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学龄前儿童的学习习惯培养(2)

  • 日期:2013-02-15 10:26
  • 来源: 热爱学习
  • 浏览:
  • 字体:[ ]


  四、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接受教育、实现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也是重要的环节。家长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才会改善教育方法和手段,才能获得满意的教育成果并使之不断扩大。家长可以通过听讲座、看书、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育儿知识和经验,还可以通过家长间的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1.要有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切忌简单、教条、粗暴

  幼教即“诱教”,家长应当以引导为主,在教育方式上,不仅仅是说教,更要连哄带骗,必要时要压,孩子才会往好的方向变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与众不同的一面,简单照搬别人家教孩子的成功经验或是书本上的专家意见,都是不可取的。

  例如,孩子沉迷电脑、电视,家长不能堵,堵是堵不住的,应该用规范来引导和约束孩子。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是为了接受信息,甚至是为了在小朋友中有吹牛的资本而已。对于看电视,完全可以天天看,但要定时看,要在家长的掌控下看,玩电脑也是如此。就像打疫苗一样,所谓疫苗,就是小剂量的毒素,使人产生抗体。我们把电脑游戏、电视节目比作病毒,但我们又无法阻断孩子与其之间的联系,那么,在家长的掌控下,给他定时定量地打一点小剂量的疫苗又有何妨?具体的做法,就因人而异了。

  2.要有计划、有准备、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切忌随意性教育

  家长应该做有准备的教育,事先设想孩子可能的反应,做好应对预案。制定科学的标准。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要想好了再在上面做画,不要画完了再修改。

  教育的随意性还体现一些生活细节上,比如,平时孩子都是按时作息,然而有一天家里来客人了,家长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要招呼客人,你自己去看电视吧。”孩子说:“那我想多看一会儿?”“没问题,你想看多久就看多久,自己看着办吧!”于是,通过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出现了小裂痕。其实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家长因心情不好,对孩子随意地下一些指令,或是对孩子的小错误喋喋不休;看到天气不好,怕孩子在幼儿园里着凉了,中午就去提前接回来;本来应该是陪孩子看《智慧树》的时间,因为一部肥皂剧,让爷爷奶奶带孩子去肯德基消夜……这些,都是随意的教育行为,家长在行为之前没有考虑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只是想到一时得失,长此以往,随意性教育成为习惯后,孩子自然也就会养成做事随意、不爱动脑、任性妄为的习惯。

  3.要有平和的心态,切忌盲目维护家长权威

  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家长的心态和观念。孩子通常会或多或少地有些任性,家长在应对时不能以犟对犟,尤其是作父亲的,“你小子犟,你老子我比你还犟!”这往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家长一定冷静下来,换个角度,从孩子的立场上出发,用一颗童心去思考一下自己的要求是否过分。其实,对孩子适度容忍,适当地向孩子示弱,不失为一个规避矛盾和冲突的好办法,还能给孩子被尊重的感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