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地理百科 > 正文

中部低高原、平原带

  • 日期:2009-07-29 20:13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这是以北美古陆台为基础的构造地形带,占据了落基山和阿巴拉契亚山之间的广大地区。根据构造地形特征、沉积盖层、高度等的差异,可分为如下几个地形区。
     1.劳伦辛低高原 发育于加拿大地盾,广泛出露的前寒武纪结晶岩基底主要由受到强烈变质的太古代花岗岩、片麻岩和元古代石灰岩、页岩组成。海拔200—450m,地面起伏平缓具有峰顶齐一的特点,这标志长期均夷作用形成的准平原面。哈得孙湾一带地势最低,从下古生代以来一直处于拗陷之中,第四纪又受冰川重压而下沉,故形成浅水海湾。低高原边缘则地势高仰,特别是东和东南一带。外侧继续环绕着一条湖泊带。总的来说,劳伦辛低高原形如从边缘向哈得孙湾低斜的浅碟状盆地。第四纪冰期时,本区处于大陆冰川中心地带,冰期前的地形普遍受到冰川作用的改造,以冰川侵蚀地貌为主。基岩裸露,土层瘠薄,羊背石成群集聚,冰蚀湖星罗棋布,水系紊乱。此外,冰川后退、消除重压后,地面均衡回升,这反映在沿河、沿湖和沿海一带均有上升岩崖和阶地。
     2.中部平原 南北介于劳伦辛低高原和墨西哥湾沿海平原之间,构造上属中部地台,主要包括内陆低平原和大平原两大地形单元。内陆低平原位于东部,发育在近乎平展的古生代海相沉积层之上,海拔一般不足 500m。密苏里-俄亥俄河以北,除威斯康星州西南部外,深受冰川侵蚀和堆积作用影响。这个地区包括以五大湖为中心的淡水湖群及其沿岸的湖成平原,五大湖西北的冰碛平原,五大湖以南的底碛平原,以及发育于冰碛和海相沉积之上的圣劳伦斯谷地。密苏里-俄亥俄河以南地形主要反映构造和河流作用的影响,主体部分是密西西比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坦荡;它的东南部即田纳西河下游以东,地势较高,并深受河流切割;西南部受岩性制约和河流的差别侵蚀,表现为一单斜低丘与河谷低地相间的带状起伏平原。大平原位于西部,落基山隆起时被带动上升,河流下切,海拔 500—1800m,自西向东低斜,地面平展,但受一系列东西向深谷切割。大平原北部地表以白垩纪岩层为主,第三纪岩层大部分被侵蚀,局部残留处点缀着一些穹地或低丘,为一典型剥蚀平原,冰蚀和冰碛地貌分布很广。
     大平原南部中段广泛保存了第三纪硬岩层,故地势较高,海拔 1500—1800m,为一残积高平原。密西西比河下游以西和密苏里河下游以南的内部高地,包括欧扎克高原和瓦奇塔山。前者系中部地台南缘的穹地,经长期侵蚀形成一切割高原;后者属海西褶皱带,以一系列纬向山岭与谷地相间分布为特征。欧扎克高原和瓦奇塔山实际是阿巴拉契亚区的延续,它们分别相当于阿巴拉契亚高原和岭谷区。因后期沉降和为中、新生代沉积所覆,发育了密西西比河下游冲积平原,与阿巴拉契亚区的联系中断;加以本身高度不大,范围也较小,在空间上与中部平原相连,所以一般把它列入中部平原区内。
     3.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海平原 墨西哥湾沿海平原是北美中部纵列带的组成部分,而大西洋沿海平原延伸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但两者均代表大陆边缘近期出露的海底,地表由半固结或未固结的白恶纪、第三纪和第四纪沉积组成。平原宽窄不等,一般为100—400Km,海拔多在120m 以下,向海缓倾。墨西哥湾北岸(除密西西比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外),较老岩层出露较广,层次多,岩性不一,厚度也较大,通过河流差别侵蚀,形成单斜脊与低地相间分布的带状起伏平原。佛罗里达半岛和尤卡坦半岛均为上升的石灰岩台地,前者地势低平,多湖沼湿地,后者岩溶地貌较发育。大西洋沿海平原北窄南宽,北段因近期下沉,具有溺谷型海岸特征,多小型岛屿和半岛,滨外还常延伸着长长的沙洲;南段则具上升趋势,形成平直的沙岸,无滨外沙洲。此外,大陆以北的北极岛群和格陵兰岛,除北岸和东岸属古生代褶皱带外,构造基础与北美古陆台一致,地形上也表现为久经侵蚀的低缓高原,在全洲地形结构中,可以看作是中部纵列带的组成部分。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