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长学堂 > 正文

不可小视了儿童的成长智慧

  • 日期:2010-03-03 10:45
  • 来源: 子女网
  • 浏览:
  • 字体:[ ]
 

   今年春天,国产动画片经历了一个可谓轰动效应的事件,吸引了很多动画片迷和社会各界的眼球,即《虹猫蓝兔七侠传》在2月份遭遇停播之后,近日又在央视复播。


  《虹猫蓝兔七侠传》是“湖南宏梦卡通传播有限公司”制作推出的大型武侠动画片,是我国第一部中华传统武侠动画片。2006年9月5日起,该片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以来,以鲜明的动画色彩、精彩的故事情节迅速吸引了国内数以万计的孩子的眼球。短短数月间,掀起了一股“虹蓝”风暴,并迅速培养起一批相当铁杆的小“虹蓝”迷。然而就在其全国500多视台同步热播,同名配套图书销量达到1500万册的大势中,央视却在今年2月26日,在该动画片播出了89集之时,突然停播。

          此事引起媒体的普遍关注,当时就有消息表示,《虹猫蓝兔》停播的原因是内容涉及血腥、暴力,而且在天涯网等网站遭到了很多观众的强烈批评和抵制,一些和动画片专家也介入了这场争论。显然这场风波并不是偶然的,它至少凸显了三个问题:一是国产动画片在借鉴外国动画片的同时,如何寻找一条符合本国儿童心理并有益于儿童精神成长的道路;二是中国观众应该如何看待动画片对儿童的价值与意义,且如何客观地看待儿童对动画片的认知能力;三是媒体如何认真理性地审视文化艺术产品制作与观众接受的错位问题。


  近几年随着文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动画产业界面对“洋动画”的大肆涌入,过于焦躁也有些不够理智,甚至于恐惧,于是盲目追求量,而忽视质的提高的问题也就出现了。据媒体报道,2006年,国产电视动画片产量超过8100万分钟,比2005年增加了近一倍。这一数据表明,国产动画片的产业化步伐非常快,但为什么好评却不多呢?我想,问题就出在国产动画制作人在如何切入童心世界,如何符合儿童心理并有益于儿童精神建构方面还做得十分不够。虽然很多专家认为动画要分级,不但可以区分成年人动画和儿童动画,而且儿童动画还要划分为幼年、童年和少年三级,但无论外国还是中国,动画的主要观众还是儿童,尤其是和小学生。而且动画之所以被低龄儿童喜爱,与其说是因为它呈现了视觉美感,不如说是因为它具备童话的美学因素。所以,动画制作者在借鉴与外国动画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的同时,还要研究童话美学,研究儿童的心理和中国的儿童观念,还要借助于童话作家的创造力。

 
  对于以上第二个问题,我觉得中国观众,尤其是成年人观众还需要补一补儿童文学、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的课。现在很多,包括很多教师动不动就爱用功利主义的教育观来衡量儿童文学和艺术产品,一旦发现其中有一些和功利主义观相悖的因素,就大加鞭挞。如,几年前就有人认为安徒生、格林童话中有暴力因素,就对经典童话“吐口水”。《虹猫蓝兔》确实有一些可以理解为“暴力”和“血腥”,但儿童每一天都生活在制造“暴力”和 “血腥”的成年人世界里吗?难道儿童都没有救了吗?此外,文化艺术产品不可能回避所谓的“暴力”和“血腥”,关键是如何表现,如何在展现与纯真的童心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时,给予儿童一个正确的方向和分辨事物的能力。这才是最为关键的。而这一点,我看最有力的因素倒是家长,也就是说,中国儿童的健康成长还需要家长提高文学艺术素养,还需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监护人,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社会。


  至于以上第三个问题,我想网络也好,报纸也好,电视也好,对于儿童文化艺术产品的介绍和推荐一定要客观、准确和及时。文化艺术产品的创作与接受经常会遇到错位的情形,这时候就需要媒介和专家及时的引导和解释,而不是一味地参与炒作与造势——这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在做文化批评时不要仅仅关注“事件”,而要学会解读文本。做好文本的阐释和问题的分析比参与“事件”的炒作更有价值,更显示出人文主义的情怀。一句话,儿童具有成长的智慧,成年人不要过分地僭越自己的身份,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动画制作一定要考虑儿童的智慧,、教师和学者也不要低估了儿童的智慧。


  中华读书报 作者:谭旭东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