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设计学习计划的两条依据

  • 日期:2011-07-12 08:36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使各种不同活动交替进行人的大脑含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它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统一的生理心理活动。在大脑中,分布有许多神经中枢,它们具有精细的分析功能,把外界事物分解为个别的细小部分;又分布有一些脑功能联合区,它们具有综合功能,在不同范围内把外界事物综合成一个整体。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以学习为主),所动用的脑细胞不完全相同;每一种活动的差别越大,所动用的脑细胞越不相同。每一种活动,都是在一些脑神经中枢和功能联合区引起一系列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交替活动。如果学生能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使各种不同活动交替进行,那么,一方面由于活动性质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作用,有利于对各种材料的思维和记忆,减少材料之间心理混乱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在一定时间内先后动用过的一些脑细胞能得到轮换的休息,减轻了脑负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这使各种活动之间不但不会相互消弱,反而有相辅相成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尽可能使相同或相近的一些学科和活动分开穿插,避免由于兴趣偏废或其它原因,往往在几个小时内反复识记同一类材料。因某些脑细胞反复进行活动,势必导致这些脑细胞负荷过重;若长此以往,大脑中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和平衡关系将被破坏,从而引发神经衰弱症,危害身心健康,轻者影响学习效果,重者甚至会丧失学习能力。这从反面证实了上述论断。
     2、根据生理节律安排活动更好发挥生理潜力。新近发展的一门新学科——时序生理学,专门研究人体的生理节律(生物节律)问题。该学科认为,人体各种器官的活动状态时刻都在变化着,呈现不同的生理节律,其周期差别很大,从分钟、小时以至一日、几日、几个月不等。在一日内睡眠及觉醒、消化、能量代谢、体温、血压、内分泌等生理现象的变化最明显。能量代谢、体温、心跳、血压等生理节律的升降,表现为上午较低,下午较高。因此,人的感觉、情绪、记忆、思维、警觉性、食欲等心理现象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说来,我们在生理和心理上上午九时和下午三时判若两人。根据某引进生理节律,可以提出几种心理节律,有助于学习及其它活动的安排。(1)记忆节律。早晨短时记忆最强,比其它时间高 15%左右。
     因此,学生在早晨应考之前,阅读有关材料,确实能多得分。下午长时记忆较强,在此时间内熟读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后仍须记住的资料,确实能延长记忆。因此,学生应当设法在下午做好大部分功课,不要留待深夜。(2)活动性节律。上午最好从事认识(思维)活动,因为此时体温较低,头脑清醒,有利于大脑进行思维活动。到了下午,由于能量代谢率、体温、心跳率、血压增高,能提供更多的物质能量,因而肌肉运动能力较强、特别是手的灵敏度、速度和协调性逐渐达到高峰,适于从事技巧活动,以便更好地发挥身体运动潜能的作用。因此,学校最好把科学课程安排在上午,而下午安排技巧课程。(3)感觉节律。体温与感觉的敏锐度有很大关系。早晨体温较低,各种感觉的敏锐度也较低,因此早饭较没有味道,吃得少;下午体温上升,黄昏时分达到高峰,于是各种感觉的敏锐度随着上升,致使晚餐的滋味比早餐好,晚间遇见强光感到不适。据此,下午更适于观察自然、绘画、欣赏音乐、学习乐器、射击等活动。教师应当教育学生:根据生理节律的有利因素进行学习及其它活动,能充分地发挥生理潜力的作用,使活动容易一点,从而促进活动效果的提高;同时减轻身体的负担,促进心情舒畅,有利于身心健康。此外,教师还要告诉学生:生理节律具有个别差异性,因为每个人“生理日”的结构不完全相同。有的早起,有的迟睡,都会造成生理节律的变化。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