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为什么同样都是刷题,你的成绩不如我?北大学霸告诉你真相

  • 日期:2017-10-30 10:09
  • 来源: 高考物理
  • 浏览:
  • 字体:[ ]

 

很多同学、家长都有同样的困惑:该做的题我也做了,该背的书我也背了,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学霸也是刷题,我也是刷题,为什么学霸的成绩就比我好那么多?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请你停下正在刷题的笔问问自己:我做这道题是为了什么?学习要有目的性。这是容易被大部分学生忽视的道理。

先跟大家讲个小故事。

 

热爱学习的“好风气”

高中时,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勤奋。每天较着劲地刷题、找老师答疑。我还清楚地记得每节生物课下课后,一群女生叽叽喳喳地围住生物老师问完这里问那里的场景。而我也去凑热闹,但我一般并不提问,而是在一边听她们都在问什么,同时在心里默默回答,检验自己相关部分的知识有没有学扎实。而我的同桌就是向老师提问的女孩子的其中之一,而她问了许多问题、记了许多错题,最后也没有明显的提高。

 

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很简单:努力不是给别人看的,要把劲儿使在有需要的地方。大家都比着做题、争着提问,好像大家学习都非常努力,可这些题是为什么做错?这个问题背后是哪一块的知识没有掌握牢靠?这些关键的问题并不是靠刷题、答疑就能解决的。

 

拿语文学习来讲,作文是所有学生共有的大问题。老师们总是建议看点这个书、那个书,同学们也总是喜欢看些范文,并且有意识地去模仿;有些同学还非常主动地坚持每周写一篇作文。可这真的有用吗?读书能积累作文材料、读范文能学习好的结构和文采,写作能训练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你自己的作文不好,究竟是哪里需要改进呢?审题不清、立意不深、主旨不突出、文体不鲜明,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靠看书、看范文、反复写作能解决的;而后来在辅导学生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写作中的问题都出在审题和立意的环节,这个问题不解决,看再多的书,积累再多的材料,文笔再优美,都无法带来真正的进步。

 

读书对写作有没有好处?肯定有,但你得知道自己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文笔欠佳就读优美的散文,思路不畅就读犀利的时评;需要加深立意,就深读精读,多加思考;需要积累材料,就多读速读,广泛积累。如果是审题不准确,那读书就没有用了,需要练习的是审题啊!

 

同样的道理,在平时的学习中,只刷题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你为什么刷题,需要刷什么题。知识点掌握不牢,就应该刷基础题;思路打不开,就应该刷难题;一类题目总是错,就找同类的题目来刷;做题速度慢,就应该掐时间做套题。 

 

所以,学霸和一般同学的区别就在于:学霸们永远在做自己需要做的题。

 

其实,从我考上北大开始,就总是有许多家长在向我询问:“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呀?”毕业以后当了老师,就有更多的学生来问我:“老师,你那么厉害,一定有什么秘诀吧?”每次听到这样的问法,我都挺哭笑不得的。人和人的情况不一样,“取经”永远没法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具体来讲,大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进行:

1.合上书本,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科目的大板块和知识点?

比如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有哪些?(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题型有哪些?(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翻译、理解、断句)

 

2.这个板块里哪些题你容易错?为什么容易错?比如文言文的长难句翻译永远都做不对,是因为特殊句式认不出来。

 

3.通过刷题,找到问题在哪里?

比如我并不知道阅读分哪些题型——做三套,总结一下题型。我并不知道阅读中的概括题为什么总是错——做十道,找共同点。

 

4.通过刷题,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5.把刷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整理出来,愉快地去找老师提问吧。

 

小编想引发你的一点思考

其实对于这些问题你只要举反例就很容易去找到问题的关键:

1、反例:没怎么刷题提高快的人多得很所以刷题和成绩提高和进步根本没啥联系?除非假设如果所有人都是没日没夜的刷题成绩才有提高有退步那就说明两个问题:

1、你刷的量不够

2、你刷的品质不高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刷题呢?

1、是为了学会这个题?

2、是为了学会这类题?

3、是为了学会某个方法?

4、是为了理解某个概念?

5、是为了考查某个能力?

 

高考/考试考我们什么呢?

1、是为了考学会这个题?

2、是为了考学会这类题?

3、是为了考理解某个概念?

4、是为了考学会某个方法?

5、是为了考学会的某个能力?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12是非常扯淡的答案,345更加像我们要的答案。或者说刷题其实是为了让我们学会这个能力的一种方式,那学会这种能力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呢?

 

当你这样去想的时候,你就发现,其实你只要去提高能力,即使做一个题也远远超过刷1000道题,你就很容易理解那些看起来的懒人?其实你只要静下来这么简单一想,即使你不是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至少离问题的本质更近一步更近一步干嘛?即使什么都不干也不会让你盲目的刷题,不盲目的刷题或许比盲目的刷题更加的提高成绩,这就是思考的价值。

 

写这篇文章的价值其实就两点:

1 表面:盲目的刷题没有意义;与其刷题还不如花时间去提高自己的能力。

 

比如:理解知识的能力(通过理解概念获得),而题目只是加深你的理解,记住题目也只是加深理解的工具而不是理解本身。

 

2、对于一个问题不断地深入的去问为什么。

不断的去思考,时间花在思考上的时间是值得的。但是好玩的地方在于,考是我们大脑极其不喜欢的,大脑喜欢本能话的东西,但是所有美好的进步的,都是你需要不舒服的,所以不舒服是进步的标志,让大脑不舒服让大脑思考是进步的加速度。

 

好的刷题法宝

刷题中的重要工作

1.做题不能硬“抠”,要运用知识点

(1)做题时,通过读题,抽取可用知识点;

(2)通过一个可用知识点,回忆与其能够产生关联的其他知识点。

 

2.刷题顺序

第一步,按照知识点练习,针对自己知识点的薄弱区,来练习错题。

第二步,按照题目难度练题,看看自己在哪个难度以后正确率上不去,准确把握自己目前水平,针对性突破。

 

3.学会总结归纳

在刷题过程中,将每一次做错的错题按照题型进行分类,并标注好每道错题运用的知识点,总结该知识点规律和自己做错的原因,将积攒起来的错题归纳成一本错题集,下次刷题直接用上自己归纳好的题集。

 

集错本的使用

(1)集错主要集平时练习及考试中的错题;

 

(2)独立完成错题后,要注明当时做错的原因(如看错题、没有掌握方法等),并归纳出完成这一类题的基本思路或方法!

 

刷题其实就是一个逐渐累积经验的过程。当练习的次数多了经验也就丰富、处理的方式也就多、思维也广阔。

 

刷题误区要注意

● 看懂就行了吗?

不少同学看辅导资料时,喜欢看资料上的例题,题目能看明白,就觉得会了,但一旦到了考试时就会发现这些题目自己看到过,但是做起来不是那么熟练,甚至在考场上做不出来了。做题,不光是看题,尤其是需要写出过程的题目,比如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的题目,至少要写出大概的步骤和主要得分点,不能只停留在看题的层面,即使看例题也要动笔写写。

 

建议:不,需要练习规范解法

有些题目一定要像考试做试卷那样规范地做,规范不是想就能一时半会养成的,需要做大量的练习才能够规范;大量的练习不意味着就是题海战术,一道题也可以反复做,直到看到题目就知道思路是什么、踩分点在哪里、规范解法是什么样的。

 

● 一看不会就立即问人吗?

有些同学,一看到题目觉得不会,就不再思考,就问其他人“这道题怎么做?”我非常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即使你问别目中的基本条件写出来吧。尤其是数学题,一定要把题目中的条件试着翻译成数学语言,你是从哪些角度思考了,把它写出来,给你请教的同学或老师看;他至少会告诉你,你卡壳在哪里了、该怎么转换思考,这样的效果比你直接说“我不会这道题”的效果会好得多了。

 

建议:亲自动笔写出步骤,独立完成解答

如果别人只是给了你这道题的答案,你看似明白了,但实际了解的不深,过段时间,可能又不会了。同样道理,如果你翻答案,是按照答案的解题思路看步骤,如果理解了,也一定要自己亲自动笔写出步骤,看自己能否在看完答案后独立完成这道题。

 

● 做出来就行,不讲究规范性啦?

有太多同学做题不规范。看见过很多同学的试卷,大题的解题过程简直不忍直视,非常不规范,如果严格按照踩分点计算分数,很多是不能得满分的。老师批改作业极不负责任,只要答案对了就给分数,养成了很多同学只求结果不注重过程的不良习惯。

 

建议:

很多同学说自己经常因为粗心大意而出错,有三个重要原因不能忽视:一是知识点没有掌握透、似是而非;二是解题不规范,不注重解题的逻辑性,容易忽略步骤从而出错;三是做题太少,计算能力差。所以,做完题目一定要看看标准答案怎么写的,自己的思路、解题步骤和标准答案有什么不同。

 

● 做题浅尝辄止就行吗?

复习完知识点就做题目、会做的做完了就结束了,不去思考题目考点是什么、陷阱是什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做的题目都是什么类型的、有没有变式、能不能总结出解题套路,自己做过几次,每次做是否都对、自己的步骤是否规范。

 

● 不分重点盲目做题吗?

不少同学看辅导资料时,喜欢看资料上的例题,做题。不是不分重点地看题,尤其是需要写出过程的题目,比如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的题目,至少要写出大概的步骤和主要得分点,不能只停留在看题的层面,即使看例题也要不同类型动笔写写区分练习。

 

建议: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情况同时又是高考重点题型的题目练习。

 

要努力,先得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