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物 > 生物百科 > 正文

中生代的霸主——恐龙

  • 日期:2009-10-04 08:07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1979年1月15日,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先生逝世。他一生中的研究领域几乎覆盖了整个古脊椎动物学的所有门类,而恐龙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恐龙在英文中是“恐怖的蜥蜴”的意思,它属于古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2亿5千万年至6千5百万年的中生代。这个时期地球大陆上被千奇百怪的各种恐龙统治着:有食肉的霸王龙,吃植物的雷龙,有天上飞的翼龙,水中的鱼龙、蛇颈龙;最小的恐龙——甲龙体长不到20厘米,最大的长达 80英尺,生活时体重达到40~50吨。如果以体长超过20英尺和体重达到数吨作为巨大的标准,那么恐龙类中大部分都应属于庞然大物。为什么那么多的恐龙都具有如此巨大的体型呢?部分原因是与中生代的环境有关。当时地球上许多陆地区域都丛生着茂密的热带、亚热带植物,这为吃植物的动物提供了丰盛的食物,从而为吃植物的动物向大型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吃植物的动物体型渐渐增大时,相应地,捕食它们的肉食性动物也趋向于大型化。另一方面,身体越大,身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就越小,动物表面的吸热和散热减小。
     这就意味着按大小比例所需要的相对食物量减少,这对新陈代谢活动率低、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恐龙是很重要的。同时,巨大的身体本身就是一种防御设施,使得它们不易被其它动物捕食。因此,恐龙的巨型化在中生代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进化方向。本世纪 70 年代,有人提出恐龙不是变温的冷血动物而是恒温的热血动物,在国际古生物学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改变了古脊椎动物学中的许多传统观念,例如:这种学说认为恐龙并没有断子绝孙,鸟类就是恐龙的后裔,有人因此甚至提出鸟类与恐龙在分类上应该列为同一个纲。这种提法是否正确,还有待于科学家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恐龙作为中生代的主宰动物,死后留下了大量的巨型化石,为我们研究亿万年前地球的面貌提供了线索。杨钟健教授就是顺着这样的线索揭开了一个个埋在地下亿万年的谜。古脊椎动物的研究工作是一个艰苦却充满了探险般的刺激、寻宝般的神秘和收获后的喜悦的事业。难怪在国外,从事这一行业的学者专家自豪地称自己为“化石猎手”。目前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现了恐龙化石,不少地方还建立了恐龙公园、恐龙博物馆。如果你去四川旅游,千万别忘了一个地方——自贡,那里在大量出土的恐龙化石地点上建立了一个亚洲最大的恐龙博物馆,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将把你带到神秘的中生代——恐龙的世界。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