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导或者教化 激辩“超女、小沈阳流行现象”

  • 日期:2010-03-10 12:52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编者按:“近年来高喊发展文化产业的背后,文化的社会教化作用被忽略了”——全国人大代表、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近日指出,超女、小沈阳等带给观众快乐,但他们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神话以及“边缘性”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以及大众的审美评价。这一说法立即引发一场争论。透过这一话题,我们或许可以来一次思维的“穿越”,更近距离地触摸这一时代文化的脉动。

  大众审美没被误导

    只是在选择中变化

    梁衡代表对“文化社会教化作用被忽略”的担忧不无道理,但“超女、小沈阳等‘边缘性’表演误导大众审美”的说法却过于苛刻。在笔者看来,大众的审美没有被误导,而只是在选择中不断地走向成熟。

    审美需求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观众的年龄、经历、修养等,往往决定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审美需要,我们很难去评判孰优孰劣。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审美需求本身也是可能发生变化的。同样,大众的审美需求也是随着社会大环境和个人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超女、小沈阳的流行,肯定有其流行的道理,比如备受争议的小沈阳的“娘娘腔”,无非是“高大全式帅哥审美疲劳”的结果,与上世纪中国“丑星”的集体爆发是一个道理,但是现在你还能看到几个当年的“丑星”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沈阳也必然会随着大众审美心理的变化而被淘汰,除非他也随之变化——别忘了,当年《小九与老乐》里的赵本山也是一副“娘娘腔”,看看现在的老赵身上,还有吗?

    所以,大众的审美并没有被谁误导,它只是在不断的选择中变化罢了。 姜伯静(河北 职员)

  “边缘性”泛滥

    是对“多元化”的绑架

    我承认现如今咱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已经越来越包容而且进步了,我也愿意在某种意义上承认,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但是,当超女、小沈阳以及诸如此类的“边缘性”文化在主流媒体上年复一年无休无止地把我包围起来的时候,当我想找精品、经典和有营养的文化时只能循着“传说”四处去“淘”时,我实在是不能不说——那些表面上看似理性、包容的论调,请不要再拿文化“多元化”来说事儿了!

    超女可以“想唱就唱”,小沈阳也可以凭“娘娘腔”一炮红遍大江南北,这是他们的权利;至于热爱他们表演的广大粉丝,为爱痴狂也是你们的权利。但我和千千万万像我一样的普通人,也有厌倦、厌烦乃至厌恶这种“边缘性”表演的权利。无论你有多么热爱他们的表演,你都无法否认一点:他们绝对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进步的社会所需要的主流价值。就像我们的社会不能缺少他们这样的文化一样,我们的社会也不能缺少真正多元、健康、进步的主流文化。所以,如果各类媒体铺天盖地充斥的都是“边缘性”表演的各类报道,对不起,我要说这非但不是某些人所标榜的文化“多元化”,反倒是对文化“多元化”的绑架!“边缘性”表演的泛滥,就是一种对健康主流价值观的不良影响。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