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学会做人,一个危险的口号

  • 日期:2012-01-06 10:31
  • 来源: 学友共享
  • 浏览:
  • 字体:[ ]

“ 
   这两年回国讲学,在各地的学校都看到一条类似的标语口号:“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有些地方的口号是:“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发展”;或“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创造,学会健体”;或“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关心,学会合作”。不管怎么变,“学会做人”这一条总是有的,而且总是首条。据说,这些口号来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文件。

 
  根据清华大学钱逊教授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月6日第2版的文章《论加强“做人”的教育》的介绍:1972年,以富尔为首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提出了“学会生存”的口号。钱教授又指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也被翻译为《学会做人》。

  把“学会生存”翻译为“学会做人”,理由何在?

  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四处出击,多方查找,想找到英文的原文。感谢因特网,让我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同国内的各路人马取得联系。

  《环球时报》教育版的张聘编辑询问了北大高教研究所的有关人士,不得要领。

  《教育报》的赵小雅编辑回信说:“我手头有被译成中文的联合国教科文的一套丛书,其中有《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今天我向丛书的编辑之一,同时也是教科文的工作人员询问您的问题,他说,‘学会做人’不是出自教科文的文件,‘学会学习’和‘学会生存’倒是。我也不能判断他的说法是否正确。如果我能从其他地方得到答案,我会及时告知。”

  江苏省教育电视台的主持人季慧回信说“学会做人”的英文是“Be yourself”。我说,我要的不是“学会做人”的英文,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的“学会做人”的原文。不久,季慧再次来信,找到了原文,出自1996年前任欧盟主席雅克·得洛尔担任主任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该报告提出“4个学会”:学知(Learning to know),学做(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并说,在国内有时“学会生存”又变成了“学会做人”。引证的是钱教授的文章。

  于是,我又千方百计联系上了钱教授。钱教授虚怀若谷地回信说:“关于‘学会做人’,查了一下,原文是Learning To Be。此间看到两个译法,一译‘学会生存’,一译‘学会做人’。‘学会做人’的译法见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刊物《信使》中文版1996年第7期。我曾找过杂志的译者,没有找到,他为何这样译也无法知道。我早已看到了两个译文的不同,但没有注意……”

  经过一番曲折,终于找到了源头——“Learning to be”被译成了“学会做人”。

  因为我是先看到中文“学会做人”,再去寻找对应的英文的,因此不得不试图去把“做人”或“学会做人”翻译成英文。这就碰到了若干尴尬:首先,“做人”或“学会做人”很难翻译成英文。因为在西方文化里,基本没有“做人”这个概念。而我们所谓的“做人”,是在别人面前“做”的,是要“做”给别人看的。没有对应的概念,就没有对应的语言。就像西方文化里没有“粽子”的概念,于是,英文里的“粽子”就变成“A pyramid-shaped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翻译成中文就成了:“用竹叶或芦叶包成角锥形状的糯米团”。仅两个字的概念,用了10多个英文单词仍说不清。因为,“粽子”也可以是用荷叶包成的;也可能不是角锥形状而是枕头的形状……

  其次,尽管找了几个相近的英文说法,但基本意思还是相去甚远。比如,be yourself的意思是:“be(是)”“yourself(你自己)”,即“成为你自己”(成为一个有自己的个性和人格,有自己的独立性的人),与“学会做人”相差太远。另外一个是conduct yourself,意思是说:“表现你自己”。显然,这个意思与“学会做人”也相去十万八千里,都不是我们的“做人”的本义。最接近的一个是behave yourself,这是在美国孩子调皮出了圈时,大人才说的话:“注意规矩!”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