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写作素材专辑(166)

时间:2014-11-11 09:52来源:教学辅导点击:字体:[ ]

   1、不再梦想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梦想是个好东西,人应该有梦想。可是风靡全球的电影《哈利·波特》却说,不要相信梦想。哈利·波特偶然发现了魔镜,在魔镜里他从未见过面的父母竟然和他站在一起,这正是哈利·波特多年以来的梦想。但是魔法学校的校长丹布度教授告诉哈利·波特:那面镜子里没有事实和真相,只是反映了人的欲望和梦想,那是不可信的。
   梦想是不可信的,这与我们一直以来所听到的教诲多么不同!我们已经习惯了有梦想的生活,我们常常在媒体上看到或读到那些实现了梦想的成功者所讲述的追逐梦想的感人故事,但是,假如我们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梦想”这个词,我们从来没有体验过梦想所带来的虚幻的幸福感,我们是否就注定与幸福无缘呢?或许不。哈利·波特最后战胜了邪恶的瓦蒙德,正是他不再相信梦想。
   新年又开始了,不再期待骑白马而来的梦中情人,不再幻想突然降临的千万元大奖,也不再想做伟大的人,每天踏踏实实地做平庸而琐屑的事。虽然这样的人很普通,可我相信,哈利·波特长大了,应该就是这样普通的人——沉着勇敢地承受生活中不可预知但注定发生的变故,坚强,踏实,不再梦想。
  
   2、最美的答案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了这样一件事:在一场地震灾难中,看到一个人帮助另一个瞎眼的人探路……老师让学生们说说这两个人的关系,于是有的说他们是朋友,有的说是夫妻,还有的说是亲人。最后老师告诉大家:其实他们是素不相识的两个陌生人。
   一个著名的高尔夫球手,赢得了一场赛事的冠军,领到了支票后,在停车场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女子。她首先向他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得起昂贵的医药费。球手被她的讲述深深地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塞给那个女子,并说祝可怜的孩子走运。
   一星期后,这位高尔夫明星正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问他一周前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他点了点头。官员告诉他:“那个女人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呢!你让人给骗了。”“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官员肯定地点点头。球手微笑着说:“这真是我一个星期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3、造就与迷失
   醉心戏剧的某人,不顾亲朋的反对,毅然选择一处并不热闹的地区,兴建了一所超水准的剧场。
   奇迹出现了,剧场开幕之后,附近的餐馆一家接一家地开设,百货商店和咖啡厅也纷纷跟进。没有几年,那个地区竟然发展得非常繁荣,剧场的卖座更是鼎盛。“看看我们的邻居,一小块地,盖栋楼就能租那么多钱,而你用这么大的地,却只有一点剧场的收入,岂不是太吃亏了吗?”某人的妻子对丈夫抱怨,“我们何不将剧场改建为商业大厦,分租出去,单单租金就比剧场的收入多几倍!”
   某人想想确实如此,就草草结束剧场,贷得巨款,改建商业大楼,怎料楼还没有竣工,邻旁的餐饮百货店纷纷迁走,房价下跌,往日的繁华又不见了。更要命的是,当他与邻居相遇时,人们不但不像以前那样对他热情奉承,反而露出敌视的眼光。
   某人终于想通了,是他的剧场为附近带来繁荣,也是繁荣改变他的价值观,更由于他的改变,又使当地失去了繁华。
   人们常因建设自己而造就别人,又因别人的造就而改变自己。在这改变中,某些人迷失了,不但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那些曾被他造就的人。
  
   4、情人节的由来
   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离暴君的宫殿不远处,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庙,修士瓦伦丁就住在这里。罗马人非常崇敬他,不论男女老幼、贫穷贵贱,总会群集在他的周围,在熊熊圣火前,聆听瓦伦丁的祈祷。
   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暴君克劳多斯征招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人们怨声载道,男人们不愿离开家庭,小伙子不忍与情人分开。克劳多斯为此暴跳如雷,他命令人们不许举行婚礼,甚至连所有已经订了婚的也要马上解除婚约。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悲愤地走向战场,年轻的姑娘们也由于失去爱侣而默然神伤。
   瓦伦丁对暴君的虐行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殿前请求他的帮助时,瓦伦丁在神圣的祭坛前为他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来到这里,在瓦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消息终于传进了宫殿,传到了暴君的耳里,克劳多斯又一次暴跳如雷,他命令士兵们冲进神殿,将瓦伦丁从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身边抓走,投入地牢。人们苦苦哀求暴君赦免,但都徒劳而返。瓦伦丁终于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悲伤的朋友们将他安葬在圣普拉教堂。这一天是公元270 年2月14日。为了纪念这位高尚的修士,人们将这一天定为情人节,也称瓦伦丁节。
  
   5、背后的道理
   智者有两个徒弟。一次,他们看到屋里飞进一只蜜蜂,蜜蜂努力地朝窗外飞,却被窗上厚厚的玻璃挡住了,一次次徒劳地摔下来。
   徒弟甲说:“这只蜜蜂真是愚蠢啊,既然知道这个方法行不通,为什么还要做努力呢?它这样做即使飞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功。”他从中得到领悟:世上有些事,不能强求,该放手时就放手。
   徒弟乙说:“这只蜜蜂真顽强,它那么勇敢,失败了也不屈服。”他也从中得到启示:做人就应该像蜜蜂那样,锲而不舍,败而不馁,百折不回。
   于是,两人争执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他们只好去找智者来评理。
   智者微笑着拿出一块大饼,吩咐他们把大饼居中切开。徒弟二人照做了。智者问:“两个半块饼,你们说哪半块好,哪半块不好?”
   智者说:“你们总是看到相异的地方,而没有看到相同的地方,形式上的差异,掩盖了质的相同。”
   徒弟二人一下醒悟过来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本来没有绝对的是非问题。世上万物也是如此,许多表面看似相同的,可能是相殊甚远;而表面相殊的,倒可能有质的相同。生活中的不少错误,有时就是因为看不到这一点而产生的。
  
   6、成功背后的动机
   人们禁不住要问:是什么原因促使许多人发狂地力图创造纪录,为获得一枚奖章忍受痛苦折磨?或者,是哪里来的力量驱使他们这样做?看来答案只有一个:力量来自意志,亦即来自动机。
   动机不仅仅为高水平高速度做好工作和发展进步创造前提,而且还是一种原始自然力,能使我们受益匪浅——大到战胜疾病,实现一生追求的目标,小到坚持每天黎明即起,教会自己的孩子养成刷牙的习惯或按时做好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心理学家史蒂文·赖斯做过一次有6000 人参加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指出,有16种不同的动机在起作用,它们是奖励、关系、荣誉、性爱、食欲、家庭、理想主义、身体活跃性、权力、好奇心、秩序、报复欲、镇静、地位、独立性和收藏癖。所有这16种因素合在一起,构成我们一生中体现为个性的鲜明特征。
  
   7、公正的测量
   “先生,”弟子问法学教授,“怎样才能当一个公正的法官?”
   “我很忙。”老教授说,“你先去替我办一件事。我要做一套衣服,你去布店给我撕块布料。你记住,那老板很刁,最爱缺尺短寸,你别让他量,你让他看着你自己量尺寸,等你回来我再回答你的问题。”
   弟子很快把事办妥,将布料递给老教授,老教授接过布料用尺子一量,发现多出三寸。老教授问:“你多买了三寸吗?”“没有多买。”弟子说,“我是按你的要求买的,我怕你吃亏,量的时候我把布扯得很松。”
   老教授严肃地说:“这就是答案。如果被告是你的熟人,你不是个好法官。”
   法律是一把尺子,问题是看你怎么使用它。
  
   8、破解幸福的奥秘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提出,光有爱情、财富、好工作并不能带来幸福。真正幸福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概括:幸福= P + 5 E + 3 H ,其中P代表个性,包括世界观、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E代表生存,包括健康、财力和交友,5代表分值系数。H代表更高层的需要,包括自尊心、期望、雄心和幽默感,3代表分值系数。
   这个公式是研究人员访问了1000 多人后得出的。
  
   9、国王在法律之下
   1608 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表示希望亲自进行司法审判,当即受到法官们的集体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诉讼只能由法院单独做出判决。”可詹姆士一世固执己见,认为既然法律基于理性而他自己与法官一样是具有理性的人,那么由他进行司法审判也是合理的。
   针对国王的这个结论,当时的大法官柯克反驳道:“的确,上帝赋予了陛下丰富的知识和非凡的天资,但陛下对英格兰王国的法律并不精通。涉及陛下臣民的生命、继承、动产或不动产的诉讼并不是依自然理性来决断的,而是依人为理性和法律的判断来决断的。法律乃一门艺术,一个人只能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对它的认知,鉴于此,陛下并不适合进行司法审判。”詹姆士一世闻言勃然大怒,指责大法官柯克公然挑战国王的权威,将构成叛国罪。而对国王的威胁,柯克的回答异常坚定:“国王在万人之上,但是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
  
   10、祷告的手
   大约1490 年,丢勒和奈斯丁是一对好朋友,都是在奋斗中的画家。由于贫穷,他们必须半工半读才能够继续学业。可因为工作占去他们许多时间,两人的画艺进步很慢。困惑了良久,两个人想出一个办法,决定以抽签的方式决定,一个人工作来支持彼此的生活费,另一个人则全心学习艺术。
   丢勒赢了,得以继续学习。而奈斯丁则辛勤工作,供应两个人的生活所需。几年后,丢勒成功了,他按照两个人当初的约定找到奈斯丁,履行支持奈斯丁学习的协议。可他发现,为了支持自己而辛勤工作,奈斯丁那双原本优美敏感的双手的手指已经僵硬扭曲,遭到终生的损坏,不能灵敏地操作画笔了。丢勒心痛如绞。
   这天,丢勒去拜访奈斯丁,发现奈斯丁正合着双手,跪在地上,安静而诚挚地为他的成功祷告。艺术家双眼潮湿,将朋友那双祷告的手画了下来。这幅画成为举世闻名的《祷告的手》。
   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背后,其实都有着一双,或者更多双这样的手,值得我们铭记。比如:慈母渐渐霜白的头发,父亲渐渐佝偻的躯干,爱人日增皱纹的面颊……

    写作素材专辑(166)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