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长学堂 > 正文

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度”(2)

  • 日期:2011-10-12 09:19
  • 来源: 好好学习
  • 浏览:
  • 字体:[ ]

 设限的几条原则


 家长在给孩子设立规定和限制时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不能情绪冲动、脑子一热地想当然。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有多少次给孩子设立了限制,可自己都不把它当真;有多少次威胁孩子要怎么样,但从来不会付诸行动。他们可能不会意识到,正是他们自己的行为和言语鼓励了孩子反抗。

 为了帮助孩子成长,帮助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使他们成为内控型的人,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必须建立新的原则。

 第一,告诉孩子事情的真相。比如孩子要买东西,家长说“我买不起××”时,必须是真的买不起。不能让孩子觉得“明明可以买的嘛,看来我还没有闹够,所以你不给我买”。建立规则的第一条原则就是遵守诚实的原则,虽然这是老调重弹。但是,诚实是再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的。

 第二,确定性。生活中充满了模糊和不确定性,这些模糊和不确定性让成长中的孩子不知所措。家长应尽量增加自己行为与言语的确定性,让孩子感到安全。这也是我们在前面讲过的,要在乎自己说过的话,给孩子的规定、限制都应是合理的,给孩子的“命令”都是可行的,并且是准备付诸实施的。

 第三,重视对话与交流。古人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要想取得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不一定要亲自经历很多事,而且,儿童也不会自动地从自己的体验中学到很多东西。因此,人们,尤其是儿童,需要同他人一起交流、分析、总结已有的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智慧水平。在家庭中,家长也不应把一切都决定好了、做好了然后再强加给孩子,而应留下对话和协商的空间,给孩子践行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责任感。

 再比如,有的家长恼怒地说:“好了,你这个小笨蛋,你这周就在家里待着吧。我再也不会让你出去了。”孩子尽管犯了错,而他却会觉得他是父母暴怒的牺牲品,孩子好像成了无能为力的无辜者。

 设限的几条原则

 家长在给孩子设立规定和限制时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不能情绪冲动、脑子一热地想当然。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有多少次给孩子设立了限制,可自己都不把它当真;有多少次威胁孩子要怎么样,但从来不会付诸行动。他们可能不会意识到,正是他们自己的行为和言语鼓励了孩子反抗。

 为了帮助孩子成长,帮助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使他们成为内控型的人,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必须建立新的原则。

 第一,告诉孩子事情的真相。比如孩子要买东西,家长说“我买不起××”时,必须是真的买不起。不能让孩子觉得“明明可以买的嘛,看来我还没有闹够,所以你不给我买”。建立规则的第一条原则就是遵守诚实的原则,虽然这是老调重弹。但是,诚实是再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的。

 第二,确定性。生活中充满了模糊和不确定性,这些模糊和不确定性让成长中的孩子不知所措。家长应尽量增加自己行为与言语的确定性,让孩子感到安全。这也是我们在前面讲过的,要在乎自己说过的话,给孩子的规定、限制都应是合理的,给孩子的“命令”都是可行的,并且是准备付诸实施的。

 第三,重视对话与交流。古人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要想取得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不一定要亲自经历很多事,而且,儿童也不会自动地从自己的体验中学到很多东西。因此,人们,尤其是儿童,需要同他人一起交流、分析、总结已有的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智慧水平。在家庭中,家长也不应把一切都决定好了、做好了然后再强加给孩子,而应留下对话和协商的空间,给孩子践行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责任感。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