨

中国自古就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于是乎,银装素裹最终成为人心的隔墙。然而,哪怕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依旧在冰墙上用孩子体的字反问——多管闲事又何妨?

翻开泛黄的书卷,冬日里自有热血流淌。昔日旧山河,一群多管闲事的人揭竿而起。陈独秀振臂高呼,李大钊奋笔疾书、奔走忙碌,鲁迅面对彷徨呐喊“我以我血荐轩辕”。在山河破碎的萧瑟中,他们注定被鄙弃成多管闲事的人。然而,他人的冷视,军阀的俯视,终究冷却不了他们多管闲事的热血,也正因为他们的多管闲事,燃起一把历世的火炬。

然而,多管闲事并非都完美收官。李大钊被捕,而历史上有名的谭嗣同、杨继盛,原本可以沉默地安分守己,最终却都因为多管闲事而惨淡结局。反观安分守乐的陶渊明,岂不在桃花源中享受老死不相往来的安逸?

是的,也许正因为多管闲事难堪,你我选择袖手旁观。可是,当小悦悦的血迹仍斑驳可见,那18:1的数字是否刺痛你的内心?当看见别人毫不犹豫地接下坠楼儿童,当看见两个中学生义无反顾地送倒地老人去医院,当看见别人不顾安危地纵身跃入冰冷的河水中救人,你的内心是否拾起久违的感动?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的确,也许不堪入目的新闻早已让你内心冰冷,也许管好自己能让你明哲保身,但多管闲事的声音依旧在你心灵深处回荡。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依旧沸腾起你我的热心,杨继盛的赤子丹心依旧照耀千古。多管闲事,哪怕身消,他们的“道”仍旧在你我心田流淌。

海明威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耶稣也许因为多管闲事而被钉在十字架上,可他的目光依旧温暖着世人。普罗米修斯多管凡人闲事而遭受永世痛苦,可他留下的火种在黑暗中照耀着天空。传说的故事,传说的人物,以其深重的故事鼓励着你我。

相信,冬日中凋零的是花,不是春天。你我依旧执着地相信。

于是乎,用消融的雪水写下,用孩子的字体写下——多管闲事又何妨?

简评:作者视野开阔,立足现实关照历史和宗教,从个人的命运透视社会的兴衰,使文章获得了一份厚重和博大的情怀。结构上,本文采用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层层深入递进,清晰而不板滞。在叙述性语言的使用上力求简洁,语言虽然略显稚嫩,但用语的克制让文章显得干练利落,毫无拖沓繁复之感。

押题5  (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我收到一封邮件,上面写道:“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并且强调:“这是《潜伏》里的台词,用来指导炒股真合适。我一直属于占领者,可悲啊!”看着他的文字,我想,生活中有些事情也是如此。

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押题理由】

我国目前正处在各项改革的攻坚阶段,人们的思想也变得复杂和脆弱,于是社会人群开始分流。有些人在当前的经济大潮中,劈波斩浪,以事业的成功为荣耀;而有些人则以退为进,更加注重内心性灵的构建。这两类人究竟孰是孰非,尚且无法一概而论,至于人们应当如何作出理性的选择,社会上还仍在讨论。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全面而准确地理解所给材料的内容是审题的第一要务。这段文字中有两对关键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一对是“撤退”与“成功”,一对是“占领”与“失败”,并且材料也有明显的倾向性,学生应该以此为契机,紧紧抓住这两对关键词,以此作为思考的切入点,着力写对“撤退”与“成功”或“占领”与“失败”的感悟,也可以就两方面辩证地写它们的关系,这都切合题意。如果只是抓住“成功”和“失败”来写不符合要求,属于偏离题意。

较好的命题和立意有:退一步海阔天空;该放手时就放手;学会放弃;撤退是一种智慧;撤退是成功的桥梁;正确面对“进”与“退”;以退为进,智莫大焉。

    但从下面两个方面立意则会被视为偏题:一是论成功;二是成功与失败。

【押题范文1】

败乎?成也!

面对崎岖的地势,小河选择绕道而行,最终汇入大海;面对猛烈的暴风雨,小树选择弯腰回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面对春风的吹拂,蒲公英选择随风飘散,最终散播四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看似失败的,却是一种成功。

撤退是一种失败吗?不,它有时是一种成功。蔡铭超在拍得兔首和鼠首后,却公然拒绝付款。他撤退了,但他成功地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利益,他成功地以行动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德国总理默克尔继勃兰特之后,再次代表他的祖国向全世界人民致歉,也许表面上看来,他的撤退是有辱国家的,但实际上,他成功地感动了世界,成功地让全世界尊重这个勇于面对历史的国家。可见,有时撤退并不一定是失败,它也会是另一种成功。

放弃是一种失败吗?不,它有时是一种成功。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灭国后,放弃自己的尊严,卧薪尝胆,尝便辨病,过着连奴隶都不如的生活,最终,他成功地以三千越甲吞吴,复兴了越国。难道他的放弃不是一种成功吗?反观,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围后,因为放弃不了自己的尊严,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了。大丈夫本当能屈能伸,项羽的“保全尊严”难道就不是一种失败吗?可见,放弃并不一定是一种失败,它也会是另一种成功。

牺牲是一种失败吗?不,它有时是一种成功。感动中国的长江人梯事件中,长江大学3名大学生为救2名落水儿童而牺牲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牺牲弘扬了无私的雷锋精神,宣扬了舍己救人的道德品质,为如今冷漠的社会打了一剂强心针。这不就是“死有重于泰山”的真实写照吗?奥巴马的86岁祖母莎拉·奥巴马,在贫困的肯尼亚生活了十年,资助和供养着数十个孩子,她牺牲了安稳舒适的生活,却赢得精神上的满足。在汶川大地震中,不知多少的人为救出被埋的四川人民,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陌生人而牺牲自己,是失败吗?他们是成功的,他们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可见,牺牲并不一定是一种失败,它也会是一种成功。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不同的挫折和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坚持,有时放弃也是一条成功的途径。弯道超车,也未必不可。

简评:本文的主要亮点体现在:一是中心突出,主旨鲜明。无论是文章开篇的比喻、排比,还是主体部分的三段并列式论证,文章都紧紧围绕“有时撤退并不一定是失败,它也会是另一种成功”来分析。二是材料丰富,内容充实。蔡铭超、默克尔、勃兰特、越王勾践、西楚霸王、长江人梯事件、莎拉·奥巴马、汶川大地震等,素材立体感强,分析到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体现了作者理性思维的深刻性。

【押题范文2】

拿得起要放得下

 “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材料中给我们如此深刻的教导,无非叫我们学会取与舍。有一句俗话说:“大丈夫要拿得起,放得下。”是叫我们不仅仅要学会索取,更要明白舍弃的高贵。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担当得起国家重任,更明白舍弃的高贵,他舍去了生命,留下千古佳名。虎门前那瑟瑟冷风没有让林则徐退缩,他舍去了自己日后安定的生活,毅然地选择了虎门销烟,成为了民族大英雄。不曾忘记那位在距珠峰不远而毅然选择下山回家,他舍去了登顶珠峰的喜悦,留下了自己珍贵的生命。所以,舍去某些次要的东西,留下最珍贵的,往往能得到更大的收获。

不要一味地索取,有些时候要懂得舍弃。商纣为了自己的喜好,只爱美人不爱江山,只懂得索取美人的温柔,不曾舍弃,以致遗臭万年。秦始皇为自己的权力而一味索取百姓的劳动成果,为权力而发起战争,使百姓流离失所,不肯为天下而舍弃,以致秦朝只到二世就永无后世。

学会撤退,悬崖要立马,切勿因小而失大。韩信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明白自己的理想,而选择放弃那小小委屈,宽容那个逼他穿胯下的人,奠定他日后将军生涯的品德。蔺相如舍去廉颇的无礼,舍弃与其冲撞而引起的不和,换来的是赵国的昌盛。而廉颇又何尝不是舍去了个人的得失,悬崖勒马,负荆请罪,促成了赵国的团结繁盛,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

舍去占领,学会严谨,切莫求胜心过盛。炒股行业最忌一味占领,将所有资产投入某一只股中,不顾其起落,至此,往往走向失败。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考场上对待某些难题专心致志,以致后头的易题没有时间做,导致以失败收场。其实,只要我们舍去占领这条难题,用严谨的心态对待,这样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生活也是如此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好比眼前利益;义,好比长远利益。生活犹如一场场战役,舍弃眼前叫做“生”的城池,而选择“义”的功勋,这场战役你就成功了一半。因为成功不在于占领,而在于在适当时候懂得如何撤退。正所谓“留得青山在,哪怕无柴烧”,只有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才是大丈夫。

简评:新材料作文最忌脱离材料,“洋洋洒洒”地议论一气。本文则明确提及材料的核心“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随后立即将俗话“大丈夫要拿得起,放得下”转换成自己的观点“我们不仅仅要学会索取,更要明白舍弃的高贵”,既点明中心,又照应了标题,更深化了自己的看法,有意无意之间就加深了读者印象。

 

 

高考母题4  文化教育

 

◆母题透视◆

回看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文化教育一直是命题人热衷的主题。如2009年全国卷Ⅰ(小动物学游泳引发的评论)、广东卷(对“常识”的认识)、江苏卷(品味时尚),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成才是有规律的)、湖南卷(早),2011年湖北卷(旧书),2012年浙江卷(坐在路边鼓掌的人),2013年山东卷(给著名作家挑错)等,都属于文化教育这一母题。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中的黄金时期。在当今物质丰富多彩、精神多元并进的经济飞速发展阶段,要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就需要营造一个正能量环境,用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熏陶他们,用优秀的现代文化影响他们,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他们,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引他们。身处这样的成长环境,他们对文化、教育的接触、感悟不无深刻,因而对这一主题会有话可说。

要写好此类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有一个端正、积极的心态,对主题能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解读,将自己的体悟融入到字里行间,表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弘扬和对假恶丑的舍弃抨击。

二要坚持“我口表我心,我笔写我心”的原则,将自我的感悟提炼成文,有感而发,用真情打动人,杜绝无病呻吟。

三要平时细心观察生活,开阔视野,广泛积累素材,厚积薄发,追求内容的丰富、深刻,表现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对生活热点的思考。

◆子题裂变◆

No.1  呼唤母语的回归。母语对民族是生存发展之根,对国家是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个喧嚣纷杂的时代,最传统最丰富的母语却遭遇边缘化。呼唤母语回归,我们将传承文化,提升灵魂,紧随时代。

No.2  严爱与溺爱。爱孩子,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这种爱不应该是过分的包容和袒护的溺爱。家长应该严格要求孩子,将对孩子的爱转化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No.3  文化的反思。在现今文化碰撞与交流的时代,我们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西方文化的侵袭似乎正在使传统文化渐行渐远。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现实意义依然存在,只是我们需要正视它的现状,反思它的出路。

No.4  因材施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而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以使自己的教育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No.5  教育公平。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关系着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着人心向背。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国家进步的直接体现。

No.6  教育与成才。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教育不可或缺。它可以使你具备一定的知识,充分发展你的各种能力、责任感和崇高的道德情操,从而使你睿智、聪慧,并最终成为社会杰出的人才。

No.7  快餐文化。如今社会的节奏加快,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快餐文化进入了疯狂的时代,这慢慢演变成为一种时尚,冲击传统文化。快餐文化的确部分满足了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的需求,但毕竟只突显“快”,缺乏营养,多吃无益。

No.8  传承与发展。文化是滋养我们的源泉,传承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传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而是要有所淘汰和发扬,从而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No.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国家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石,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教育是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的大事。

No.10  打造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国要成为文化强国的发展方向。中国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就是文化强国梦。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出国门,扩大影响,引领潮流。

◆名校押题◆

押题1  (四川省宣汉中学)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人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

此类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文化的反思。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试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押题理由】

时下,各种社会思潮乃至不良的思想倾向在人群中蔓延,母语、文化似乎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奢侈品,重结果轻过程、重物质轻精神俨然成为了一种被很多人接受的思想倾向,并成为了一个被广泛讨论的社会话题。那么,广大中学生对这一问题持何种观点呢?这关乎着我国未来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因此,高考对这一话题有足够的理由予以重视。

【写作导引】

材料中罗列的种种,作文时不必全部去兼顾,材料只是供提炼观点之用,同时起到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效用。提示语提及的“文化的反思”指明了材料的内涵。“文化”的界定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这样理解后,在写作中就可以避免开口太泛太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再看“反思”,它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现实或过去的时间里,我们的文化问题、文化现象或文化行为等,到底是怎样的,需要学生来做这个思考,通过思考来总结经验教训,启发自己,唤醒今人,警醒后人等,同时把这种思考诉诸文字。

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反思五千年的文明,如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民族史上灿烂辉煌的唐宋诗词;也可以只采撷现实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如针对“超级女声”现象发表评论;还可以将现实和传统对比,针对目前社会上学生只喜欢看电视、电影等有声传媒而不喜欢阅读文学作品的现象,讨论传统文化的出路何在等。具体写作时应注意:不要混淆“文化”和“品位”“品行”“道德”等概念;不要把“文化”等同于“历史”;不要只针对材料中列举的人物发表评论。

【押题范文1】

快被遗忘的文化

物欲横流流尽了高雅,歌舞升平平息了斗志,阿谀奉迎迎合了庸俗。大江东去已成为千古绝唱,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已被商品大潮冲刷得一干二净,井冈山的星火早已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所淹没……

有人说,周迅离我们越来越近,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听周杰伦的人越来越多,听贝多芬的人越来越少;看《财富》的人越来越多,看《红岩》的人越来越少……

庸俗,铺天盖地地袭来;高雅,悄无声息地消失。塞满书包的是卡通,堆满床头的是言情、武侠;高高挂在书架的是《诗经》,尘封虫蛀的是《巴黎圣母院》。

一种苍凉的感受袭上心头:文化正离我们而去。不,是我们离文化而去。熟读唐诗三百首已不再值得骄傲,不识贝克汉姆被嘲笑为落伍。谈到流行歌星便滔滔不绝,说起那段沧桑的历史却茫然不知。文化,正在被一点一滴地遗忘,一步一步地走出我们的生活。鉴赏诗文、游览古迹成为那些学者、专家的工作;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被看成是战争年代的纪念品。

可是,这又能怪谁?你看看那电视报纸每天播放的是什么?街头张贴的什么?报纸杂志每天报道的是什么?

为了建商业步行街,把烈士陵园拆了;为了整顿市容市貌,把百年古屋拆了,把唐朝的城墙拆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豪华别墅。而我们还在为这些“杰作”感到自豪呢!

赵薇在国人谴责的时候说:“我不太清楚那段历史。”一对青年恋人在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前旁若无人地拥抱接吻,旁边却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者在轻轻地哭泣。

在竞争白热化的年代,人们似乎无暇,也没有闲情逸致去揣摩那句“僧推月下门”究竟用“推”好,还是用“敲”更合适,也没有兴趣去探讨陶渊明的淡泊、老庄的无为……而更多的人是不屑。

是追名逐利让我们遗忘了那些曾经的艰苦沧桑,是利令智昏让我们抛弃了那些高雅的文化,是歌舞升平让我们失去了高雅的追求……

被遗忘的文化在悄悄的哭泣……

回来吧,高雅的文化!回来吧,远离的文化!

简评:诗意的语言与理性的思考融为一体是本文最大的亮点。个性化的语言充盈全文,事实与道理珠联璧合,读起来朗朗上口,细品味意韵深远。开篇一组排比气势如虹,引发我们对文化的反思。文中对生活现象的罗列和分析,也如醍醐灌顶,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文化回归的重要性。收尾处的呼唤,发自肺腑,促人警醒!

【押题范文2】

走远了,我想回来

嬉戏于潮流的浪尖上,我看不见海底的丰富,似乎有些遗忘;孤立在时尚的峰顶上,我听不见山间的鸟鸣,似乎有些淡然,我是否真的都忘却了。

直到有一天,只留有皮囊的自己,为着虚空呻吟时,才发现自己早已不能像杰克·伦敦那样“呐喊”,却只能在走出鲁迅之后才体会到命运的“徘徊”。现在我才知道:我已走远。

记得海明威给予我对海的渴望,有种冲动,发自文化的搏击,未曾想,我却爬错了浪头,刷空了自己;记得村上春树给予我对人性森林中鸟鸣的追求,有种力量,源于文化的博大,未曾想,我却错过了鸟的天堂;记得沈从文给予我对河畔花香的幻想,有位伊人,走在文化的胸膛,未曾想,我迷失了方向。

走远了,我想回来。

我不要沉醉于那有些靡烂的情爱歌词,不要依恋于乱耳丝竹,我多么渴望重新踏在文化的故土,去寻觅一方自己的天空。

我真的想回来了。我像孩子渴望母亲一般,去祈盼回到文化怀抱。不想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动物,我需要文化对我的抚养。麦克风的叫喊永远无法激起内心的澎湃,那些乱耳丝竹给我的,只有忧郁。

我终于知道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叹在谁的心坎;终于知道冰心的“繁星”该点缀谁的世界;也终于明白海子的“那片海”在春暖花开时,润色了谁的眼。对,应该是我的——这样一个走远了的人的心坎与眼神。

我要回来了,我再度神往我那迷人的“蒹葭”,再次看到了那一对可爱的“关雎”,我感受到了鲲鹏“逍遥游”的魅力仙境,我聆听到了“大江东去”的滚滚涛声……

走远了,我一定回来,重拾岁月搁下的甲骨,轻读经典的文字。我将走进我原先梦想的蓝色国度,在那儿,杜甫告诉我那文化的笔是需要勤耕不辍的。是的,我现在沐浴着文化的圣水,让我的察察之身远离了世俗的浅薄。

走远了,我想回来,我知道那是谁在唱着“大风歌”流泪,我知道那是谁为游子所挂念,我知道那是谁“为了忘却的记念”而激愤……

在虚空中跌倒后,在没有经典文化的国度沉沦后,我想我要回家。

走远了,我想回来。

简评:经典文化的失落,世俗文化的盛行,对当今青少年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像此文作者那样,离经典文化曾渐行渐远者太多,但真正走一遭后又想回来的也不少。作者现身说法,用一种纯散文的笔法,道出了自己沉迷于世俗文化而营养不良的感慨;“我要回来”的呐喊,也是一种对经典文化回归的呐喊,这种呐喊足可以振聋发聩,足可以响彻云霄。

押题2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学)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的故事,她要求女儿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虎妈也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

美国一些媒体认为,在教育子女方面,中国母亲的严格教育似乎更见成效。而在素质教育之路上蹒跚起步的中国母亲们则开始困惑,宽松的家庭氛围,不是更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押题理由】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各种教育思想可谓百花齐放,有人提倡素质教育,有人肯定应试教育,还有人呼吁传统私塾式教育的回归,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该如何教育和培养我们的下一代,这的确是一个令人纠结的命题。而这个命题的纠结之处也正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高考作文对这样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从不回避。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可以进行多方面立意的材料作文。

首先,可以就成才模式、教育方法展开深入的讨论。比如,赞成虎妈的做法,批评宽容放纵的教育理念,倡导“严师出高徒”的教育传统;或者否定虎妈的做法,批评应试教育扼杀个性的种种弊端,倡导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更可以就教育的宽严问题展开实事求是的分析,辨析爱与溺爱、宽容与放纵、管教与伤害之间的辩证关系。

其次,还可以抓住虎妈事件在美国的震动,探讨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如,中国人的崛起,美国精英阶层的没落和担忧,虎妈爱子行为对美国伦理的冲击,等等。另外,还可以抓住材料里“中国母亲们的困惑”,指出她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方式,阐述用辩证思维方法看问题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显然,中国家庭的严格教育和美国家庭的宽松教育各有其合理性,凡事不可走极端。最佳立意可以表述为:家庭教育,宽严相济才是真;严格不是死板,宽松不能放羊;有压力才有动力;扎实的基础+灵活的思维=创造力;家庭教育,岂能随随便便成功。

【押题范文1】

育儿的气度

“虎妈”一出,搅乱一池春水!

在2010年刚刚过去,2011年的春天崭露头角的时候,“虎妈”横空出世,这位标榜“严厉”育儿法的妈妈,其影响如同龙行云虎行风,立马搅得中国、美国甚至欧洲各国风起云涌。有压力才有动力,不得不承认“虎妈”给女儿们施加的巨大压力的确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孩子的潜力。棍棒之下出孝子,标榜“不打不成才”其实在很长时间里都是父母长辈们育儿的共识。然而这并不是什么中国专利,实际上,很多西方名人的成功也源于童年时期在严厉监督下的艰苦努力。

将自己的心愿置于孩子身上,为孩子谋一个美好的前程,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但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将育儿的态度地域化,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全天下的父母如何才能将孩子教育成才——重要的是成才的过程。

蔡美儿的女儿无疑是拥有美好前途了,或许这获得成功的方式残酷了一些,但是谁都知道,没有付出也便没有回报。钢琴天才郎朗,同样拥有一位严格的父亲。刚到北京学琴时,郎朗的钢琴弹奏总得不到老师的认可。有一天他到附近小学参加合唱伴奏,耽误了两小时的练琴时间,回到家时,遭到不知情的父亲的一顿狠揍。郎爸爸甚至拿出一包药大声对郎朗说:“你弹不好琴就别活了,要么吃下这药,要么从这11楼跳下去,你去死吧,我没有脸回沈阳!”半年以后,郎朗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郎爸爸的这一奇招“激将法”尽管奏效,也受到追捧,但其副作用也相当明显,若是遇上性格偏激的孩子,后果不堪设想。幸亏郎朗的懂事与感恩,使得他到后来还回忆说:“那是印象中爸爸第一次打我,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生那么大的气。现在想想,他是为我好,相反我想告诉大家,天才不是被打出来的,而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大人和小孩子朝一个地方使劲才能迈向成功。”

相比之下,曾任微软全球副总裁、谷歌全球副总裁,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李开复,他的母亲就显得宽容得多。李开复从小顽皮,恶作剧不断,儿时为了搞清楚邻居家的池塘有多少鱼,竟然偷偷把水放光;在美国念大学时,因为讨厌某个爱贪小便宜的同学,李开复和舍友悄悄把他的硬币铺满房间,用强力胶给粘起来,害得人家只能用小刀一枚枚地“抠”……但无论是在家乡,抑或在美国,李开复的性格都没有受到太大压抑,他将之归功于母亲的“宽容和娇宠”以及美国大学制度的“自由和开放”。而这,也是他敢于屡屡转型、屡屡创新的重要原因。

由是,不论父母选取何种教育方式,最重要的依据还是取决于孩子自己——无视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无视事物的客观差异性,企望以简单机械的眼光来将丰富多彩的世界模式化,绝非人类之福。而一旦为某种育儿方法贴上标签,为这个标签争论不休,并按照这个标签来做事,则会发现,其根本就是举步维艰。

世间万物,有容乃大。大,就应该能兼容异类——正所谓阳刚与阴柔,正所谓雄伟和秀美,正所谓外向和内向,正所谓“金刚怒目”与“菩萨低眉”,正所谓“静如处子”与“动如脱兔”,正所谓“骏马秋风冀北”与“杏花春雨江南”,正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大江东去”……大而能容,学会尊重,猛虎亦能细嗅蔷薇。

简评:本文作者由家庭教育的方法入手,畅谈朗朗受到的严格教育,李开复接受的宽容教育,最后得出在教育上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而能容,学会尊重”的观点,水到渠成,收尾有力。娓娓道来中分析至情至理,看似松散的结构实则严谨周密,其构思技巧可圈可点。

【押题范文2】

莫把特例当规律

要求孩子每科成绩拿都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虎妈蔡美儿在美国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教育女儿,获得成功。事迹一经媒体报道,许多中国的妈妈们纷纷效仿,她们放弃平等对话,严管强逼,非要逼出一个个佼佼者不可。不谈虎妈的经验是不是成功的经验,单说这种简单模仿,其实就是走进了一个错将特例当规律的误区。

我们没有看到虎妈的详细报道,不知道她的女儿究竟怎样优秀,不知道其优秀是不是虎妈严管强逼的必然结果,更不知道她们未来会不会一如既往地优秀。但是,即使虎妈的女儿确实优秀,而且也确实是虎妈严管强逼的结果,她们终生都将如此优秀下去,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把虎妈的经验当成普遍规律而照搬,用到每一个家庭中去。比尔·盖茨是一个最为成功的人士,他连大学都没有读完,但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不是所有想要成功的人都应当像他一样,放弃去大学深造的机会,到社会上闯荡呢?

虎妈的教育其实就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强调家长的绝对权威,强调家长是子女成长的主导者、决定者。这与西方的教育不同,西式教育强调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强调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协助作用。两种教育方式,哪一种更利于人才成长,这需要深入的研究。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个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与遗传特质、教养方式、成长环境和各种机缘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孤立地强调某一方面的因素无疑是错误的。就像我们无法以比尔·盖茨为例论证年轻人无需上大学一样,虎妈的故事同样也无法证明只有传统的严管硬逼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动机和效果未必就能一致。请看一个自称“父母皆祸害小组”的网友联盟对父母的声讨: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逼出来的“优秀”孩子大多有心理疾病;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的决定与选择;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在他们眼里竟成祸害,听着这样的指责,父母不能不倍感伤心,但他们的叛逆,不正是严管强逼的传统教育的必然结果吗?

虎妈的做法仅仅是一个母亲的做法而已,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指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家长给予他们的是爱还是溺爱,是宽容还是纵容,是管教还是伤害,若把握不住分寸,差之毫厘,必然失之千里。

简评:文章从材料说起,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第二段结合材料,再以比尔·盖茨为例进行事实论证;第三段对比中西教育,指明人才成长与多种因素相关,不能孤立地强调某一因素,从理论上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第四段引用“父母皆祸害小组”的事例,说明严管强逼行不通,从反面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全文,指出要把握分寸。全文中心明确,角度新颖,结构严谨,层层深入,说理透彻。

押题3  (江苏省锡山高中)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据报道,现在的中学生对“名著”越来越“无动于衷”,甚至家长、老师指定读一些名著,他们也不愿读。反过来,他们对漫画、青春小说、武侠奇幻小说、流行杂志这些被老师、家长们视为“文化快餐”的读物却格外青睐。有人认为现代的中学生越来越肤浅、浮躁,他们正在被快餐文化吞噬;也有人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标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学时代读那些大部头名著呢?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押题理由】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消费社会,“文化快餐”也应运而生,并很快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当然这里也包括广大中学生。对此,有人欢喜又有人忧愁。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心态?“文化快餐”背后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话题。对于这样一个既反映时代印记又敏感深沉的话题,广大中学生在备考时应格外重视。

【写作导引】

置身于瞬息万变的快节奏社会中,对各种“快餐”现象耳熟能详,一看材料就可进入一种一吐为快的场景中。围绕“文化快餐”这个话题,很快就可拟定出一批“有特色的题目”,可完全赞成“文化快餐”现象,如拟题为“戏说”;可完全反对这种“文化快餐”现象,如拟题为“舌头的悲哀”、“消化不良的故事”、“变味的‘快餐’不能吃”等;还可辩证地看待这种现象,如拟题为“‘文化快餐’利弊说”、“我看‘文化快餐’”、“文化——快餐?”等等。但是不管选取哪种观点,作文时都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可以从“文化快餐是什么”“为什么要文化快餐”“怎样消费文化快餐”等角度构思写作。

  就这个话题,可采用的文体也是很宽泛的,既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编故事,也可用辩证思维、立体思维的方式议论,还可应用分类思维、组合思维等方式写日记、小品文等等。

【押题范文1】

“文化快餐”利弊说

快餐店虽然是中国都市一道并不亮丽的风景线,但它却是不可或缺的。为什么?一则方便,二则便宜,三则可以提供基本的热量和营养。就像吃了总比饿着舒服,知道总比不知道强。对于进入飞速运转的新世纪的人们,文化快餐也是如此,它为当下患有文化饥饿症的人们提供了一份精神“快餐”。

校园“文化快餐”也成为青少年学生中的“阅读时尚”。他们阅读中外名著缩写本,学习古诗词只熟诵“名句”,看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看影视剧版的名著戏说演绎,看动漫、青春小说、武侠奇幻小说、流行杂志……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减负”并未能真正落在实处。因此,要求青少年学生静下心来一本本地阅读中外名著,品味精品图书,确实没有现实的可能性。再者,在现代全方位开放的社会氛围中,文化传播的多元化,也必然分散着学生的精力、时间和注意力。从这个角度上看,“文化快餐”在一定程度上正适应着快节奏的生活。以“缩写”“戏说”的影视剧、广视角的“网络文学”等弥补学生人文知识的严重匮乏,来舒缓一下绷紧的神经,应该说也不无益处。况且像易中天的《品三国》和于丹的《〈论语〉心得》,讲解浅显风趣,结合当下实际,联系现实人生、生活的酸甜苦辣,让人咀嚼回味,虽带点快餐的味道,但也的确是一种简单惬意的文化享受,不受学生喜爱才怪。这是一种文化的普及,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是,“文化快餐”又有其严重的局限性和潜在的危害性。“文化快餐”之于“精品文化”,犹如零食之于正餐。零食虽然也能充一时之饥,但长期以零食代替主食必然会伤及脾胃,影响健康。“文化快餐”传播的知识不仅良莠不齐、真伪参半、一鳞半爪,且很少具有丰富严谨的学术内涵、深刻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多为消费性、娱乐性的“泡沫文化”,不可能稳定长效地给青少年学生以健康的精神滋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丰富的人文知识。长期沉湎于“文化快餐”,难以养成高尚的人格、高雅的品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气质修养,甚或影响着学生健康的人生观的形成,这又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要想让青少年学生真正从“文化快餐”中走出来,首先要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还学生以充分的业余时间。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取舍,懂得鉴别,热爱名作,培育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欣赏品位,让文化正餐和文化快餐交替进行,提供更多的精神养料,全面均衡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简评:文章题目即点明了中心论题。行文中,作者分析其利处时,围绕着它的实用,娓娓道来,实事求是;分析其弊处时,一针见血点出其危害性,入情入理。全文在客观分析、辩证说理中,论述了对文化快餐这一文化现象的正确见解和评价,一分为二辩证分析,议论有深度,显示出了一定的思想内涵。

【押题范文2】

舌头的悲哀

随着近年来“精神快餐”店一家家如雨后春笋般地隆重开业,一向“安居乐业”的舌头终于禁不住诱惑,在“快活林”店“开张大吉”这墨迹未干的横幅下探头探脑一番后,惴惴地推开了那扇装潢新潮而又神秘感十足的迎宾大门。

“唷!我咋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这里头啥都有呢——”只见那古今中外文化大菜、小炒无所不有,琳琅满目,“秀色可餐”,直看得舌头“涎涛”几欲一泻千里。“咦?这不是我过去常品味的《拿破仑传》吗?怎么这店还是挂新幌卖陈菜呢?”舌头再定神细瞧菜单,不由得又惊又喜,暗暗称妙:看来这回口福不浅!原来上书:此乃本店拿手看店之绝菜——活剥油炸醋溜拿破仑,其“添油加醋”之绝活堪称空前绝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品尝此快餐后包你爽呼“此菜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舌头迫不及待地点上此菜,又顺着陈列窗慢慢挪移着,审视着,心动着。突然,又一横幅跃入眼帘:凌迟清蒸梁祝——本店另一镇店宝菜,食之余味可绕舌三月不绝……真有这么绝?不由舌头不信,陈列窗内彩灯闪烁,“样菜”是那样的真切诱人!直看得舌头如醉如痴,垂涎汩汩。舌头强咽半晌,终于按捺不住,决定亲自到厨房催他点的几盘经典快餐。

不见则已,一见惊舌!推开虚掩的房门,气氛竟与餐厅截然不同:四周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阴风飕飕,冷气袭人。只听得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哀号惨叫。舌头不禁头皮发麻,壮着胆儿颤声问:“有人吗?我点的菜呢?”“慌什么!没见老子正忙着么?”一个粗重沙哑的声音吼得舌头找不着北。舌头循声望去,不觉腿脚麻软,身子撑不住似要栽倒。只见蓝幽的灯光下,一排戴着“文化快餐大师”字样的帽子的满脸横肉的人,正将好端端四肢俱全的历史人物剥皮、截肢、挖心、剖肚,其残忍程度直酷似当年南京大屠杀。唉!大师猛于虎也。为了多捞几张钞票,迎合少数味觉尽丧者的要求,由着他们把历史搞得“油头粉面”,文化名人不是断胳膊少腿,就是被重度毁容,面目全非。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舌头愤愤然地还未想得停当,忽听“扑通”一声,一人跪倒脚边,凄厉地呼天抢地,声泪俱下:“先生,您舌下留人,放我一马吧!Help me!My God!(上帝啊!救救我吧!)”还没等舌头回过神来,只见两个围着满是血迹、油污的围裙的“大师”冲了上来,揪住那人就往“脱胎换骨炉”边拖。一声痛不欲生的惨叫后,用火钳拉出来的竟是遍体鳞伤但已能飞檐走壁会诸般变化的拿破仑。在一旁欣赏自己的杰作的“大师”突然狡黠一笑,竟将卿卿我我的梁祝投到了那“淆乱乾坤锅”里加以“润色”清蒸,而后又将二人与拿破仑同置一“宇宙锅”内,让他们进行超时空、跨国界大决斗。三人上蹿下跳,一个用“大海无量”,一个用“吸星大法”,腥风飕飕,油雨阵阵,只听得“轰”地一声巨响,原来三人各使看家本领,奋起神威,震翻了“宇宙锅”,滚开的油水淌了一地,三位正厮杀得难解难分……

舌头再也不忍听那些“文化快餐大师”们令人直起鸡皮疙瘩的狞笑,也不忍再看那在烟熏火燎中饱尝凌剐的帝王名人的惨象,他不停地划着“十”字,退到门口,转身夺门而逃……

简评: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一人称,借“舌头”(“文化快餐”的品食者)的角度,对当今一些影视节目等只追求卖点而任意篡改阉割历史的所谓“文化快餐”现象进行了形象的嘲讽和抨击,表明了自己的愤怒和忧虑。内容丰富深刻,让人警醒,给人以思索的空间。

押题4  (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镜头一: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据介绍,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我们将通过中外合作的方式,在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目前,美国、瑞典、法国等许多国家都开设了“孔子学院”。

镜头二:燃放烟花爆竹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安全和环保的考虑,许多城市相继作出禁放烟花爆竹的决定。但最近,尊重市民呼声,上海、北京等市实行部分解禁,允许某些区域的市民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

镜头三:2005年11月11日晚8时,中国向世界和奥林匹克运动奉献了一件特殊的礼物——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五个“福娃”和奥运会圣火交相辉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形成有机的一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请自选上述材料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的看法。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押题理由】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如今,建设文化强国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文化强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而对于这样一个文化强国之梦,广大中学生又是如何认识和解读的呢?他们能否在灿烂的中华文明中找到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也势必会成为高考命题人热衷的命题。

【写作导引】

本作文首先要求对所给材料加以总结,本话题可以概括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我的感受”,然后结合“镜头一、二、三”进行叙述议论。对于孔子学院、烟花爆竹限制性开禁、奥运吉祥物,可以综合成一个共同性的主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国内外都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也可以选择其中一则材料(比如“限制性开禁烟花爆竹”)确定主旨:中华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活的智慧结合——现代背景下的文化传承,既要传承,又要应时而变。还可以就其中两则材料(比如“孔子学院”和“福娃”)确立“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的主旨。写好本作文的关键是能抓住其中的一类文化现象确定主旨并加以阐述。

写这类题目一定要考虑下列因素:一是扣住大方向,必须谈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的看法,所谈及的必须在这个范围之内;二是锁定范围后,不能空谈,要抓住其中一点从多角度来谈;三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谈看法,不可隔靴搔痒,无病呻吟。

【押题范文1】

汉语还是那个汉语

孔子,一个超越时代的伟大名字;“孔子学院”,一个跨越时空的汉语文化交流机构。伴随着千年伊始全新汉语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的诞生,汉语文化、华夏文明,带着历史的陈香、新时代的气息,向世人、向天下昭示着最璀璨的光芒。

如果说人类的语言是历史、文化所积淀出的一座座高大山峦的话,那么汉语无疑是其中最高大、最幽深、最厚重、最绵长的一座。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她太多的精邃内涵与荣辱兴衰。她是丝绸之路上交流文化、传播技术的和平之音,她是郑和下西洋带去的缔结友 谊、彰我国力的自豪之音,她是天安门城楼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雄壮之音!

从小到大,我欣赏着李杜苏辛吟哦出的汉语,欣赏着太史公、曹雪芹撰写出的汉语,欣赏着王右军、柳公权挥洒出的汉语。那一份独特的美丽,怎能不让我崇敬之极,自豪之极,倾心之极!

可是,我亲爱的汉语啊,在历史书里,我读到你屈辱的岁月:那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上的汉语,你记录的是我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那是立在上海租界不许中国人进去牌子上的汉语啊,你记录的是咱中国人的辛酸和悲愤。你失去了尊严,你失去了骄傲,失去了一切值得自豪的风姿。那曾经有过的一幕幕,我又怎能忘记?

可是,我亲爱的汉语啊,如今,是什么让你又焕发了容颜,让那么多的蓝眼睛、高鼻子、黄头发也如痴如醉?

我知道,那是由于我们的国家强盛了,我们摆脱了一穷二白,我们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合着世界经济的节拍,大踏步地前进。我们的国力增强了,经济发展了。在世界经济处在低迷状态时,我们的经济增长率却每年以8%的速度稳步推进,于是,加入WTO 的祖国啊,给世界带来了机会,那些精明的西方人啊,怎会错过?不过,面对机会,谁都知道,得学会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我知道,那是由于我们的民族兴盛了,没有人再敢欺负我们,没有人再敢轻视我们,我们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大度和智慧与全球平等共建和谐世界,我们也学外语,为了吸收世界文化的精髓;而更多的外国人也争着与欣欣向荣的我们打交道,为了他们自身的发展。不过要想跟中国人打交道,他们同样知道:得学会汉语,了解中华文化!

我终于知道:汉语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海外“汉语热”的掀起,昭示着中华民族的振兴。正因为如此,我们也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要让魅力无穷的汉语永葆青春、朝气和活力,我们只有更加发奋图强,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展示我们的身手!

简评:文章主题鲜明正确,论述严丝合缝,深刻有力。全文主要论证汉语热兴起的原因,原因分析精当,且运用对比论证手法,论证充分,辨析有力。另外,文章始终扣住“我”的感受来写,结构严谨,语言充满激情;同时,文章中的排比句式增强了气势和表达效果,使得说理充分透彻。

【押题范文2】

源远还要流长

从小,我跟着爷爷养成了撕日历的习惯。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撕日历——那汇聚了阳历、阴历、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祭祀占卜和古诗名句的大杂烩。手一挥,“歘”的一声,揭下一页日历,这样就意味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吃早餐时再饶有兴趣地看看日历和“吉凶”,品味一下名句,不亦乐乎!

渐渐地长大,渐渐地懂得:我们一直生活在五千年文明创造的深厚文化之中。

当我看着街上人们入时的唐装打扮,红火的庙会花市,新春佳节里孩子们手中的风车空竹在随风旋转,心中一种文化的亲切感也会油然而生。其实,从衣食住行、琴棋书画、诗歌戏曲到文物古迹,我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特殊魅力。于是,我常常在想:中华文化千古传承,我们该如何让她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我欣喜于海外“孔子学院”的设立,欣喜于春节鞭炮的限制性开禁,欣喜于奥运吉祥物的发布。因为我从中看到了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的方法,我看到了源远的中华文化不断“流长”的灿烂未来。

我们需要主动走出去,传播中华文化,让外国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马尔洛先生有言:“文化就是跟其他人对话。”近来欣闻,美国、瑞典、法国、肯尼亚等各国纷纷开设“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文化;又闻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有2500万之巨;电视上,又目睹“中法文化年”活动中7000余名华人华侨盛装游行香榭丽舍大街的热闹场面,我深深感到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我们需要抓住一切机会巧妙地宣传中华文化。奥运会是世界性的大集会,四大洲、五大洋的宾朋将在2008年齐聚北京,在盛会即将举行之前,推出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吉祥物,辅之以“北京欢迎你”的谐音,渗透进“五环”深意,你说,这不是一种机智巧妙的文化展示吗?这不是一种别具匠心的文化熏陶吗?

我们需要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限制性开禁让我看到了一种努力: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让传统文化与时代同步的努力。我们不能没有过年的年味,不能丢掉那一份浓浓的文化传统,但我们也不能不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安全,在“放”、 “禁”和“限制性开禁”之间,我们正在寻找到让文化延续和传承下去的方法。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相继作出烟花爆竹的有条件开禁的决定,让我们感到传统与现代相适应的重要,因为这是文化传承的必需。

于是,我有了信心,也有了一份责任,那就是:为源远的中华文化在新时代及未来的永远“流长”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简评:作者从自己的经历写起,自然而然地引出对“源远的中华文化如何才能‘流长’”这一议论中心的思考。作者巧妙地提出问题,然后把材料整合,得出三点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文运用并列式结构,构思巧妙,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可圈可点之处颇多。

押题5  (安徽省桐城中学)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越来越深入人心,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从胎教开始到学前学校教育,小学教育初高中教育,再到高等教育以至终生教育。你受过哪些教育?你对目前学校的素质教育有怎样的体会和看法?你认为什么时期的教育是最重要的?

请根据你的联想想象或感受体会写一篇文章。注意:(l)角度自选。(2)文体不限。(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押题理由】

当今社会,教育无疑是一个热门话题。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才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这一系列的问题既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又关乎着中学生自身的切身利益。对于这样一个从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的话题,高考作文没有理由回避。

【写作导引】

每个人都受过教育,或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对教育这个话题都会有话可说。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还包括幼儿时期所受到的启蒙教育,在为人处事的生活中,甚至阅读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等等。以教育为话题写作,选题不应过大。可以针对教育中的某个方面写作,也可针对某件事或阅读某篇文章所受到的教育写作。教育还有情感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也可针对其中一种来谈。行文时,可以记叙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编述有关教育的故事,可以抒发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感慨,可以就某种教育问题或现象发表议论。但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体裁,都要结合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不可过多的给文章穿靴戴帽,更不能说大话、空话,离题万里,言不及义。

【押题范文1】

营造美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带着他心爱的狗跟随他的父亲去海边散步。狗在跑中踩坏了一个小女孩用沙子堆砌的小水渠。小女孩在男孩已经道歉的情况下仍无理地要她做富商的父亲买下这条狗并打死它。男孩的父亲没有代替儿子做出是否卖狗的选择,只是告诉富商,狗的主人是他的儿子,应该由他的儿子做决定。

我很赞同这位父亲的做法:他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子,而是让儿子独立思考,自己选择,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这样做看似简单,但我却认为很不简单。首先,这是对孩子的尊重。父母只有尊重子女,才会受到子女的尊重与信任。这样就为两代人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现在许多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从吃的到穿的,甚至想包办他们的思想行为。家长只要求孩子读好书,而很少去关心他们的心灵。这样,家长和子女的隔阂越来越大,沟通也越来越难了。

其实,让孩子自己选择,还可以了解他们为人处世的思想态度和方式方法。就如开头说的这则故事,最后在富商开价到起初的十倍后,男孩仍不动心,坚决不愿出卖他的狗,这说明男孩具有“富贵不能淫”的美德和正直的心。如果这个男孩在金钱面前动摇,暴露出了弱点,他的父亲也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教育他了。

此外,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总要自己去面对人生,父母不可能一辈子当子女的指导者。孩子如果长期受父母思想的主宰,没有独立思考、生活的能力,就无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下去,更谈不上有所作为了。

最后,它还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试想,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又如何能够面对现实,面对人生呢?

因此,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非常重视子女,尊重他们的意愿,多征求他们的意见。

我很庆幸我的父母一贯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从我懂事起,就不再事事为我做主,总是要我自己决定做什么,怎么做,甚至在是否回上海(我是知青返沪子女)、是否搬家等家庭大事上也非常尊重我的意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也越来越喜欢跟他们说心里话,同他们交流思想了。我认为,家长尊重子女,是营造美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所不可缺少的。

敬爱的家长们,你们都爱自己的孩子,那就请多多营造这样的氛围,让你们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吧!

简评:本文提出了家庭教育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当孩子在生活中碰到难题时,家长是包办代替,还是尊重信任,培养孩子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文章重点突出,有条理,开头用一则小故事,引人入胜;结尾现身说法,以自己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例子,进一步强调了家庭教育必须尊重信任孩子的重要性,既表现文章的可信度,也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更加认同和赞赏。

【押题范文2】

“爱之太恩,忧之太勤”之我见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读过《种树郭橐驼传》后,声讨学校、家长溺爱学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我,却有我自己的看法。

8年前,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一场罕见的教育大讨论,好像形成了中国孩子不如日本孩子的共识。2年前,一起起让人触目惊心的高中生自残事件可谓又掀起了轩然大波。当这场大讨论再一次剧烈升温的时候,中央政府终于不再沉默,于是“素质教育”的新举措闪亮登场。

而今,参加过那次夏令营的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们,也已长大成人,捱过了黑色七月的磨难,像他们的前辈们一样,或欣慰或沮丧地又一次走进各自的生活。

也许,他们还在进行着较量,那他们是在这场新一轮的较量中一举成名,还是重演8年前的失败?我无从知道,不过,且看看今天的我们:一面声声抱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对能力培养的同时,是不是还在重蹈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覆辙?一面羡慕着美国同龄人卖报纸、擦汽车赚钱自立的生活,是不是还在重复着站在火炉前惊慌失措地大喊“妈妈,水开了!”的故事?

“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我们再不能简单地毫不负责地把这样的话抛给我们的父母。他们爱我们,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们就理所应当地接受这份滚烫的爱,接受他们的关心,然后呢?便应该是更深一层的自爱、自怜。我们总幻想着找到一份工作时极度膨胀的独立意识,但真要面对风风雨雨、一天八九个甚至十一二个小时的工作量时,又往往自我安慰:何必那么急着打工呢?毕业后有的是时间呢!我们憧憬着像西方少年一样活跃在各种社交的场合,可又有几个青少年能为自己的社交独立地置办些合时宜的衣装?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不仅享受着父母的爱,连我们自己也在深“爱”着自己。因此,转向独立的第一个突破口便是冲破过度的自我意识,从自己封闭的房子里走出来。

其实,更加“爱着”我们的便是可怕的社会舆论,“学而优则仕”这个古老的社会观念依然强烈地冲击着现代人的意识,我们不愿意穿上脏兮兮的工作服猫下腰去擦汽车,而社会更不愿看到祖国花费数十年工夫培养的人来做这么“简单”的事。于是,我们就这样在“爱”的芬芳、“爱”的甜蜜中不知不觉地长大了;于是,我们输给了美国,输给了日本,而且输得好惨。

时光依旧,跨过21世纪的门槛,我们应当有所醒悟,口号喊起来,书包轻下来,下一步该是我们自己动起来的时候了。卸下“爱”的重负,抛开忧的困扰,扬起风帆,我们就要起航:年轻不相信失败,站在下一个全面素质的领奖台上,应该是我们,一定是我们!

简评:避开大家共同的议题,寻找新的思考点、突破口,是本文取胜的主要原因。8年前的较量失败了,今天的现实又怎样?一说“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总是过多地指责父母、师长,把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他们,又有谁反躬自问,责己恕人?如此等等,观点的新颖独特正显示了思维的深刻。此外,文章材料丰富,贴近现实生活,也是可圈可点之处。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