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家庭教育注意三误区

  • 日期:2013-08-13 08:23
  • 来源: 乐学
  • 浏览:
  • 字体:[ ]
 如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般来说,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九成是因为家庭教育失当,其中,家长存在三大教育误区。

    误区一 家长“陪学”让孩子厌学

    “女儿一直很听话,可突然说不想上学了!”几天前,万分焦急的刘女士通过心理热线向专家求救。她的女儿小文(化名)从小就是众人眼中的好孩子,可今年上初中后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逐渐变得自暴自弃,甚至不愿意上学了。

    专家经了解得知,小文从上一年级开始,从没有自己检查过作业,每天都是刘女士帮她找出错误并纠正,她交给老师的作业总是工工整整无一错误。上初中后,小文成绩开始下滑,刘女士发现,自己越是严格监督女儿,孩子就越是错误百出。她极力想通过各种方式挽回孩子的成绩,但小文已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专家解析:正是母亲完全包办代替的“陪学”教育方式,导致女儿成为“能学习”而没有“学习能力”的孩子。家长对孩子学习干涉过多,一方面掩盖了孩子的真实学习情况,影响了老师对她真实水平的认知,难以发现其问题;另一方面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认为反正有家长在,有不会做的题也不用着急,时间长了,就不再动脑筋自己解决作业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逐渐养成做事缺乏主见的性格。

    误区二 期望太高引发孩子心理障碍

    一直是优等生的儿子如今却患上“网瘾”难以自拔,让他的父母无比伤心。原来,高二男生李灏(化名)的父母都是高校教授,对儿子期望很高。高一时李灏每逢考试都会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症状,看到题目后,脑中却是一片空白,无法抑制住紧张情绪,发挥总是失常。为此,父母总是责备儿子不够用功,并反复列举身边同事孩子的优秀事迹来刺激儿子。谁知高一暑假过后,李灏竟然患上了“网瘾”,经常逃课去网吧,性格变得不合群,不爱说话,还时常有烦躁、易怒等不良现象。

    专家解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适度,可以成为孩子上进的动力,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展。然而,期望过高往往会走向反面。有研究表明,1/5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这种抑郁首先归咎于家长对其子女的过高期望和过分关注,长期处于这种消极影响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若盲目地对孩子持过高期望,一旦孩子难以达到,就会丧失信心,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可能导致心理和行为障碍。

    误区三 父母只盯学习导致沟通障碍

    “孩子已经好几天不愿和我说话了!”不止一个家长在心理热线中这样诉苦。专家表示,亲子沟通障碍如今非常普遍,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许多家长由于平时工作忙,认为对孩子的学习、思想关心不够,因此一旦有时间与孩子沟通就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思想状况上。

    专家解析:对于孩子而言,最需要的并非学习和思想上的关心,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亲情。因此,父母不宜将亲子时间用于枯燥、空洞的说教,而应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父母的关心,以增进亲子感情。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另外,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