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90后”反主流? 不,他们很主流!

  • 日期:2009-09-23 13:31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被称为新新人类的“90后”,其群体身份标签总不乏一些富有争议的元素:“相比于‘80后’,‘90后’不是另一代人,而是另一种人”;“‘90后’是反传统、反主流的一代人”……

    然而,最新出炉的“‘90后’上海青少年发展状况观察”调研报告却表明:与包括“80后”在内的前几代青少年相比,上海的“90后”属于更健康、更正常成长的新一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90后”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大环境,都对其发展极为有利。

    快乐的“90后”

    数据点睛:

    46.8%的青少年“非常快乐”,感觉“比较快乐”的超过三分之一,而感觉“不太快乐”和“很不快乐”的分别仅占5.9%和2.1%。

    现象透析:

    此次调研报告显示,“90后”的幸福感和快乐感普遍较强。在身体健康、学校生活、自我认识、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等方面,上海“90后”都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超出了成人社会的想象。

    此项调研课题组负责人、上海社科院青少所主任杨雄分析说,“90后”拥有积极的心理感受,主要是因为这一代人的家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来自消费主义、互联网的刺激无处不在。“90后”的家庭结构中,父母教育方式已变得更为合理。

    主流的“90后”

    数据点睛:

    89.1%的“90后”表示“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觉得“说不清”、“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分别为7.8%、1.9%和1.3%。

    现象透析:

    很长一段时间来,由于少数“90后”在网络和媒体上出现了一些争议性事件。然而此次调查却显示,上海“90后”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非主流”或“反主流”。相反,“90后”的大部分具有国家意识。

    例如,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捐助灾区、义务劳动、学雷锋等方面,表示“经常主动参加”、“看到或碰到才会参加”、“视情况而定”和“不参加,觉得没意思”的学生,分别为28.2%、50.1%、18.6%和3.1%。杨雄解释说,这表明大部分“90后”并不排斥奉献行为,只是参与公益活动的主动性还不够。

自信的“90后”

    数据点睛:

    47.6%的学生相信自己在恶劣的外界条件下仍然能够专心学习。对“我很聪明,只要努力就能成为优秀的学生”这一描述,表示“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只占4.5%和1.6%。

    现象透析:

    大多数“90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有较充分的自信。杨雄分析说,以上这组数据表明,“90后”的天资感和努力感较高,有积极的自我预期和学习信念,抗干扰能力也较强。

    本市正在推进的中小学生课业减负工作,让“90后”成为直接受益者。此次被调查的学生中,62.3%表示学习压力一般或不太大;27.2%觉得学习压力较大;6.5%感受到非常大的学习压力。

    上海“90后”同样表现出较高的自信,并对未来充满期望。64.1%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只有10%对自己的外表表示不满意。

    有待提升的“90后”

    数据点睛:

    有67.3%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认同“我觉得有些同学很讨厌”这一说法,有21.7%的学生经常感到很沮丧,有4%的学生承认自己在遇到重大挫折时经常想到放弃生命。

    现象透析:

    “90后”群体明显有不够成熟之处。例如对他人缺乏理解、缺乏现实交往和沟通技能。有近一半学生表示“和不熟悉的同学交往时,我感觉不自然”。部分“90后”在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时,过于强调实惠实用,由此产生道德界限模糊不清的现象。在对待考试作弊的问题上,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只要能考得好成绩就可以”或“无所谓”。

    杨雄说,相较于前几代青少年,上海“90后”的发展显然与他们所处的大环境有直接关联。他们从一出生就身处政治稳定、经济优越、文化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整体素质自然得到提高。他认眼下必须重视和加强对“90后”青少年良好情感、综合素质的培养,切实减轻青少年的心理负担,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