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乡愁》教案设计5

时间:2015-03-13 08:43来源:网络整理点击:字体:[ ]

         《乡愁》教案

设计及执教:重庆市110中学 方世芬

一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教学点:
体会诗歌运用形象事物表现抽象感情的技巧及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 .学习用形象事物表现抽象感情的写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鉴赏诗歌的能力 。

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资料、制作作品的能力及评价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朗读和品味中熏陶学生情感,体会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及如何收集整理信息。

四、 教法与学法
课前播放罗大佑的歌曲《乡愁四韵》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朗诵品味诗歌,体会感情;

欣赏讨论诗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信息作出汇报和评价;迁移练习,培养能力。

五、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写乡愁的有关诗句。

2.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一直以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吗?因为我们生在一个诗的国度,一生都可以在诗的海洋里畅游。而诗与歌的结合,更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艺术,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这样的艺术。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歌曲,体会一下歌中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多媒体播放罗大佑的歌曲《乡愁四韵》),生谈体会,引入“乡愁”话题。)

师:“‘乡愁’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主题,同学们能回忆起写乡愁的诗句来吗?”(指名回答)。指名回答。

师:“其实,这种思乡念家之愁,又何止他们才有呢,那些远离祖国母亲怀抱的游子们,又何尝不是愁思绵绵无绝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蓉的同题异作——《乡愁》,听一听两位台湾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唤吧!”

(多媒体出示《乡愁诗两首》)。

(二)简介作者,品读诗歌

1.(师:我们先来看看是什么样的经历勾起了他们无限的愁思呢?)简介作者(多媒体出示)

2.学生先自由朗读两首诗,边读边划分节奏及重音。再指名朗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调、语速、感情处理上进行评价。(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深挚。)

3.听多媒体范读,学生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三)感悟质疑

1、学生再读诗作,体会感情。

师:“同学们已品读了这两首诗,现在就请你们谈谈你总的感受并说说有些什么疑问,其他同学拿出纸和笔记一下,看是否能帮他解决。老师非常喜欢能提出疑问的同学,前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敢于质疑才敢于创新。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了疑问,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沸腾的水掀动盖子时有了疑问,而后发明了蒸汽机。你们想做第二个牛顿和瓦特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哪位同学谈的感受最多,提的疑问最多。”(多媒体随机出示:感悟与质疑:读了本诗,你有什么体会及疑问?)学生讨论解决疑问,但肯定无法解决彻底。

过渡语:同学们还有这么多的疑问没得到完美的解决,你们有什么解决的途径吗?对,网络,如今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谁第一个获取了信息,谁就第一个赢得了机会,你们想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吗?当然不想!

2.梳理学生的感受及疑问,从诗歌的形象美、结构美和音乐美、比喻的运用、两诗的比较等方面让学生分组,从所提供的网络资源中寻找答案,做成作品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多媒体出示:相关链接: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学生在线)(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学语文)(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参考信息:

a. 形象美:余诗中用"邮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用"坟墓"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这是浓烈的亲情;用"船票"表达对新婚妻子的想念,这是热烈的爱情;而"海峡’则表达了对家乡、祖国的眷恋,这是深沉的爱国之情。这几组形象构成了乡愁的丰富内涵,使乡愁有了更明确的寄托。席诗用了月夜的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和没有年轮的树这三种形象来表现乡愁。这些形象的运用,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可感,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b. 比喻的运用:余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诗人用来作为被比喻的对象;席诗把故乡的面貌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把乡愁比作没有年轮的永不老去的树。两诗的比喻,都把非常抽象的乡愁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

c. 结构美和音乐美:余光中的《乡愁》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自由诗的 特点。

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与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 ,一 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d.两诗的比较: 两首《乡愁》各有千秋

首先从诗的形象来看,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四个典型的形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不同的形象与关情对象一一呼应,思儿的母亲、思夫的新娘、已故的母亲、祖国的大陆,诗人正借此传达出渐次凝重的感情,并逐步揭示出呼唤华夏统一的深远意境。而席慕蓉《乡愁》的意象是“一支清远的笛”、“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诗人借哀怨悠长的笛声抒发了对故乡绵绵不断的情思,借“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喻自己永不老去的思乡情结,离别时间愈长,思乡的感情之树愈茂。两首诗都用了多个形象来寄托自己思乡的感情,把分离后的怅然迷惘和无尽的思念抒发得淋漓尽致。

其次两首诗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余光中的诗(以下称余诗)在形式上很整齐,具有建筑的美。全诗四节,各节结构都相同,字数也相同,而且形式也都一样,这样从整体上看就显得句子齐整,结构紧凑和谐。开头一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形式上定下了模式。以下三节的句式都与此相同,这样就形成了回环复沓的形式,在音节、节奏方面也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读起来确有音调和谐之美。席慕蓉的《乡愁》(以下称席诗)在形式上虽然没有余诗那般整齐匀称,但也另有一番情趣。开头一节仅两句,字数相同,形式整齐,内容连贯。第二节的第一句较长,第三节中间一句较长,整首诗显得参差不齐、错落有致,避免了呆板划一的句式。

再次语言风格也各具特色。余诗语言朴素,生活气息浓,完全口语化,诗中多用叠字,读起来感到自然亲切,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愉悦感。全诗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侃侃叙说着思乡的故事,从小到老,时间愈久思乡愈切。席诗在语言上较为讲究,“清远的笛”、“模糊的怅惘”用词典雅而富有诗意。就是常见的用语,也被诗人诗化了,那“没有年轮的树”、“有月亮的夜晚”都是从日常用语中提炼出的妙语,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一种“似曾相识却不是”的感觉。

(四)学生总结,迁移训练

1、指名总结自己的收获。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小啊,我们真该庆幸我们生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但我们还不能一味的‘拿来’,还要学会应用。”

2、用诗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抽象概念的想象方式就下面的词语写一两句话:

思念(记忆、童年)是                                   。

2、找出课外写乡愁的一两首诗,任选角度进行比较。

(五)再播放《乡愁四韵》,学生谈自己的心愿,结束。

(师:“其实,我们课前播放的歌曲,就是根据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四韵》作的曲,它跟《乡愁》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再来听听,说说你听后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学生谈心愿。师:“是啊,我们多么希望台湾能够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以减少这令人肝肠寸断的乡愁!”)

 

 

 

 

 

 

                                            

 

 

 

 

 

 

 

    《乡愁》教案设计5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