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教师打的分数有何用——反馈效应与家庭教育

  • 日期:2011-12-05 10:31
  • 来源: 快乐学习
  • 浏览:
  • 字体:[ ]

       对于教师为学生的作业打的分数,大多数人往往简单地理解为对学生过往学习状况的评定,而对于分数对学生将来学习所可能产生的激励作用,大家的理解并不是那么多。   事实上,在人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名为“反馈效应”的心理现象,它是指如果学习者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那么这种对学习结果的了解将会起到强化作用,促进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家们曾对反馈效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颇有启发的观点。
  罗西和亨利通过实验证明,在学习活动中,有反馈(知道学习后的测验成绩)比没有反馈(不知道测验成绩),学习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即时反馈(每天知道测验成绩)比远时反馈(测验成绩要一周后才知道)所产生的效应(激励作用)更大。
  布朗的实验表明,反馈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效应也不同,例如,让学生自己来评改练习作业,比由老师来评改所起到的激励作用要大,学习效应更佳,因为前者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佩奇的一项宏大的实验则证明,老师的评价方式的差别,所产生的效应亦相应差别。如果老师给出成绩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一些有针对性的评语,激励效果最好;老师给出成绩后,写一些固定格式的评语(如“很好,发扬下去!”“有进步,继续努力!”等等),激励效果次之;如果老师只简单地给出成绩,而无任何评语,那么激励效果最差。
  拉比的实验还证明了,反馈效应不仅在知识学习中有表现,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如射击训练),其表现也特别显著。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我们明白到,如果老师能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反馈给他们,并给出中肯的、有针对性的评语,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呵。而现实的大多数情况是:教师只是对学生平时的作业和试卷简单给个分数,而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优劣长短的评价则比较忽略。这样自然难以更好地发挥出分数对学生所带来的反馈效应。
  不过也不能怪我们的教师,与发达国家的教师相比,我国的教师的工作负担真是太重了,如果要求他们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除给出分数外,再写出中肯的分析评语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这一点上,家长可以说是大有用武之地。
  要强化教师打的分数对孩子所带来的反馈效应,主要通过提高分数的反馈的有效性来实现。如果一个孩子对于取得什么分数都无所谓,很难想象会有什么良好的反馈效应。所以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分数的意义,真正把分数作为评价自己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标尺之一,这是孩子产生良好反馈效应的前提。其次,家长要让孩子养成评价每一个分数的成败得失的习惯。比如,被扣了分,是知识掌握不好,还是粗心大意,都要心中有数。如果孩子读小学,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和试卷加以检查是必须的,因为此时孩子分析能力差,家长通过检查,便可能有针对性地告知其在学习上的成败得失。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便应该引导孩子通过对自己的分数的分析,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逐渐养成习惯,这样,孩子就懂得了学习上的自我激励,并不断进步。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