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时间:2015-02-05 11:52来源:网络收集点击:字体:[ ]

南京一中实验学校    陈隽     210012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逐步深入,如今,许多语文教师都运用课件来辅助教学,电教课、网络课,一时成为热门的话题。有的老师认为,使用教学课件能创设直观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的则以为不然,认为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往往导致师生不能深入理解课本内容,还牵扯过多的精力,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等等。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避免进入喧宾夺主、鸠占雀巢的误区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认为,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完美整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应该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在知识传授与情感交流、图形图像与语言体悟、拓宽视野与语文基础知识、课堂气氛与教学密度等方面的关系。
一、实现知识传授的高效同时不能忽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的局面。我曾听过一堂初中复习课,内容是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将掌声与叹息声都作了“精心的安排”,每当学生改对或改错一个病句,电脑即出示掌声或叹息声。且不论如此周密的设计是否必要,单就面对的初三学生而言,这样的设计就显得有点矫揉造作、哗众取宠了。即使电脑有极强的智能性,即使是面对交互性极强的网络教学,机械僵硬和冷冰冰的人机对话也不能取代师生情感的交流。因为,教学过程 是个十分复杂、微妙的过程,教师的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赞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体态语言,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情感交流的关系,主要是要处理好""""的关系。在多媒体教学过程 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又有感情的交流。而""""则是单向交流,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人机交流不能取代师生交流。因此,在多媒体的使用时间比例上,要突出教师在""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以""取而代之。在多媒体的使用方式上,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老师一节课的时间里主要任务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老师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因为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果老师被多媒体软、硬件所取代,师生的感情交流就无从谈起,那么语文教学也失去了自身的魅力。因此,在制作多媒体的课件时,要注意融入情感调动因素,如音乐、朗读录音等。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关注课件运行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快慢和启发方式,用积极的情感交流带动知识的学习运用。
二、实现图形图像直观性的同时不能忽视语文教学中语言的体悟
语文毕竟是一门语言课,伸缩性很大,用多媒体,很容易限制学生的主动性。课堂45分钟是非常有限的,若处理不好,很容易顾此失彼,舍本逐末,这应该是教学的大忌。 当然,对于一些语言平实、内容平淡或抽象难懂的说明文,使用课件可减少难度,拉近学生与科学知识的距离。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用多媒体敲说明文这“第一锤”,容易将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学习《向沙漠进军》课文前,考虑到学生对于沙漠认识的局限,可先放半分钟风沙肆虐的录像,让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认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就一下子被撩拨起来了。再通过计算机在大屏幕上演示“游击战”、“阵地战”和“防护林如何防风”的动画。运用多媒体进行说明文教学,能把枯燥的说明内容变得生动直观,使乏味的学习变得愉悦,既能省去老师许多口舌,使得课文重点突出,难点不难,使学生心存的疑惑在短时间内猛然解开,还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用现成的图形图像给学生以形象直观感受的动机是正确的,但是也要注意到这样做往往以他人的想象而取代了自身的想象,忽视了个体差异,制约甚至剥夺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制作语文课件时,图形图像资料的应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适可而止的原则对于学生比较陌生或缺少相关生活画面但又与课文理解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在课件中加以呈现。

语文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它和其他一些认知学科如数学有着很大的不同。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论述来实现的,其特点是阅读、感悟、联想、贯通,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欣赏,来激发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人物的情感共鸣和个性张扬,从而提高语文素质。如在教学诗歌中,就不能通过大量的图形图象把抽象的诗文意境演示出来,而是应在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 中把文字还原成“图片”,并通过图片的制作来加以感受和表达。所以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就像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一样。因此,文艺性作品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往往只有借助语言文字的理解才能体会到,只有语言文字才具有韵味深远的表现力。
三、实现拓宽视野的同时不能忽视语文知识传授
语文是一门工具科。为了体现其工具性及其在各个学科中的运用,语文教材内容选材广泛,天文地理、历史风情都有涉及,学生的知识面显然不足以覆盖这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势必要补充相关资料,创设相关情境。特别是一些说明文和具有深远历史背景的文章。为了创设情境或介绍相关知识,语文老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往往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素材,介绍说明对象,介绍有关历史背景,加深学生对它的认识和了解。这里就要注意把握尺度,因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而非让学生掌握课文的说明对象。例如在上《赵州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赵州桥桥,我特意搜集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知识的精美图片,在课堂上精彩演义一番后,通过课后的调查和作业 情况我才发现,一节多媒体课我误导了学生该接受的重点,以至学生连出现的很多基本的说明方法和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都没有认识清楚。事后回想这不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拓宽知识和语文知识的关系而导致的吗?
四、实现课堂活跃氛围营造的同时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密度设置
多媒体技术将声音、音乐、图像有机结合,能创造浓烈的气氛给人以听觉视觉的直观、形象的信息,从而大大增强教学的感召力量,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位特级教师在施教《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利用配乐声像朗读,渲染了一种浓烈的氛围。无尽的哀乐勾起学生对总理的无限哀思,栩栩如生的画面激起学生对总理的深情怀念,加上感情真挚的朗诵,诗中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主题便完全形象化了,学生不知不觉中领会于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事物的特点,感受文章寄予的情感等等。这样做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明显问题,有些课一节课下来,回头想一想,头脑里似乎仍然空空如也,只是得出了课本上就有的几个结论或观点。这样的教学课堂上热热闹闹的气氛与学生课后的脑子空空如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长期下去,学生会认为多媒体教学也不过如此,而实际问题却不在于此,而是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就单一问题变化方式不停讲解,忽视了教学密度而造成的。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为语文课堂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种新趋势。但在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的同时,我们只有坚持“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升的符合认识规律的道路,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才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