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立体剖析—程序训练”复习法

  • 日期:2011-07-15 08:32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这是由陕西少宝鸡市省二建子校郑世俊老师实验并总结的一种综合复习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复习方法基本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使学生的思维逻辑与知识结构逻辑较好的同步吻合。即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强化、立体化和系统化,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应用和灵活应变能力,更能成功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立体剖析所谓立体剖析,是指复习时打破章节的界线,指导学生对每一个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的自身进行多维剖析,认识其全貌,然后依次置于章节小知识系统和教材大知识系统中去认识它们与其它知识元素的有机关联,明确它们在大小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第一个概念、定理和定律的引入都是为了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一种物理现象的,具体引入(定义)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其物理内容均由一定的成份按特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而各个成份所起的作用又不相同,有主次之分。它们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既与所在章节知识结构中其它知识元素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内在联系,又与教材知识网络(其它章节)中其它知识元素发生着显性的或隐性的相互作用。
     因此,要想使学生深刻理解、正确掌握和灵活应用每一概念、定理、定律,就必须启发引导学生全方位去学习,即要弄清它们为什么要引入?引入是描写什么物理现象的?成立条件与适用范围是什么?与本章其它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其它章节中哪些知识又有什么关联?并指导学生把它们逐个有机地串成线,结成网,建立宏观的立体结构图,使学生既能清楚地看到每个概念、定理和定律的自身立体网络,又能清晰地观察出它们在知识系统中的位置与功能,具体做法是:1、学生独立绘制“立体图”。就是每开始复习一章之前,先布置学生利用第一课时和课外时间,独自进行看书复习,找出这一章的知识点,采用串接或网络的形式描绘出每一个知识点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精读教材,尽可能找全大小知识点,然后逐个解剖其来龙去脉、自身结构以及在大小知识体系中“立体”关系。换言之,从知识点的“出生”处开刀,循着它们自身发展与变化的逻辑网络线路去探索去认识。在开始几章的学习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出示简要提纲和具体要求,引导学生“上轨”。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法启迪学生看书的兴趣、情感和积极性,点拨他们阅读和分折教材的方法,同时,巡回个别辅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只帮助他们逐步地排除思维障碍,堵截思路“越轨”,并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不要直接给答案或结果,2、学生讨论完善“立体”图。这一过程在第二节课堂上进行。教师把学生分为若干组(4 人一组为宜),组织学生认真地交流、讨论和修正完善自己的“立体”图。在讨论中,教师一方面积极诱发学生的讨论意识,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指导学生的讨论方法,一方面来回巡视,进行具体指点,并注意收集讨论信息。若发现严重的“脱轨”现象,应及时予以“回轨”矫正,不断地调节与控制讨论程序,使学生的思路逐步条理化、有序化,“立体”图渐趋线路清晰,结构合理。一般来说,经过30分钟的认真讨论,学生们各种意见就能得到充分的发表,讨论即可告结终止,在后15分钟内,从每一个讨论小组推选出一句归纳总结得出比较规范完整的学生代表,登上讲台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所设计的“立体”图的内容及其方法。
     这一举之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全班范围内再进行一次交流学习,进一步完善“立体”图。最后,教师简要小结讨论情况,并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修补完成,按时交送老师批阅。教师认真批阅后及时发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老师讲解前再进行一次“微修”。3、教师讲解示范“立体”图。教师在讲解前要认真备好两份教案,一份是本章每一个知识点的“立体”示范图,一份是教师根据前面的复习提问、交流讨论和“立体”图作业批析所得的大量信息,进行认真剖析,综合归纳出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思维方法和复习方法还存在哪些毛病?病源何在?备好讲授内容和授课方案。在第三节课上(内容多的可用2~3课时)进行。在讲授时,首先先出示“立体”示范图(绘制在较大白纸上),然后对照图进行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地讲解。讲解的重点,一个是知识点自身结构的微观主体模型(旨在开采自身功能);一个是系统结构的宏观立体模型(旨在挖掘关联功能;)现一个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在讲的过程,始终要不断地启发诱导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师同步活动。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