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从家庭教育的三个案例说起(2)

  • 日期:2011-10-14 09:03
  • 来源: 父母学堂
  • 浏览:
  • 字体:[ ]

  这样,孩子和家长敞开彼此心灵大门,能从思想、人品、情感、生活、交际等更多的非智力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交流,使学生得以在一个更加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心情舒畅地学习、成长。
  二、给予合理定位,搭建成长阶梯
  我们在初一进行过一次调查,升入初中以后,小学名次在前的,一段时间学习下来,进步或退步的状况比较普遍,绝大多数同学及其家长面临着重新审视自己学习位置的问题。但是,很多学生特别家长,并不(也许是不敢)承认退步的严峻现实,只按照小学形成的心理定势,对老师说:“以前孩子学习成绩是很好的,老师经常夸他聪明。”或者对自己孩子说:“瞧人家,成绩仍是班级领先,可你呢?”一副莫名惊诧、沮丧的样子。于是,自己赤膊上阵,到处打听,买来一大堆学习参考资料,冠以“勤奋出天才”的至理名言,命令孩子加班加点,希望以此提高成绩。



  其实,这些家长欠缺的,是不能给自己孩子正确、合理的定位。问题出在家长没有体会到小学与初中教学特点的不同,没有与初中老师及时沟通,才产生了这种不适应。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小学老师偏重趣味性、生动性,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良好习惯;而升入初中,老师更多关注知识规律,关注思维能力培养。有句俗话说得好:“味精放得多了,菜的原汁原味反而失掉了。”
  作为家长,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关注:
  A、价值目标
  家长要与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同研讨,给孩子一个通过他力所能及的努力而能达成的目标。孟子说:“挟泰山而超北海,非不为也,而不能也”,又说“折技,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同样道理,让学生去追求过高的目标,很可能会挫伤他的自信心、进取心,心想,反正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实现老师、家长的目标,就索性放弃,一事无成了。
  我认为,在制定学生发展目标时,一定要听取孩子自己的意见,不能把家长想当然的希望强加于孩子。孔子说的“己所勿欲,毋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同时,在具体操作上,要知道“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不能贪多求快,贪全求深,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而要实施“小步快进”的策略,分阶段,明责任,划步骤,重落实,从小处入手,从细处明确,一步一步引导孩子达成目标。特别是要让孩子把发展目标转化为发自内心的一种需求,从而产生不断进取的动力。
  B、习惯态度
  有位诺贝尔获奖科学家说过,他的成功得益于幼儿园的习惯养成;叶圣陶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想改也不容易。”而对于态度,米卢则强调“态度决定一切”,这些都说明习惯、态度在成功学习中的重要性,很值得家长们借鉴。
  因此,家长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沟通,不要仅仅过问孩子分数如何如何,进步还是退步了,而要更多传递这样的信息:孩子上课是否集中精力听讲?听课持续时间能否达到一定要求?作业完成质量如何?字迹是否端正、清楚?遇到困难时能否抵御照搬答案、抄袭作业的诱惑?在家学习时是否先玩再做作业?是否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或做其他事情?是否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这些虽都是非智力因素,但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却相当有影响力。
  C、资料选择
  很多家长在学习资料的选择上往往会犯错误。一,凭自己以往学习经验,自己初中时怎样学习,让孩子也怎样学习,殊不知年代已过了十几、二十多年,社会已不再是当时的社会,知识已不再是当时的知识,能力要求已不再是当时的能力要求,“人不可能两只脚同时跨进同一条河流”,尤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更发生着巨大变化,就是一般教师也在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更无论“门外”的家长了。如果只凭经验办事,往往会适得其反。二,道听途说,以为“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好的,别人家孩子的学习也总是好的”,简单地照搬经验、做法。他们不知道,每个人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虽然小异大同,但其后的背景(包括智力、环境、个性、生活经历等)是各不相同的,同样的学习方法,张三适用,李四却未必适用。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