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学生家长狂购“教参”专家提醒家长需慎重

  • 日期:2009-09-01 10:09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昨天,不少中小学生来到北京图书大厦选购教辅类图书,为新学期开学做好准备。据图书大厦统计,今年暑假期间教辅类书籍销售额达1400多万元。(记者 饶强 摄)

    昨天是暑假的最后一天,原本应该在家“收心养性”,安心等待开学的学生们却异常忙碌,纷纷拿着老师开的“书单”到图书批发市场、书店“扫货”。

    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中经营教辅材料的商铺生意兴隆,经营畅销书的店铺、甚至连往日里学生最爱光顾的漫画书店却门庭冷落。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同步教学设计》……琳琅满目的各种教辅材料堆满了不大的店铺,书架间狭窄的过道中,挤满了手拿“书单”、低头寻觅的学生和家长,负责结账的服务人员甚至无暇抬头,只顾开票收钱,有的店铺还增加了结账柜台,但依然没有“缓解”围在身边的人流。

    “进入售书旺季,本店暂不调货。”在教辅书店门前,大都贴上了这样的告示。“开学了,孩子们都要买些练习册,这是黄金销售期。”商铺的服务人员一边忙碌地包着书,一边说着,“临近开学这几天,每天都要卖到上千册。”

    “这些都是老师让买的。”一位请假陪女儿买书的爸爸一边挑书,一边仔细核对着三年级女儿记录的书名,“只要上册,不要下册是吧?”爸爸不停地询问着女儿,生怕买错。

    “我今年高三了,一上学老师就说得多买点练习题。”一位朝阳区某中学的高中生说,他和他的同学昨天半个小时内就各买了上百元的教辅书籍。

    “这些教学同步设计家长买的多。”一位售书老板指着《新课程教学同步设计》说,“买教参,好回去给孩子们辅导功课。”家长们说。

    “我们也不愿给孩子们买这么多书,但没有办法。”家长们大都有些无奈。为了遏止教育乱收费,也为了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市教委明令学校不得统一购买教辅材料。不能统一购买,就只好由学生和家长“零购”。“老师也说是推荐自愿购买,但作业都留这上面的,能不买吗?”学生们说。

    “不买练习题,光靠课本后面的那些练习,根本不够用。”朝阳区部分中小学教师认为“开书单”也是无奈之举。“不做练习,成绩没保证,学校压力也很大,不让统一购买,就只好让家长受累了。”某小学校长说,“适当地购买一些练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好处的,但买了孩子们一定要认真做,否则花了钱也没效果。”

    开学也带火了作业本的销量,家长们手里除了教学辅导书,还有大量的作业本。“现在不让统一买了,每个学校就说一学期用多少田字格本,用多少数学本,由学生和家长自己买。”某小学负责人说,“不统一买,说是为了减负,但好像就是给学校减负了,学生和家长却要跑腿了。”一位家长说。

    新学年开学,本市中小学将继续执行“减负令”,严格限制作业量。教育专家表示,给学生留作业,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买教参的应该是老师,而不是学生和家长。老师们应该自己进入“题海”,为学生“挑选”习题,把学生解放出“题海”,这样教学不仅有效果,还能真正做到“减负”。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