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月考题】2017年政治高考模拟试题十四

  • 日期:2017-06-22 13:55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

19.习近平主席多次谈到“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命运共同体”指在维护和追求本国安全和利益时兼顾他困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分享、合作、共赢、包容等是其中的关键。我国倡导“命运共同体”说明
①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符合我国国家利益
②和平共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平等对话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唯一手段
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A.①⑧B.①④C,②⑧D.②④

 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脱离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没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据此回答5-6题:

  5.“摒弃冷战思维”的政治生活依据是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潮流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

  C.我国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 D.国际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合作与冲突

  6.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要求各国

  ①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 ②经济上相互促进,优势互补 ③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④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习近平主张,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每一个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据此回答7-8题:

  7.上述材料说明主权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是

  A.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争端   B.所有的国家都享有完全相同的权利

  C.都是联合国的成员 D.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8.透过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便可看出,中国真诚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更加民主化、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发展。这是因为

  ①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②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不存在核心利益差别和对立 ③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④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15博鳌亚洲论坛上,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习近平倡导“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回答1-2题:

  1.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依据是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③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④市场经济使一国无法控制本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有利于

  ①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冲击 ②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公平竞争原则和非歧视原则的贯彻 ④西方发达国家的长远经济利益

  A.③④B.①②C.①④D.②③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不同经济体经济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外溢效应,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挑战。据此回答3-4题:

  3.之所以要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是因为

  ①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②合作共赢就能防止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③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  ④表明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4.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挑战,有利于

  ①世界各国的经济在合作中保持密切联系 ②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③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④趋利避害,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第Ⅱ卷选择题,共52分)

二、阅读料,回答问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智能手机崛起,手机客户端架设桥梁,移动即时通讯、移动搜索、移动支付等服务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满足了人们在移动中阅读、听课、贸易、消费、娱乐的需求,催生了移动金融、移动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发展,在改造制造业、软件业、出版业、卡通业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大能量和潜力。我国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移动互联网产业前景光明。

材料二  互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犯罪等,甚至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形成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行业发展、人才队伍、相关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这取决于各国政府如何认真应对,愿否谋求共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如何应对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挑战。(8分)

1)有助于满足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生活水平(2分)

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2分)

有助于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向社会提供新的商品与服务实现产品升级(或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竞争力(2分)

有助于扩大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2分)

(其他角度,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例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2)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3分)

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维护国家利益;打击网络犯罪,保护网络信息安全。(3分)

拓展民意反映渠道,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科学决策,制定发展规划、拟定行业标准、出台相关政策等。(2分)

39.(26分)网络改变世界,科技成就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是精准把握互联网规律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理念;新提“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则彰显出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依法治网关乎世界安全,人类利益超越彼此分歧,平等、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乌镇就像太平洋上那只蝴蝶,正在扇动翅膀,引领一场更广地域、更深层次的产业变革与经济转型;互联网自普及以来,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是就互联网话题展开国际磋商、平等交流、互惠合作的平台。互联网所具备的开放性,注定网络“共享”必然事关全球,中国一直是推进全球互联网“共治”的践行者;中国互联网发展离不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发展更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由。(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知识说明中国怎样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10分)

3)让我们和世界一起,关注“乌镇时刻”,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和未来。请你为中国乌镇举行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拟两条宣传口号,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朗朗上口。(4分)

【答案】(1)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倡导”符合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3分)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倡导”促进网络空间安全与繁荣,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分)

③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倡导”有利于实施“互联网+”战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3分)

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倡导”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和准则,彰显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3分)

2)①联系是普遍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国互联网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3分)

②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平台推动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分)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分析和把握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分)

④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立足整体,搞好部分。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国智慧、中国担当。(3分)(若答系统优化方法,可斟情给分)

3)“乌镇论道,数字中国”;“互联网+,连接世界,走向未来”;“万物互联驱动产业革命”等。(答两条且主题鲜明、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给满分,其他斟情给分)

(以上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该题总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中国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由。解读设问,本题虽然限定不明确,但行为主体明确,中国,问题是中国这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行为,共同体一词就指向国际关系的合作,可以运用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即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进一步定位,是中国的外交行为,可以选择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行分析;最后可以从题中政治行为发生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即可从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联系观,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运用联系观知识说明中国怎样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解读设问,关于联系观,包含的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等核心观点。上述观点在本题都可以加以运用,解答的观点在于能够精准的实现与材料的对接,同时注意措施类的题目语言侧重关于方法论,最后要回扣设问和材料,对应上述理论,组织语言,分别进行分析具体的措施。

3)本题属于开放类题目,没有明确知识指向,符合题目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即可。

考点: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

36中国是整个全球互联网竞争最残酷的市场之一,任何一个行业刚刚出现的时候,竞争越残酷,越充分,对整个行业发展越好,因为是竞争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互联互通是要消除恶性竞争,在竞争中找到积极的、互相学习的地方,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未来的互联网在竞争中走向竞合。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对“未来的互联网会在竞争中走向竞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9分)

①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3分)②我们要从对立中发现和利用同一,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要避免恶性竞争,在竞争中找到积极的,互相学习的地方,通过相互合作,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3分)③我们要从同一中发现和利用对立,各行业竞争越残酷、越充分,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3分)因此,除了竞争,未来的互联网会走向竞合,而且合作的机会会更多。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方式,正在成为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出现了网络谣言、不实信息的大量传播,严重干扰社会公共秩序,侵害网民权益。

材料二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指出,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探索公众参与新模式,提高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响应速度。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政务公开信息化、集中化水平。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实行审批和服务事项在线咨询、网上办理、电子监察,做到利企便民。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应怎样运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互联网+政务”对我国政府的工作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1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超级大国来统领国际事务;有人提出“全球治理论”,主张各国弱化主权,制定共同的规则来管理世界;有人提出“普世价值论”,主张推广某一种自认为“先进”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来一统天下。

材料二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建设“美好世界”的生动实践。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观点的错误所在。(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中国走和平道路”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由。(9分)

 39.(26分)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度空前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华盛顿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讲话,他在讲话中首次提出了要强化国际合作,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习近平主席三年多来在多个场合、多次演讲以及政要会面中已经有不下100次提到了“命运共同体”这一词语。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次次深入阐述着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也向世界提交出了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

材料二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的“和而不同” “以和为贵”的理念,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交流的千古佳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睦近交远,取得卓越的外交成就,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当今世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做到和平发展的。(10分)
3)针对“命运共同体”,某学校高三组织了一场辩论。有同学提出:“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虚无缥缈的,永远无法实现。”请用所学《思想政治》有关知识和事实反驳该观点。
(要求:从哲学和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板块中任选一个相关知识进行驳斥。)(6分)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度空前加深,需要形成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4分)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世界形势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前途和命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3分)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打造命运共同体,摒弃零和博弈和集团政治,推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分)
2)【答案示例】
2)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崇尚“和而不同”,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守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分)
②正确处理中外文化关系,“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借鉴融合,和睦相处。(3分)
③继承和弘扬“以和为贵”的优秀文化传统,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外待之以礼,睦近交远,取得卓越外交成就。(2分)
④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了和平与发展。(3分)
3)【答案示例】
3)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其实现的过程尽管充满曲折,但其前途是必然是光明的。(3分)
②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贸联系,有利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必将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必将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建立。
②③④任意一点为3分)
(评分说明:①+②③④任意一点即可得6分)

解析:本题以我国的和平发展为主题,从古今两个角度设置材料,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当前的和平发展道路(命运共同体)既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基于自身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最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1)问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知识范围限定为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为“必要性”。“命运共同体”理念属于社会意识,这是基于当前的社会存在而提出的;打造“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我国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问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借鉴和融合、文化继承和发展、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角度为“怎样做到的”。分析材料,“和而不同”“以和为贵”说明了对待不同文明我们做到了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说明中外文化交流时我们做到了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借鉴融合,和睦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上,说明我们做到了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同时也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种体现。(3)问考查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文化的作用、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等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的试题,可一定程度自选知识板块反驳“命运共同体无法实现”,但注意其中一定要用到哲学的板块。

 13.习近平指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广泛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域外国家开展合作。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有关知识分析坚持合作共赢的理论依据。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亚洲各国朋友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2)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说法不同,但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3)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4)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广泛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域外国家开展合作。

39.(26分)网络改变世界,科技成就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2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鸟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并提出了“互联网家”概念。“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是精准把握互联网规律,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理念,同时中国首次提出“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则彰显出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依法治网关乎世界安全,人类利益超越彼此分歧,平等、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乌镇就像太平洋上那只蝴蝶,正在扇动翅膀,引领一场更广地域、更深层次的产业变革与经济转型;互联网自普及以来,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是就互联网话题展开国际磋商、平等交流、互惠合作的平台。互联网所具备的开放性,注定网络“共享”必然事关全球,中国一直是推进全球互联网“共治’的践行者;中国互联网发展离不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发展更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互联网”行动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知识分析中国首次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由。(12分)

  (3)世界网络、信息共享、命运共济。请你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拟写两条建议。(4

    分)

    要求:①观点紧扣主题,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合乎逻辑。

    ②结合材料,联系实际,提出建议。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50字以内。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帮助我们从海量、多样化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变革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日益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材料一  “有形的手”有了“抓手”

    某市财政局与11家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签订大数据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它们掌握的海量信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财政资金的“精准投放”:对医疗和社会保障专项支出.有效改善了低收入市民的生活;对基础设施和基础行业的财政投资,极大改善了投资环境;通过试点推广营业税改增值税,有效助推了制造业设备更新改造。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大数据时代,该市是如何发挥财‘政作用的。(14分)

    材料二  “智慧政府”服务更贴“民心”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是如何实现服务“贴民心”的。(12分)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针对一些非法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2009年12月以来,由中央外宣办牵头,会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开展进一步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如工商部门依法严厉查处非法广告代理商,公安部门坚决打击为手机淫秽色情网站提供服务的运营商;广大群众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工作,举报非法网站:中国移动等40多家单位代表共同签署倡议书,向互联网从业者和广大网民提议“文明办网,文明用网”。
材料二 针对国际上有些人指责中国“限制网络自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认为是不符合事实的,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依法对互联网进行管理,致力于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谐,致力于构建更加可信。更加有用、更加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网络。中国依法保护网上言论自由,保护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禁止利用互联网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煽动民族仇恨和民族分裂,宣扬邪教以及散布淫秽、色情、暴力和恐怖等信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公民是怎样维护网络安全的?(14分)
2)结合材料二,简要谈谈网络传媒的特点,并从文化影响人的角度谈谈依法对互联网进行管理的正确性。(12分)

1)①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维护人民根本利益。(2分)
②政府各部门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依法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网络信息的健康。(3分)
③我国政府组织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通过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黄”毒,通过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3分)
我国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在依法使用网络的同时,也积极维护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2分)我国公民要认真行使监督权,又要给国家机关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网络经营者要自觉树立社会责任感,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2分)
2)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4分)
①互联网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能够充分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网络文化内容多种多样,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会借助互联网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2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3分)
③依法对互联网进行管理,能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材料一在政务服务领域,面临着推进政务服务方式便利化和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的新诉求。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这是“互联网+”首次加到了政府服务上,既是我国“互联网+”战略的延伸,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大意义。(12分)

①有利于创新政府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推进依法行政;②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③有利于优化服务,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④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二:“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和全球化以互联网为载体,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运用、议事规则和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互联网+社会治理”与传统的社会治理呈现出很大的不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互联网+社会治理”在政治生活中的运用(12分)

①政府利用网络公布政务信息,广泛征求民意,自觉接受监督,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②政府利用网络,提高社会治理的质量和效率 ③公民通过网络,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④村委会、居委会等社会组织,要利用网络,促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41.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影响了社会经济生活,也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了“互联网+政务”的理念。互联网的简捷方便,使人们更加关心国家政治生活,培养了网民的民主意识。通过网络汇聚并推动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拉近了政府与公民的距离,服务着市民的生活。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互联网+政务”对我国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9分)

①互联网拓宽了公民表达诉求的渠道,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②互联网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决策水平。③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实施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④有利于政府更好地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高政府公信力。⑤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任意三点即可,每个要点3分,共9分。)

27.南沙群岛在历史上为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经营,根据国际法,南沙的主权属于中国。但由于各种原因,南沙许多岛礁目前被菲律宾、越南等国非法占据。近年来中国加大南沙岛礁的民用设施和必要的军事设施建设,以捍卫国家主权利益。对中国在主权范围内进行的合法活动,美国国防部认为中国在搞南海军事化,威胁航行自由,并以此为理由,排除军舰飞机到南海巡航,对中国的岛礁建设进行抵近观察。中国对美国的舰机进行了跟踪、记录、驱离。

    针对美国国防部的霸权行径,广大中国网民表现了极大愤慨,在网上留言表达抗议,坚决支持中国政府在南海的岛礁建设活动,建议中国政府在南海开展有利有节的斗争,捍卫国家主权。但也有的网民不冷静,妄议中国既定的南海政策,肆意谩骂中国的取力行为是软弱表现,甚至公开透露中国的军事秘密。

结合材抖,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网民应该如何理性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12分)

【答案】

①在我国,公民享有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网民可以在网上留言表达抗议,行使言论和示威自由。也可以给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批评和建议,行使监督权。

②公民要履行政治义务。网民发表言论必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或:网民要正确处理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④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括,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28.材料一 南海争端由来已久,中国近年来对南海争议海域的态度越发强势,中国在南沙群岛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填海工程以及灯塔的修建。与中国在南海有主权之争的菲律宾,近日要求中国停止在南沙群岛相关活动的方针,且向美方提出军事援助;另一方面,越南也在该群岛内的“实际控制区域”进行填海作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2015年5月27日表示:“我们不去招惹别人,同时我们有意志、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材料二 2015年3月3日,菲律宾外交部和菲律宾文化艺术委员会共同举办的“菲律宾传统节日摄影展暨菲中建交4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启动仪式”在菲外交部举行。自1975年中菲建交至今,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各领域交流合作密切。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主权国家”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6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国家利益”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与菲律宾的国家关系。(10分)

【答案】

①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我国在南海问题上态度明确,是坚定维护我国国家主权的表现。②我国作为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和管辖权,而菲律宾等国的行为侵犯了我国的独立权和管辖权,且没有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基本义务。③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国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妥协。(每点2分,共6分)

(2)①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与菲律宾作为主权国家,都有维护和发展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这是影响中菲关系变化的内在因素。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中菲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利益冲突是二者近期关系局部紧张的根源,而中菲除了南海争端,在经济、文化各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二者存在发展的共同利益,因此在局部紧张的同时,两国关系总体仍往和谐方向发展,这也是时代的主题。(每点5分,共10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主权国家”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我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从主权国家的地位、主权的重要性、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我国维护国家利益角度分析。

2)本题考查“国家利益”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中国与菲律宾的国家关系。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有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后结合中国与菲律宾的国家关系进行细化的分析。

考点:主权国家、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材料二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此访也是中国面向欧洲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访问期间,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共促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他指出:和平的基因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中国倡导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将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公平正义,推进共同繁荣。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反驳“国强必霸”逻辑的错误性。(6分)

①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2分)②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用和平方式,实现自身发展。(2分)

③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证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中国越发展、越强大,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分)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