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构筑知识体系重视思维训练——高考历史复习方法纵横谈

  • 日期:2013-01-21 13:01
  • 来源: 爱学习
  • 浏览:
  • 字体:[ ]

  新学期伊始,高三历史教师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10个月的时间里安排73万

  多字高中教材内容的复习。近年来高考强调考核能力,高三历史的复习方法也应由偏重传授

  知识转向强化能力培养。如果我们不注重观念的更新和教法的改进,就既不能适应高考改革

  的需要,也跟不上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步伐。因此在高考历史复习中,要帮助学生构筑

  知识体系,重视思维训练,提高他们学科能力水平。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在复

  习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六个“化”:

  1.知识结构化。所谓知识结构,就是知识的相互联系。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教学理

  论的代表人物杰罗姆·布鲁姆说:“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

  结构,教学与其说是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获

  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历史教学中

  帮助学生构筑知识结构,就是要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

  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首先,

  历史教材可分为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三块。其次,各大块又有自己的

  知识结构,如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部分。再次,各部分又

  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中国奴隶社会可以分成形成、发展、强盛、瓦解四部分。从微观的角

  度来看,一个历史概念往往也有它固有的结构,比如讲到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是从背景(原

  因)、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叙述。分析背景,往往离不开下列三方面内容:一是

  资本主义的兴起,新的生产关系出现;二是原有的封建王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

  展;三是新旧两种势力的矛盾斗争直至激化,爆发革命,象英、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都是如此。

  经过这样的层层分解,就形成了整个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和经纬网络,形成了“知识之

  树”,既有主干,又有细枝和树叶,这样可避免各部分历史知识的混淆、重迭、交叉,做到

  高屋建瓴,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努力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2.内容线索化。历史知识的时空性很强,线索化就是要根据列出的线索,打破时空界

  限,打破教材原有体系,按同一类型、同一性质、同一方面,分门别类,重新梳理,从而形

  成关于某个历史问题的完整表象。

  内容线索化可分为以下两类:

  (1)从线索的范围大小来看,有粗线索和细线索之分。粗线索的范围比较广,比如把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成形成发展、民族融合、经济繁荣、继续发展、衰落五条线索。把中

  国近现代史分成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三条线索。细线

  索范围较小,甚至可以直接由知识点串组成线。比如中国近代史中,“国内阶级矛盾是如何

  向民族矛盾转化的”这条线索,可纵串下列知识点:南昌、秋收、广州起义—→三次反“围

  剿”—→“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八一宣言》—→瓦窑堡

  会议—→“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但“历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