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入《新英汉词典》"囧"时代新词生命力多长(2)

  • 日期:2009-08-12 09:45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中文词典可否“依样画葫芦”

    史林坤介绍说,收词在10万个以上的大型词典按照惯例一般每10年更新一次,收词在五六万个的中型词典的更新一般每五六年一次。相比外文类工具书,权威汉语工具书更新则相对会慢些,但如今也有变快趋势。

    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例,1978年至1996年的18年间只有2版修订版,但从1996年至2005年的9年间也有2版修订版。

    相比外语类词典对网络用语的收录,一些惯用网络中文词汇,如“表(不要)”“酱紫(这样子)”等在目前的中文词典中尚未涉猎。

    参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大辞海》编纂的复旦大学语言学教授申小龙表示,字典并非网站,在强调新的同时一定要强调稳定性,尤其是权威字典,必须要符合编纂的系统机制,新词在进入字典前需要有几年的考验,而网络用语的生命力在目前的考量体系中还难以得到验证。

    和网络技术相关的用语,以及在网络平台上的交流用语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应用载体,前者会大量出现在书面语等正式场合下,而后者则是口语化的非正规表达。

    申小龙还表示,如果这些中文的网络用语,如“囧”的使用者的确很多,当然要尊重,但问题是目前的工具书编纂体系对新词的考量方法还很传统,比如从报刊中考量新词词频,往往需要几年时间,不适合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不仅处于字典编纂的考量体系外,也是学术研究的一大难题,胡署中表示,网络用语研究的人很多,但目前国内真正出成果的很少,最大原因就是“口语化”。

    史林坤表示,虽然英语的网络用语发展有较长时间,但仍然属于不稳定、不规范的语言,此次《新英汉词典》的突破属“稳中求变”,一方面将其放在附录而非正文,另一方面希望吸引更多年轻读者。

    申小龙、史林坤和复旦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龚群虎均表示,与其考虑突破中文工具书的编纂考量体系,不如“两手抓”,即权威的大型字典仍然以稳定性为主,不承担收录网络口语化表达的任务,但同时可以出版一些小型工具书,对其专门收录,并保持较快更新频率,因为相比英文来说,中文的网络用语还很年轻。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