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教子心得 > 正文

如何轻松走进孩子的心里

  • 日期:2012-05-29 11:08
  • 来源: 学网收集
  • 浏览:
  • 字体:[ ]

尹庄中心小学 赵春梅
   饭是我们给盛的,书包是我们给收拾的,牙刷也是我们给挤的牙膏,甚至连洗脚水都是我们给倒,我们成天关心的还不够吗?是呀,在 孩子小的时候,担心健康,安全;孩子大了又担心学习,成长。可以这样说,自从这个“小天使”降临后,他(她)便成了我们一生的牵挂。

  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你的种种不解、困惑,也随之而来:活泼好动的儿子经常被幼儿园老师认为孩子太“疯”向你告状;儿子每次十分钟的作业都要磨蹭半个小时才能完成;名列前茅的女儿总把自己的“心事”藏进那个带锁的日记本里;刚读高中的女儿经常参加集体Party,是不是已经早恋了?……
    其实家长的这些担心都是正常的,也都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想了解孩子多一点,无非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但是父母的唠唠叨叨,耳提面命又着实让我们的天使“烦”透了,这其中就有一个艺术在里面。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较难理解的举动,不应只一律责备,而应尝试用一颗少年的心,去理解和开导他们。因为只有有了沟通和理解,才能打开心扉,慢慢建立桥梁,将其纠正过来。就像移栽一棵树一样,你若从它的根部刨土,这树肯定死掉了,但你从远一些的地方刨,树就容易成活。其实与孩子沟通交流也是同一个道理,不要直接谈网瘾、早恋等等。直接一说孩子当然就烦了,就不愿与你交流了。

  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孩子呢?走进孩子需要父母全面地了解孩子、充分地理解孩子、真心地尊重孩子。

  一、经常倾心交流 两代人之间有一种心理隔阂,就是“代沟”,消除“代沟”,莫过于平等交流,莫过于加强对话。比如,孩子回到家随便问问: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你们班上新来的那个同学叫什么名字吗?喜不喜欢他?等等。平常的交谈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产生亲近感。

  二、平等对待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以一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的,他们虽然年龄不大,个头不高,可他们有思想,有头脑。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第四个层次是尊重需要,包括被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前者希求别人的重视,后者希求个人有价值。所以,作为老师、家长,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每个孩子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已经尽了力,我们做家长的就不必太苛求。这里所讲的平等还包括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家长与孩子的平等。在现实生活中,有为数不少的家长是凌驾于孩子之上的,这样严重的压制了孩子身心的发展,好多孩子的一切行动都是看父母眼色而做的,如果家长的做法是对的,那样对孩子来说还算没什么大问题,如果家长自己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变形”的行为,无疑,孩子也遗传了“基因”。所以家长要蹲下来多了解孩子的所想,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在这个已经不会因为温饱问题而整天忙碌的现在,是很重要的。

 


 

  三、容忍合理错误 容忍孩子的合理性错误,不要遏制孩子的个性发展。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人一生要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曾经有一个小孩喜欢动手。有一次他把妈妈刚买回的新表当玩具拆了。妈妈气坏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顿。恰好老师来 家访,妈妈数落了孩子拆表的错误。没想到老师幽默地答: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妈妈感到不可理解。老师说:“孩子这种行为虽然没有理性,但却蕴含创造力,你不该打骂他。”老师建议采取补救措施,带孩子去钟表铺,满足他的好奇心。这位老师就是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正是他积极倡导“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让他任意翱翔” 。

  四、适时表扬鼓励 很多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随意指出几名学生,对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天赋,非常聪明。后来这些孩子果真越来越聪明了。其实,是因为老师相信了罗森塔尔的话,经常鼓励夸奖这些孩子。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可见,正面的鼓励赏识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径。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与其嘲讽他:瞧你这模样,还有什么出息。不如换一个角度,效果会大不同:这么难的题目,也得了70多分,不错呀!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