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海陆变迁理论

  • 日期:2010-02-23 14:35
  • 来源: 学生社区
  • 浏览:
  • 字体:[ ]
  大家知道,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撰写的《梦溪笔谈》, 是一部集前人和他本人科学业绩之大成的辉煌巨著, 被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在這个"坐标"上, 沈括不仅标示着天文、历法、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方方面面的科学成就, 还镌刻有地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首先, 他在世界上最早科学地论证了海陆变迁现象.关於海陆变迁, 我国的先人对此早有认识, 大家熟知的"沧海桑田"一语, 便是对這种现象的生动概括.晋代的医学家、炼丹家葛洪, 还在《神仙传》一书中, 以神话故事的形式, 表达了這种认识.

  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們对海陆变迁的认识, 也有一定的深度.

  白居易对沧海变桑田的过程作了合乎科学的解释: 海浪对陆地泥沙的不断冲刷, 是使大海淤填成陆地的主要原因.

  沈括率先对這一现象作了科学的论证, 从而把海陆变迁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1074 年, 沈括奉命到河北西路, 也就是现在的河北西部、河南北部等地区巡察.当他沿着太行山向北行走的时候, 在山崖间, 他常常看到含有螺蚌壳和鸟卵形的砾石, 像一条长带, 横贯在石壁中间.经过观察分析, 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指出:

  "由此可见, 這里过去曾经是海滨.然而现在东面距海已经近千里了.今天所称的大陆, 都是淤泥沉积而成的.尧杀鲧的地方在羽山, 按过去的說法, 羽山在东海中, 而如今的羽山却在陆地上了.黄河、漳河、滹沱河、涿水、桑干河等河流, 都是含有大量泥沙的浑水.今天, 函谷关、陕县以西的地带, 河水都在地面以下流动, 河道低於地面不少於一百余尺.這些河流携带的泥沙年年向东流, 全都沉积为大陆的泥土, 這是必然的道理."

  沈括的這段话, 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海陆变迁学说.他不仅非常正确地阐释了华北平原形成的原因, 还很科学地论证了海陆变迁现象, 把古老的沧海桑田說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了.這比西方意大利人达·芬奇(1452~ 1519)最早理解亚平宁山中的螺蚌壳化石为海中古生物遗迹要早400 多年.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