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 > 化学百科 > 正文

优先发展化肥工业

  • 日期:2009-10-01 08:12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1945年日本战败后全国处于“无法想象的饥饿状态”,人人皆“为求得每日的温饱而疲于奔命”。当时“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生活所必需的粮食”①。因此,对于化学工业来说“最紧急的任务就是重建同增产粮食相关的肥料生产”②。为此在1946年日本政府就决定采取“倾斜式生产方式”,以确保原料、材料和资金在化肥工业的重点投入。其办法是依靠煤炭和钢铁两大基础部门的循环投入和增产来提供化肥工业所需要的焦炭原料、钢铁材料和雄厚资金,其过程是先以输入的重油和煤炭重点投入到钢铁部门,再以增产的钢铁集中投入到煤炭部门,然后再把增产的煤炭投入到钢铁部门,如此不断循环投入和扩大再生产,就确保了化肥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煤炭)、材料(钢铁)和资金的充足供应,从而使日本过去破落的军事工业迅速转换成为农业服务的化肥工业。这期间,日本过去著名的军需工厂如住友化学工业新居浜工厂、日本氢素小名浜工厂、东洋高压大牟田工厂等都相继由合成甲醇转换生产硫氨。大日本人造石油滝川工场和帝国燃料宇部工场等也由人造石油转换为生产硫氨。这样一来,日本化肥工业迅速得到了复兴,并在 1950年就率先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以硫氨为例。
     1931年战前最高年产量为124万吨,而在战后第6年的1951年就远远超过,达到了160万吨。1955年则达到了213万吨,已为战前最高年产量的1.7倍。同时,在昭和初期试制成功的合成尿素工艺,在耽误了20多年后也在1948年投入生产。同肥料生产相匹配的是农药D.D.T和2,4—D的生产的发展,并在1948年普及了两种农药的应用。化肥和农药的发展,自然也带动了相关的硫酸、合成氨和电石等化工部门的复兴和发展①。日本战后化学工业在优先发展化肥工业解决粮食问题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了化纤工业和水泥工业,以解决急需的穿和住的问题。在战争期间由于美军的空袭约有250万处建筑物遭到破坏,包括许多衣物在内亦均被焚毁,极需供应大量水泥和衣着,从而促使化纤和水泥工业均有较快发展。1953 年,日本已经在化纤、人造织物和棉布等方面重新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国。水泥生产在战后的第三年就突破了战前的6000万吨的最高水平。可以看出,日本战后化学工业主要是以解决吃、穿、住的生活迫切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即首先是“肥料、化纤和煤炭工业的再建”②。这也是当时日本整个工业生产发展的三大任务。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