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 日期:2019-07-19 09:37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难在记忆

内容多种多样,难以了解,无法记忆,容易遗忘

详细对策:记住艰难比记住好。


适用举例:

  ①奇数法记年代

1911年辛亥反动,1913年第二次反动,1915年反袁斗争和新文化运动,1917年张迅复辟,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

  ②中外史比照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反法西斯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

  ③因果推导法

市场(根本)-走私鸦片-出卖香烟(直接)-鸦片战争

  ④浓缩转化法

1898年的变革运动:“革新”(政治:君主立宪制;经济:开展资本主义)

 

2

难在答题

问题能够阅读,答案是很难做到的,而且容易丢分

 

  详细对策:“看”,看比分,把握得分,做到心中有数。


“2检索”,依据题词,返回教科书,找到相关学问点;

答案言语的标准化是最容易被无视的问题。

  适用举例:

太原综合试卷“历史局部”三题剖析

名单一:周恩来在新民主主义反动时期的三件事(3分)

1927年:指导南昌起义;

1935年:列席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西安事故的战争处理。

(简单而精确的叙说)

(2)资料分辨率:大国的崛起的常见缘由?(2分)

资料中的句子将被归结并转化为内部变革(依据国情选择开展道路),对外学习能够自创其他国度的经历,能够是两个方面,而不是直接摘录。

20世纪最后30年的特性?(四点)

它包括政治(大趋向-战争与开展,国际关系的特性-美苏霸权走向多极化)、经济(学问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集团)、科学技术(高科技、第三科学)技术反动、思想文化(多元论)。

 

3
难在温习

有几本书,书名浩瀚,难起头,效率不高。

 

详细对策:

文化史,历史回忆的新视角;

历史考试的总趋向;

注重根底,表现根本才能请求;

强调理想,恰当分离热点话题。

适用举例:

(1)2007年高考选择题争议;

后世名、庙名、帝名、年名差别-文科更注重积聚。

(2)“大国崛起”是由热惹起的主题热;

从整体上提出问题:共同的缘由、经历、共同的目的、灵感等。

问一个国度:例如,日本崛起的缘由和影响(启蒙);

关系:个别缘由曾经包含了共同的缘由。

(3)文化史概念在命题中的表现和做好问题的请求。

农业文化-工业文化的提出,更多关注的是人类文化进程对人类文化进程的影响,如消费工具的转变、三次工业反动等。

 

4
历史问题处理:程式化形式+发散性思想

 


①缘由类问题

基本缘由(根)+特定的缘由,直接缘由(最直接的交融)

内因(本身)+外部缘由(对立面和环境)

主因二次缘由

客观缘由+客观缘由

经济+政治+认识形态+军事

例如:鸦片战争迸发,抗日战争迸发的缘由,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背景=缘由(为什么)+条件(什么)

开拓新道路的背景

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

的意义如:抗日战争的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积极效应+负面效应

本人对他人的影响。

评价人与事物的办法:

我们不只要看到成果,而且要看到问题;

我们不只要看到进步,也要看到局限性。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