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 > 化学百科 > 正文

化学教育的传播

  • 日期:2009-10-01 08:25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这一时期大体上是在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在此以前化学教育已经开始萌芽。当时的京师同文馆(1862年)、上海广东方言馆(1863年)和广东方言馆(1864)等,除讲授西语外也陆续添设了科学课程包括化学课程,如京师同文馆在1867年增设算学馆,教授数学和化学等课。这可能是中国最早开设的化学课程。特别是在1874年,徐寿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格致书院”,专门从事科学教育,主要是化学教育,讲授《化学鉴原》一书,并辅以若干实验,成为中国最早一所传播化学知识的学校。但是,这类学校开办不多,学员甚少,又有学会团体的性质,还够不上是正规的化学教育,只是化学教育萌芽的表现。到了19世纪90年代,由于甲午之战(1894年)的失败,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康有为、梁启超等逐渐掀起了变法革新运动,主张“废科举,兴学堂”,施行新式教育。1896年,清廷下令自京师以至各省州县皆设学校,开始在中国施行西方教育体制,也推动西方的化学的引进跨入到化学教育传播阶段。
     其主要标志是在1903年清廷颁布的“学堂章程”中确定了化学在新教育体制中的地位,决定把化学作为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和中学堂的必修课程,以使“知物质自然之形象”及“变化之法则”,“以备他日讲求农工商实业及理财之用”。高等学堂(大学预科)也把化学列为报考理工农医大学的必修课,开设化学总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并辅以实验。大学堂(大学)的理科设化学门(系),讲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等课程;工科设应用学门(系),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制造化学、冶金学、电气化学、工业分析和化学史等课程;其它专业则相应设有制药化学、检验化学、卫生化学、生理化学、农艺化学、发酵化学和森林化学等课程①。开设课程种类之多,已不亚于中国50年代大学。此外,则是学校和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在1895年以前,全国学校只有23所,学生仅数十人。但到清末的1911年时,学校已增至5万多所,其中大学3所,高等师范9所,大中专科38所,中学438所,学生人数已达到160余万名。1872年首派赴美留学生为120名,到1909年时仅赴日留学生即已达近万人②,其中有不少专攻化学者。这阶段的特点是,在进一步翻译西方近代化学书籍同时,又通过正规的化学教育的途径进行较为广泛的传播,为从普及化学过渡到研究的学术活动阶段创造了条件。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