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频道

孩子成长需要逆境教育

  • 日期:2014-12-22 10:54
  • 来源: 乐学堂
  • 浏览:
  • 字体:[ ]

  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物质和精神都极其丰富的环境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心怕碎了。家长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往往“娇”、“骄”二气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为意志力薄弱、自信心不足、责任心缺乏、成就需要较低和品德发展欠佳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商比较低,逆商又称为挫折商,指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与智慧。家长对孩子越是包办替代和过度保护,孩子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就越弱,孩子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越容易屈服,甚至被击垮。逆境教育是培养高逆商的最重要的手段。正如孙云晓所说:挫折是一种珍贵的资源,也是一种人生的财富。

  逆境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合作,各担其责。家庭主要承担生活逆境教育,即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要由无限呵护转为适度放手,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孩子的不同年龄安排其做力所能及的事,而不能由家长越俎代庖。比如,让3岁的孩子自己吃饭、刷牙、洗脸;让4-5岁的孩子收拾床铺;让6岁的小孩扫地、洗碗、整理房间;让上学的儿童购买简单的日常用品等。孩子一开始肯定不会做,但经过家长反复示范,孩子多次重复,最终肯定会成功。在家庭中,父母还应适当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来锻炼孩子的能力,让他们懂得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提高他们对困难的承受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美国的一些富翁家庭,其子女必须靠打工来完成学业;法国的孩子在雨天,撑起伞,穿套鞋在室外活动,以锻炼雨天的活动能力和意志。孩子通过不断地尝试新事物,不断地获得成功,逆商当然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学校主要承担心理逆境教育,即培养抗挫折能力。学校在学生的成长中,不能仅仅关注学习成绩,而忽略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更不能包办代替,“小学生抱着走,中学生扶着走,大学生拉着走”。学校中流行一句话:忽视智育会出次品,忽视德育会出危险品,忽视体育会出废品,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会出易碎品。学生在学校中必然会面临着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和困扰,诸如考试焦虑、成绩下降、同伴交往障碍、早恋或单相思,以及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他们迫切需要指导。学校一方面应成立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机构,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具体的困难和挫折。另一方面还应开设有关青少年的心理学课程或者相关讲座,提高学生对困难和挫折的认识。学校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挫折磨炼活动,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比如,远足拉练、军事训练、野外生活、少年长征、下乡“留学”等。日本教育界已经认识到了逆境的教育价值,并在教育中贯彻着逆境教育。日本幼儿园在日常教育内容中设置“棍棒对击”的内容,以培养孩子的承受力,以及对突然而来的打击的应对能力;让孩子赤脚走路,以锻炼孩子的忍受能力;在很寒冷的天气里,让孩子穿短裤在阳光下活动,以锻炼孩子的抗寒能力和意志力;中学生则在春秋季节,被送到孤岛上生活两周,以锻炼他们在野外的自我生活能力。这种教育培养了儿童意志坚强、不怕吃苦、环境意识和生存能力强等优点。

  社会主要承担现实困境教育,即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很长时间以来大众传播媒介展示的总是“成就”,无视或忽略社会问题,总是歌舞升平,导致孩子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大众传播媒介要敢于正视现实,勇于承担责任,真实展示现实社会的问题与困境,诸如环境污染、洪涝灾害、粮食短缺、经济危机、人口问题等,激发孩子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举办系列活动,如讲演、辩论、参观、考察等,鼓励孩子们参加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培养其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有效措施,为学校逆境教育提供支持。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参加一定时期的社会服务活动,并把它作为小学和中学毕业的一项考核“指标”,就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一种好办法。

  当然,不管何种形式的逆境教育都要注意适度,包括强度要适中,以孩子自身的心智和体力能够克服为限;坡度要合理,依据独生子女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的规律,由易到难;时间跨度要适宜,一个逆境持续的时间应控制在意志调节功能不疲劳的有效范围之内;密度不要过频,即逆境出现的频率不要太高。更不要把逆境教育搞成“精神虐待”。个别家长和教师为了让孩子努力学习,往往不惜采取讽刺、挖苦、揭短、警告、恐吓等手段,甚至故意贬低孩子的能力,这样做不但不能激发孩子的进取心,反而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精神虐待”。逆境教育本质上就是要提升儿童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但并不意味着逆境教育可以取代顺境教育,逆境教育只是顺境教育的一种补充。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