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 > 生物百科 > 正文

绿色革命之父——博劳格

  • 日期:2009-10-08 09:08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1939—1942 年,墨西哥的小麦由于锈病为害而减产一半。在此形势下,墨西哥政府希望美国帮助制订一项发展农业,振兴经济的计划。经过调查,美国政府决定在墨西哥农业部成立一个专门办公室,帮助墨西哥培养人才,提高小麦、玉米和其它粮食作物的产量。1944年,30岁的博劳格作为植物病理学家毅然参加了赴墨西哥的工作组,这一去就是30多年。博劳格首先在察平戈农业大学选定一块小麦试验地,这里离首都墨西哥城不远,海拔二千多米,气候温和,适于进行小麦育种试验。但因小麦生长周期长,若按常规方法,一年至多能收种一季。为了加快育种进度,及早培育出高产抗锈病同时适应性广泛的新品种,他又在奥布雷贡开辟了另一处育种基地。奥布雷贡纬度比察平戈高而海拔底,是一个气候炎热的半干旱沙漠地区。两地一南一北,相距一千多公里。每年博劳格就在两地来回穿梭,先在奥布雷贡春播,收获后速赶往察平戈夏播。育种开始时,博劳格将各地收集的不同品种播种后,接种锈病孢子,从5000株小麦中发现有2株是抗病的,然后他就用这两株小麦的后代与其它具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杂交。1915年,博劳格成功地育成4个抗锈的小麦新品种,但不幸也接踵而至,这四个新品种中的三个不久就被一些新的锈病小种毁掉。博劳格只得再用原来的抗病小麦反复杂交,得到数以万计的小麦新材料,他再用不同的锈病小种接种,最后又得到4个新的抗病品种。
     很快,这4个抗病品种就被用于大田种植,至 1957年,其种植面积达到墨西哥小麦种植面积的 70%,使小麦产量相应的翻了番。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墨西哥小麦的产量仍然不可观,因小麦品种植株高即茎杆细弱,因此不耐肥,易倒伏。这时美国华盛顿洲普尔曼城的育种家沃格尔将日本的矮杆小麦农林10号与具优良性状的美国小麦杂交,得到了茎杆粗壮的矮杆小麦,沃格尔将尚处试验阶段的这种小麦种子60粒寄给了博劳格。博劳格立即着手用这种小麦与他育成的抗病小麦杂交,开始他用日本小麦作母本,杂交成功了,但不抗病,于是他再用抗病小麦作母本,结果杂种小麦既抗锈病,又耐肥水,而产量高出一倍。短短的四年时间内,这种矮杆小麦就在墨西哥广泛种植,播种面积达到总面积的95%,使墨西哥的小麦产量提高了近两倍。由于这些新品种均来自穿梭育种,适应性广,因此它也很快在全世界推广。在印度,从 1967年1972年短短的五年时间内,由于推广博劳格的新品种,使小麦总产量由108.9亿公斤增至272.2亿公斤,这就是为世人注目的“绿色革命”。1970 年,为表彰博劳格对世界农业的杰出贡献,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但是,在成功的背后,谁能知道他为此撒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代价,经受了多少失望与希望的煎熬。1914年3月25日是博劳格的诞辰纪念日,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小麦先生”博劳格。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