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十七大”报告中的历史考点(2)

  • 日期:2012-03-28 09:21
  • 来源: 天天向上
  • 浏览:
  • 字体:[ ]

  六、反腐倡廉

  十七大报告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两大部分,都讲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虽然文字不长,但论述非常精辟,内涵丰富,对如何认识腐败问题、为什么要反腐倡廉、怎样进行反腐败斗争都进行了深刻阐述。其中四个关键词是“水火不相容”、“反腐倡廉建设”、“生死存亡”、“更加注重”非常引人注目,彰显了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对于腐败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反腐问题仍有可能是今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从历史学科视角要注意以下内容考查:

  ① 廉政兴国、腐败亡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主要史实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朋党之争等;

  ② 延安整风、七届二中全会、“三反”运动、整风运动;

  ③ 三大思想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④ 四种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

  复习时要注意现实与历史的联系。

  七、和平发展

  报告中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崛起引起世界的关注,影响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是当今中国与世界交往中的最大热点问题。

  从历史视角要注意:

  ① 古代史上西汉、唐朝的对外开放与交流的史实,新中国在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及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成就,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强国崛起的启示;

  ② 理解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及做法,了解我国为建设和谐世界所做的不懈努力,分析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理解加强国际合作,建设和谐世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八、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用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是人类文明形式之一。从十二大到十五大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增加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彰显中央对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决心。

  从历史视角注意以下内容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错误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危机、资源浪费,土壤荒漠化、气候变暖、等全球及区域性难题及解决办法等。

  九、新提法、新表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建设”到“发展”。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表述为“发展”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2.“总量”GDP变为“人均”GDP。这是对过去29年发展的经验总结。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四,但除以人口总量,人均GDP位次仍然靠后。强调“人均”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更高要求。

  3.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拓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增加是我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4.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