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一个受过培训的父亲写了如下的家庭教育札记(4)

  • 日期:2011-11-12 10:31
  • 来源: 学习乐园
  • 浏览:
  • 字体:[ ]

     
  迈克父亲是真懂创新的。他教孩子创新了吗?没有。他要求孩子创新了吗?没有。他的孩子创新了吗?创新了。“四只眼睛开拖拉机”的构思,既有思想上的突破,又有可操作性,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了不起的创新。他为什么能创新?因为他有了自信,因为他情绪激昂——这是孕育创新的最佳精神状态,还因为爸爸的思维方式给了他启发。于是灵感就来了,创造性就来了。可见作为家长,您的任务并不是每天把“创新”两个字挂在嘴边——那样恰好证明您热衷于重复陈词滥调——而是切切实实地给孩子创设一些有利于增强信心、活跃思路的情境,您的创造性应该用在创设情境上。剩下的事您就不用管了,创新不创新,什么时候创新,怎么创法,就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了。

  迈克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别人不一定认为这是进步。果然,在老师的眼里,孩子退步了。老师说:“迈克过去只是坐在教室里等着提问和指导。现在他却到处提建议,帮别人。能不能还回到过去那样,让他安安静静地坐着呢?”老师的这种看法是否完全错误呢?不能这样说。因为老师不知道此事的全过程,老师没有领教过这孩子“用四只眼睛开拖拉机”的出色创意,老师只看到迈克更活跃了,更不踏实了,更不注意听讲了——小孩子一旦发现自己很棒,一定程度的“得意忘形”、“好为人师”也是难免的。老师当然会很担心,她给迈克父亲打电话,也是负责任的表现。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家长该怎样对待老师的反映?是跟在教师后面跑,盲目地批评孩子,因而把前一阶段的教育成果丧失掉呢?还是责备教师水平低,不理解孩子的进步呢?显然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迈克父亲没有这样做,他采取的是明智、正确的方式,以平等的态度给老师提建议。这个建议很巧妙,既保护了孩子的积极性,纠正了孩子的毛病;又保护了教师的威信,提高了教师的教育能力。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父亲的智慧,同时也该佩服这位老师的胸襟——她采纳了家长的建议。于是皆大欢喜:孩子更自信,家长很自豪,老师提高了素质。

  但是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更可贵的是,这位父亲并不满足于某一个教育行为的成功,他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做了理论的升华。他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如果我发现在一些地方我的努力被人承认并很重要,那我就是一个重要的人。”而且总结出了这样的教育模式——“确认—分析—总结”。这说明迈克的父亲取得教育的成功,不是偶然撞上的,不是歪打正着,而是在正确教育理论指引下的自觉行动的结果。

  这样一个2000字的案例给我们的启发,恐怕比整本大部头的平庸的家庭教育著作更多。这种真正有水平的专题性著作,家长最好认真研究,甚至应该做些笔记。比如迈克父亲说的这句话,就算得上是警句,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深思:“把一个充满幻想的人变得毫无生气,要比往死气沉沉的人身上注入活力容易得多。”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