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长学堂 > 正文

家庭教育的三个“通道”(2)

  • 日期:2011-10-23 10:09
  • 来源: 爱学习
  • 浏览:
  • 字体:[ ]

  另一方面,溺爱又会像缺乏必要的爱一样容易导致不幸。溺爱孩子的父母不仅是可怜的,甚至是可鄙的;表面上看他们是在迁就孩子,其实他们本质上是在迁就他们自己。溺爱体现了父母的奴性和自私。他们是“孩子的爱”的奴隶,他们需要孩子的爱胜过孩子需要他们的爱,孩子的痛苦和委屈在他们那里会翻倍。为了确保孩子的暂时的“爱”,这些父母们常常会“不择手段”地溺爱孩子。孩子在他们的眼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属于他们快乐的来源、精神的支柱,父母不惜代价让孩子开心,是因为那样做父母会更开心,这不能说不是自私;父母明知道这样不好却又忍不住总是这样去做,为了施爱而被孩子讨厌,这不能说不是奴性(那些能够克制自己对孩子的爱的人,绝对是个性刚强的人)。总之,父母对孩子的接纳和适当的爱,才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精神环境。父母的个性品质、精神追求乃至格调和品位构成了一个家庭的精神环境。个性坚强的父母如果能够给孩子相应的要求,孩子必然就不会软弱;品位高雅的父母,绝对不会允许孩子身上产生低级趣味。父母的爱好会给予孩子相关的常识,父母对事物的态度也大都会被孩子沿袭。

  除了家庭内部的环境外,父母作为环境的创设者,还影响和左右着孩子在家庭之外的环境,比如居住的社区环境、为孩子择校、带孩子去哪里度假等。


  父母作为环境的创设者这个角色最容易被大家忽视,希望看到此文的家长朋友今后能够对孩子所处的各种环境给予更多的关注。

  作为被模仿者

  平时喂女儿吃牛奶,她总是慢吞吞的!我就会说“宝宝再不吃,妈妈要生气啦!”

  昨晚抱她上床睡觉,她说“爸爸快睡觉,把电脑关掉!”她爸爸不在意地说“你先睡吧,爸爸过会儿再睡。”女儿马上说“我要生气啦!”

  她爸没料到女儿会这么说,笑个不住。真就关掉电脑去睡了。哈哈!

  《母亲手记》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他们也是惟一的模仿对象。在见到第二个男性之前,孩子对男人的所有理解都是从父亲那里得到的。在接触第二个女性之前,孩子所有对女性的感触都是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父母和睦,孩子就会认为与人相处应该随和互爱;父亲大男人主义,孩子就会认为男人就应该这样;母亲特别八卦,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打听别人。

  模仿是学习之母,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一切都需要模仿的时期,父母作为被模仿者,主导着孩子的生活。所以,父母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因为孩子最初还不会鉴别和扬弃,所以他们的模仿并不分好坏。父母要求孩子学的,孩子会模仿,父母担心孩子学的孩子,依旧会模仿。作为被模仿者,父母在孩子面前小心一些、检点一些,是很有必要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是否以自己的父母为荣,父母身上是否有足够的精神营养供孩子汲取,都是重要问题。那些以父母为荣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较高水平的自尊,并对自己产生较高的自我预期;而那些因为父母的糟糕和低水平而负累的孩子,追求自我超越则会比较困难。两种情况的孩子心中,都会反复出现这样的潜台词———“我是谁谁的儿子”或者“我妈妈就是那样的人”。显然这些对于孩子的发展是很关键的。既然父母是“无可逃避的被模仿者”,那么尽量提升自己的素养就成了一种必然的责任。

  我母亲是一个善良而乐观的女人,但是她有点缺乏主见,太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我从自己对外祖母的印象中很容易地找到了答案,我也从自己和哥哥的身上看到了母亲这种性格的印证。当然,我们兄弟两个在这方面都有所改善,比起母亲来好多了。但是,我们所受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而且我相信我和哥哥的孩子将来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一个人的一个弱点可以无声无息地传递好几代,做父母的应该好好思考这一现象。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