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您的位置:首页 > 优秀教案 >

生之良师!刘生良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

时间:2021-09-16 03:28来源:未知点击:字体:[ ]

  第37年教师节来临之际,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下发《关于命名2021年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的通知》,我校文学院刘生良教授获“2021年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刘生良教授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常务理事,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所客座教授等。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受中组部、教育部派遣赴新疆兵团石河子大学挂职援疆,担任该校文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用“西部红烛精神”

  以赤子之心滋兰树蕙,播火传薪;以仁爱之心言传身教,济困扶危;以壮士之心听从召唤,援疆报国。从教40年来,高度近视的他以惊人的毅力在师苑勤耕苦干,就像一支一直燃烧的蜡烛,点燃无数学子“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梦想,把“西部红烛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生之良师!刘生良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

  在一个普通的夏日早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教学四楼4406教室传出琅琅读书声,这是文学院教授刘生良为2012级汉语言文学一班上的最后一堂古代文学课,同学们全体起立齐声朗诵着这首他们自创的小诗,以此表达对刘老师的感谢与不舍之情,这让刘生良颇感意外。学生的口碑就是丰碑。每年学生评教时,刘生良获赞最多的词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一丝不苟”“我最喜欢的老师,没有之一”等等。从教40年来,他曾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教学标兵、首届教学名师以及陕西省教学名师、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明德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和多项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担任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等。这些荣誉,是他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教教人之人、育育才之才,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有力证明。

  “有过务农做工经历的人都知道:种地若不出力,庄稼不会好好长;做工稍不精心,产品质量会打折扣。培养高层次教育人才的工作,远非一般种地做工可比,更需要倾注满腔热忱,舍得出力,分外用心。”这是刘生良在2014年学校教师节表彰会上发言的开场白。

  1976年,19岁的刘生良怀抱教育报国的初心,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教书育人之路。他一直在一线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近15年年均工作量达到1013学时,是正常工作量的4倍。他还总是勇挑重担,语文教学论学科缺人,他受命担任负责人,所指导的1篇论文获全国教育硕士优秀学位论文;学院筹建文体研究与文学教育硕博点,他受命创建成功,担任负责人多年;2015年学校实施卓越工程,他又受命扛起首届汉语言文学卓越教师实验班项目主任的重任,授课之外,走出去,请进来,做了不少开拓创新性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刘生良课讲得非常精彩,这是不用说的。对学生的作业、论文,大到内容结构,小到格式细节,他也都精批细改、一丝不苟。学生陈力在文章里写到:“最让我难以忘却的是刘老师给我们布置的第一次作业——挑选《诗经》中的一首诗,进行准确翻译,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评论。我当时偷懒,随便找了一首简单的诗做了翻译和评析,应付了事。过了两周,作业返给我们,我打开一看惊呆了,翻译和评析部分全是密密麻麻的圈点修改,后面还写了大半页评语。我心里的愧疚一阵阵来袭,从此之后再也不敢敷衍。”学生王心怡说:“刘老师指导我们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批改反馈、答辩前开会、答辩后座谈,光坐一起当面指导就不少于5次,对每份论文还要至少细改2次并写出意见、评语。”研究生季桂增说:“我的一篇作业,140字的摘要,他就修改了5处,并在右侧写下近40字的评语。师母告诉我他常常批改作业到凌晨一两点,高度近视的眼睛经常充血仍不肯休息,让我们都很心疼。”正因他的言传身教,所指导的硕士生中有15人获省校优秀研究生,11人考上博士;硕博生有9人获国家级奖励。

  只要是学生邀请,无论课内课外,刘生良总是有求必应。有一次学生社团请他做场讲座,他准备了一天,晚餐到学生食堂吃饭时,眼前忽然黑影乱飘,他知道这是眼睛玻璃体液化的旧疾突然加重,但想到晚上学生等着听讲,硬是带着满眼的黑影去做完讲座,对眼病只字未提。他经常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教学技能比赛,鼓励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本科生张霖炜就谈道:“刘老师指导我进行的创新实验项目《中学语文新教材文言常识典故手册》共15多万字,在完成之前,我没有信心,是刘老师帮我一遍遍整理思路、修改内容,并撰写序言,他为我付出的心力,我一辈子铭记。”他还当了10年学校教学督导,听过全校400多位老师的课,以老教师的经验对青年教师多予指导帮助。

  岁月沉淀下来的“认真”和“尽责”,成了刘生良两张公认的名片。他说:“从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到现在,我没挣过便宜工分。”同事问他累不累?刘生良开玩笑说:“咋能不累,我就是个苦汉命,心甘情愿,谁都不怨。累着乐着嘛!”幽默之中凸显他立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生良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因材施教,授人以渔。他所教的先秦文学,难度甚大,如果学生听完老师讲解便不再回看,可能连读都读不下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套教学方法,这就是他首创的“背摹赏探”有效教学范式,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学法,养成自主学习能力。背即背诵名篇,重在掌握文本、积累资料且终身受益;摹即摹仿写作,重在熟悉文体、体验甘苦做创意准备;赏即赏析经典,重在诗性感悟、审美分析和功力培训;探即探究问题,重在学理探讨、问题研究和能力提升。四者互为铺垫,层次上层层推进,功力上步步提高。2015年,他主持完成的此项成果获得了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首先是背诵,刘生良对本科生的背诵要求很高,早晨上课前20分钟,他会到教室督促同学们晨读,每学期会两次利用课外时间逐一面对面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这样的做法让张二雄、陈力、陆秀云等不少学生“叫苦不迭”的同时又在毕业前后发文深表感谢。对于背诵全优的学生,刘生良会奖励一本他的庄子研究著作《鹏翔无疆》,学生张伊筱打开扉页上写着“赠给背诵优胜者张伊筱同学雅正”的这本书时,总是满脸自豪。甚至在中国诗词大会表现优异的学生陈思婷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对我帮助最大的,莫过于刘生良老师。”

  背诵之后,刘生良还要求学生摹写。他说:“当学生自己进行创作时,才会对文本理解得更深,才可以体会到写作的辛苦和快乐。”后两步的赏析和探究,则体现了他对中学、大学教学特点的总结。在他看来,中学主抓基础,语文课往往以老师讲的为准;而到了大学,则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他们思考和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黄思玥就说:“《诗经》中个别篇目在中学就学过,但没有像现在这样认真分析讨论过。我们学《氓》时,刘老师让我们讨论这究竟是首‘弃妇’诗还是‘弃夫’诗,课堂上男女生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像这样既有趣又有深度的讨论几乎每单元都有,因此刘老师的古代文学课从来都是座无缺席。”

  为了更好地培养育才之才,刘生良在积极创建教学范式的同时,也一直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他说:“我的恩师霍松林先生经常教导我们:我的科研成果,其实就是教案。高校教师的教学,不能限于教材和参考文献,不能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研究,不能缺少学理色彩和学术含量,教学和科研应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不可互相妨害或者偏废。”

  刘生良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陕西省古籍整理项目2项、校级教改重点项目4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或参编专书及教材20部,发表论文106篇,获得省级优秀博士论文和省厅级科研奖励12项。而他的研究课题,多是在教学中遇到或发现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切近教学实际,其成果大多可转化为教学内容。他告诉学生:“再好的教材和论著,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参考资料。你们将来成为老师,也要做科研,也要通过自学、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课程内容,真正把论文写进教案中、展示在课堂上。”

  学生的事都是大事,又是分内之事刘生良常说:“学生无小事。”只要是学生的事,无论多忙,也不管分内分外,他都格外重视,优先去做。

  他像严格要求自己孩子一样要求学生。有个研究生一入学便在外代课,有时连上课也不能保证,他果断要求其立即停止。该同学后来专心读书学习,字也练得出色,毕业论文获得优秀,聘到深圳工作。在离校前聚餐时,他说:“老师说得对,当时看那是钱,现在看来真不是钱,差点误了大事。老师是真心为我们的前途和长远利益着想,我非常感激!”

  他像关心爱护自己孩子一样关爱学生。每逢佳节,刘生良会把所带研究生叫到家里吃饺子。“会包饺子的同学在厨房陪师母包饺子,其他人坐在客厅和刘老师谈心。”学生刘蕴娇说:“我每次回忆起这些温馨的场景,都会感激生命中能有刘老师一家人,给身在异乡的我带来家的温暖。”

  他始终把学生的事放在第一位。文学院教师吕洋回忆:2012年12月,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联名恳请刘老师给大家讲授一次网络课程,可是课程计划中却没安排。虽然事出突然,但他并未拒绝,当即备课一夜没睡,第二天上午连着录播了4节课。讲完课他已精疲力竭,几个研究生把他搀扶着送上了出租车。他还多次为患病学生捐款,默默资助他的一位特困研究生完成学业,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刘爸爸”。

  刘生良对学生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生活上,更体现在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上。如讲《诗经七月》,就引导学生知稼穑之艰难,尊重劳动人民;讲《墨子》,就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始终以劳动者自居,并培养节约意识;讲《离骚》,便大力弘扬屈子的正直品格和爱国精神;讲《史记》,则着重学习司马迁的史家修养和博大爱心。他就是这样善于发掘和利用课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因势利导,点铁成金,春风化雨般引导学生立大志、求真知、走正道、做栋梁。

  2019年3月,刘生良已62岁,却毅然听从组织召唤,远赴新疆兵团石河子大学挂职援疆,担任文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主管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协管学科建设等工作,成为教育部第九批挂职援疆干部中年龄最大的同志。行政工作刘生良并不擅长,又高度近视,但他很珍惜这次报效祖国、建设边疆、服务兵团的机会,也深知此行代表着学校,要给母校争光,把“西部红烛精神”传播到边疆。他老当益壮,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以主人翁姿态,发扬老黄牛精神,尽心尽力,多做实事。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先后邀请15位疆外专家来院交流讲学并座谈,带队或随团去内地招聘人才、洽谈工作,积极谋划和争取包括北大、陕师大、杭州师大、台湾云科大等高校的帮扶和援助,为石大文院的发展拓宽了交往面和受援途径;更着力推进和提升本院的教学科研实力,动员、组织、指导教师申报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提交的10份申报材料带头做非常细致的审核、修订、加工、打磨,最终4项获批,这在本院前所未有,在全校文科学院中占比最高,一时广为传诵。他还就学院师资现状和人才引进问题专门写了调研报告,向学校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协助和参与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凝练,中文、音乐、美术3个师范专业的专业认证,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点的评估等工作,在该学院新闻专业申报学位点时,对其全部申报材料作了逐字逐句的提炼、推敲和加工修订。

  在做好行政工作的同时,他还发挥专长,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上课,把一流课程和“西部红烛精神”带到了边疆高校;并应邀到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塔里木大学和驻疆某团军营举行讲座、捐赠著作。疫情期间,又带头为兵团捐款1万多元。优秀教案他还积极参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3位少数民族学生结亲,并对1位家境困难学生多次予以资助。

  刘生良热爱新疆、热爱兵团、热爱石大,他以员的信念不辞劳苦、埋头实干,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受到石大领导和文院师生好评,荣获学校“优秀援疆干部”称号,更被该校师生敬称为“老英雄”。石大文院的欢送词——“五百日在西域殚精竭虑有始有终一心援疆无他念,八千里出阳关风尘仆仆无怨无悔双手帮扶有真情”,正是对他援疆情怀和工作的写实和概括。

  面对获得的荣誉证书和称号,刘生良坦然一笑,“能在年过六旬时奉命援疆,成为一名兵团战士,为国家维稳固边出点力,为兵团和边疆的教育发展做点事,我感到无尚光荣。这些荣誉背后不仅是我个人的努力,更有领导、同事和同学们对我的关爱与支持。我是个平凡的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神圣天职,我真心盼望祖国的孩子们成才,也乐意将‘西部红烛精神’播撒到祖国大西北的各个角落。”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整齐的读书声飘过四十年,如今,刘生良依旧站在他热爱的讲台上,继续着让他感到幸福的教书育人事业。微尚工作室

    生之良师!刘生良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